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海禁 海禁的意思
hǎijìn

海禁

简体海禁
繁体
拼音hǎi jìn
注音ㄏㄞˇ ㄐㄧ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ǎi,(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组词】: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2) 用于湖泊名称。【组词】:青海。中南海。(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组词】: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组词】:人山人海。火海。(5) 漫无目标地。【组词】:海骂。海找。(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组词】:海棠。(7) 特指中国上海。【组词】:海派。(8) 姓。

jìn jīn,(1) 受得住,耐久。【组词】: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风。(2) 忍耐,制止。【例句】:不禁笑起来。(1) 不许,制止。【组词】:禁止。禁绝。禁书。禁令。禁赌。禁欲。禁锢。(2) 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组词】:犯禁。违禁品。(3) 拘押。【组词】:囚禁。监禁。禁闭。(4) 古代称帝王的地方。【组词】:宫禁。禁苑。禁卫。禁军(古代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5) 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组词】:禁地。禁区。(6) 避忌。【组词】:禁忌。

基本含义

禁止出海或禁止航海

海禁的意思

海禁 [hǎi jìn]

1. 指明·清两代禁止中国人到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所采取的措施。

海禁 引证解释

⒈ 指 明 清 两代禁止 中国 人到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所采取的措施。

明 唐顺之 《条陈水运事宜》:“今岁夏间,圣明念 辽 人之饥,弛海禁,运米賑之。”
清 黄遵宪 《番客篇》:“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鱷。”
李大钊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广州 是中国开放海禁最早的地方,这是帝国主义最初侵入 中国 的门户。”


国语词典

海禁 [hǎi jìn]

⒈ 关于航海的各种禁令。

⒉ 明清时代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通商,或禁止中国人到海外经商所采取的措施。


海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开藩释义:⒈封建时代王侯在封地上建国。《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思齐,海陵 人,本阴阳家者流,士诚(张士诚)开藩,与有功焉。”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台湾府属渡口考》:“值 耿氏 开藩 福建,海禁弛,乃招徠客民。”《花月痕》第三回:“这几年 秦王 开藩此地,幕中宾客都是些名士。”⒉清 代指到外省任高级官职。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盖 顺治 间 商邱 宋文康公 抚畿辅时,尝以四语自警,而哲子 牧仲 中丞开藩 吴下,即用以训诫僚属者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这件事如果办成了功,不到两三年,
    • 2.
      珍産释义:⒈珍贵的物产。《后汉书·贾琮传》:“旧 交阯 土多珍产,明璣、翠羽、犀、象、瑇瑁、异香、美木之属,莫不自出。”宋 王安石《慈溪县学记》:“慈溪 小邑,无珍产。”清 谭嗣同《论湘粤铁路之益》:“从前海禁方严,番泊无埠,南洋、五岭之珍产,必道吾 湘,然后施及各省。”⒉泛指财宝。唐 白居易《太湖石记》:“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
    • 3.
      盗源释义:亦作“盗源”。 盗贼发生的根源。宋 刘敞《患盗论》:“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明史·朱纨等传赞》:“朱紈 欲严海禁以絶盗源,其论甚正。”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严禁赌博》:“赌博者,盗贼之媒也。始而荡废家财,既而潜行偷窃,及至胆大手滑,而公然以刦盗终矣。故欲禁盗源先严赌博。”《清史稿·长顺传》:“﹝ 光绪 ﹞十四年,出为 吉林 将军。既蒞事,賑菑荒,维圜法,均釐榷,澄吏治,清盗源,整旗务,境内一切皆治办。”
    • 4.
      素封释义: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 《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张守节 正义:“言不仕之人自有田园收养之给,其利比於封君,故曰‘素封’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今 广东 市舶,公家尚收其羡以助餉。若 闽中 海禁日严,而滨海势豪,全以通番致素封。”清 方文《宋遗民咏·谢皋羽翱》:“皋羽 故素封,破家为勤王。”吴晗《救灾必须停战》:“一位 湖南 朋友告诉我,他接到家信,亲戚朋友中有若干素封之家,都已有多人饿死。”
    • 5.
      译署释义:清 政府于1861年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严复《原强》:“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
    • 6.
      贸市释义:犹贸易。 《宋史·地理志二》:“朔方、楼烦,马之所出,岁增贸市以充监牧之用。”清 慕天颜《请开海禁疏》:“凡官司所支计,商贾所贸市,人民所恃以变通,总不出此。”
    • 7.
      通番释义:⒈与海外往来。明 沉德符《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今 广东 市舶,公家尚收其羡以助餉,若 闽 中海禁日严,而滨海势豪,全以通番致素封。”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一:“日本 海中有鱼,与人无异而秃首有尾,通番者谓之海和尚。”⒉与外国或外族相勾结。清 叶梦珠《阅世编》卷七:“﹝烟叶﹞民间不许种植,商贾不得贩卖,违者与通番等罪。”清 李渔《凰求凤·囚鸾》:“逢人莫漏机,有差池,终须究汝通番罪。”

海禁(haij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海禁是什么意思 海禁读音 怎么读 海禁,拼音是hǎi jìn,海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海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