贬抑 [biǎn yì]
1. 贬低并压制。
例我无意用耸人听闻的贬抑之词来描绘我们法律的弱点。
英[belittle; lower; underrate;]
贬抑 引证解释
⒈ 压低和抑制。
引《旧唐书·文苑传上·刘延祐》:“足下春秋甫尔,便擅大名,宜稍自贬抑,无为独出人右也。”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近世故加贬抑,似非篤论。”
徐特立 《抗战五个年头中的教育》:“同时又反对贬抑自己,忘记了革命的创造性。”
国语词典
贬抑 [biǎn yì]
⒈ 指出过失,并施予不好的评价。
引《三国演义·第九九回》:「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
近抑低 压低
反褒扬 赞扬
贬抑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压低释义:使降低:压低售价。 他怕别人听见,便压低声音说话。
- 2.
压制释义:⒈竭力限制或制止;抑制:不要压制批评。压制不住自己的愤怒。⒉用压的方法制造:压制砖坯。
- 3.
压抑释义: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压抑感。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
- 4.
抑制释义:⒈大脑皮质的两种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是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阻止皮质的兴奋,减弱器官的活动。 睡眠就是大脑皮质全部处于抑制的现象。⒉压下去;控制: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贬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主奴释义:⒈仆役的头目。 ⒉谓尊崇与贬抑。⒊主人与仆人。
- 2.
割夺释义:贬抑;削减。
- 3.
包羞释义:⒈忍受羞辱。《易·否》:“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孔颖达 疏:“位不当所包承之事,惟羞辱已。”唐 陆龟蒙《寒泉子对秦惠王》:“大王出则夺气,入则包羞。”明 刘基《题扇面牡丹花》诗:“舞罢春风却回首,六宫红粉总包羞。”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汉高 蚤年最恶儒。有儒冠者輒溲溺之,其吐弃也至矣。而 酈食其、叔孙通、陆贾 等深自贬抑,包羞忍垢以从之。”⒉庖馐。谓厨房内精美的食品。元 麻革《上云内帅贾君》诗:“杞梓容山木,包羞荐沼芼。”
- 4.
升汰释义:谓褒扬和贬抑。
- 5.
尊礼释义:⒈尊崇礼法。《礼记·表记》:“周 人尊礼尚施。”孔颖达 疏:“尊礼尚施者,谓尊重礼之往来之法,贵尚施惠之事也。”《宋史·道学传一·张载》:“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⒉隆重的礼仪。《国语·越语下》:“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韦昭 注:“言当卑约其辞、尊重其礼以求平。”一说,尊礼,撙礼。谓贬抑自己的身份,不敢以平等之礼相待。见 俞樾《群经平议·国语二》“卑辞尊礼”。⒊敬重而厚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如 燕,昭王 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
- 6.
屈折释义:⒈屈折:屈身;贬抑。 ⒉扭曲;曲折。⒊屈摺:犹歪曲。
- 7.
挹损释义:⒈减少;缩小。《管子·轻重乙》:“国贫而用不足,请以平价取之,子皆案囷窌而不能挹损焉。”《汉书·谷永杜邺传赞》:“及 钦 欲挹损 凤 权,而 鄴 附会 音商。永陈三七之戒,斯为忠焉。”⒉贬抑。《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明史·宦官传二·冯保》:“保 属 居正 草帝罪己手詔,令颁示阁臣。词过挹损,帝年已十八,览之内惭。”⒊谦逊。汉 蔡邕《和熹邓后谥》:“允恭挹损,密勿在勤。”《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文帝 纳后于 鄴”裴松之 注引 三国
- 8.
损辱释义:⒈犹玷污。⒉对别人来信或所惠诗文的敬辞。意谓对方不惜贬抑身份。
- 9.
排抑释义:⒈排斥贬抑。⒉排遣克制。
- 10.
排溺释义:犹言排斥贬抑。
- 11.
摈抑释义:排斥贬抑。
- 12.
腐余释义:⒈腐朽废弃之物。⒉为深自贬抑之辞。
- 13.
贬抑释义:贬低并压抑:人格受到贬抑。
- 14.
贬挫释义:贬抑,贬损。
- 15.
贬笔释义:指曲折而意含贬抑的文字。
- 16.
贬绝释义:⒈谓贬抑至极点。《公羊传·昭公元年》:“《春秋》不待贬絶而罪恶见者,不贬絶以见罪恶也;贬絶然后罪恶见者,贬絶以见罪恶也。”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春秋》於大夫主权之举,无不贬絶。”⒉贬低。唐 张九龄《后汉徵君徐君碣铭》序:“先生则贬絶在心,而经脩於世。”清 陈确《大学辨》:“今使推高 禹、稷、尹 为大人之学,而贬絶 颜子 为小人之学,则可笑矣。”
- 17.
贬罚释义:贬抑指斥。
- 18.
踩估释义:方言。压低,贬抑。
- 19.
骞损释义:贬抑,损削。
- 20.
黜挫释义:贬抑,贬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