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定 [xié dìng]
1. 经过协商订立共同遵守条款的文件。
英[ agreement; accord; convention; reach an agreement; ]
2. 经过谈判而达成的安排。
英[ treaty; ]
协定 引证解释
⒈ 协商后订立的共同遵守的条款。
引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任何光荣的协定对他来说都是要得的。”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六:“双方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⒉ 经过协商而订立(共同遵守的条款)。
引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外交大臣 巴麦尊 ﹞提出了一系列的侵略要求,包括……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等。”
例如:应该协定一个共同的纲领。
国语词典
协定 [xié dìng]
⒈ 共同订定。
例如:「两国首长将针对目前贸易情形,协定关税问题。」
近协议
⒉ 国家间为谋外交问题的暂时妥协而订定的条款。
例如:「停战协定」、「双边协定」。
协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二八事变释义: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动海军陆战队数千人向上海闸北、江湾、吴淞等地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率部奋起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各界人民积极支援前线。中国守军在吴淞地区激战月余,使日军死伤万余人。3月初,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守军腹背受敌被迫撤退。在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下,5月5日,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 2.
世界贸易组织释义:世界性的贸易组织。主要职责是规范、协调、促进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活动,消除关贸壁垒,降低关税,处理贸易纠纷等。1995年1月1日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3.
中国人民志愿军释义: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志愿组织的军队。1950年6月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接着,又用武力侵占中国台湾省。中国人民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组成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经过三年英勇顽强的战斗,打退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8年10月全部撤离朝鲜。
- 4.
停战释义:交战双方停止作战:停战协定。
- 5.
公报释义:⒈国家机关、政党或团体对有关重要事件、会议所发表的公开报道。⒉由一国政府编印的专门登载法律、法令、决议、命令、条约、协定和其他文件的刊物。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政党、团体的代表在会谈中或会谈后所发表的正式报道和文件。共同发表的一般称联合公报或新闻公报。
- 6.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释义:简称“关贸总协定”。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也是有约束力的最大国际贸易契约组织。1947年10月30日,由二十三个国家代表在日内瓦签订。此后协定内容多次修订,成员也不断扩大,至1994年4月达一百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该协定的宗旨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1994年在第八轮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
- 7.
关税同盟释义:通过缔结协定,成员国间货物流通免除或基本免除关税的国家集团。有完全的关税同盟和不完全的关税同盟两种,前者订有共同税则、将关税国境合而为一,后者没有订立对外共同税则、只是互相免征关税。
- 8.
北美自由贸易区释义: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根据1992年12月签订、1994年1月1日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据1991年统计,该自由贸易区拥有人口36亿,国内生产总值达64万亿美元。该协定规定,在十五年内分三个阶段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
- 9.
十七度线释义:1954年日内瓦会议《关于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所规定的临时军事分界线。
- 10.
十九路军释义:国民党军队。总指挥 蒋光鼐,副总指挥兼军长 蔡延锴。1930年冬和1931年在 江西 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在 上海 英勇抗击 日本 侵略军。随后,被调到 福建 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其领导人鉴于民族危机严重,内战没有出路,于1933年11月联合国民党内 李济深 等一部分势力,在 福建 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订立抗 日 反 蒋 协定。不久,在 蒋介石 进攻下失败。
- 11.
协定释义:条约名称之一。 一般指国家间就某方面问题经协商订立的共同遵守的条款,如停战协定、贸易协定和文化协定等。也有重大政治性条约以协定为名称的。
- 12.
卡特尔释义: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式之一。 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在商品价格、产量和销售等方面订立协定而形成的同盟。参加者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仍保持独立性。[法cartel]
- 13.
君子协定释义:指国际间不经过书面上共同签字只以口头上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和书面条约具有相同的效力。借指彼此之间互相信任的约定。也叫绅士协定。
- 14.
商务参赞释义:使馆的组成人员之一。一国经济主管机关向驻在国派遣的外交官。职责是向本国主管机关报告有关驻在国的经济情况,准备贸易协定的签订工作并监督其执行,签订或协助签订重要的贸易合同。
- 15.
国际释义:⒈属性词。国与国之间;世界各国之间:国际协定。国际关系。⒉指世界或世界各国: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 16.
塘沽协定释义:国民党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1933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并大举进攻长城各口,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因蒋介石国民党破坏而失败。5月31日国民党政府派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签订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非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 17.
墨汁未干释义: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 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 18.
墨迹未干释义: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 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 1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释义:中国以对外经济贸易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51年,初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1954年改名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84年改现名。设有对外贸易英语、国际贸易、国际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法等系和关贸总协定研究中心等。
- 20.
慕尼黑政策释义:为了本国利益,不惜牺牲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纵容侵略者的政策。 1938年,英、法两国为使德国将侵略矛头转向苏联,于9月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以换取英、法、德、意不侵犯捷其他领土的“保证”,结果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德于次年侵占捷全境,并攻占波兰等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协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二八事变释义: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动海军陆战队数千人向上海闸北、江湾、吴淞等地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率部奋起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各界人民积极支援前线。中国守军在吴淞地区激战月余,使日军死伤万余人。3月初,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守军腹背受敌被迫撤退。在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下,5月5日,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 2.
世界贸易组织释义:世界性的贸易组织。主要职责是规范、协调、促进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活动,消除关贸壁垒,降低关税,处理贸易纠纷等。1995年1月1日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3.
中国人民志愿军释义: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志愿组织的军队。1950年6月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接着,又用武力侵占中国台湾省。中国人民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组成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经过三年英勇顽强的战斗,打退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8年10月全部撤离朝鲜。
- 4.
停战释义:交战双方停止作战:停战协定。
- 5.
公报释义:⒈国家机关、政党或团体对有关重要事件、会议所发表的公开报道。⒉由一国政府编印的专门登载法律、法令、决议、命令、条约、协定和其他文件的刊物。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政党、团体的代表在会谈中或会谈后所发表的正式报道和文件。共同发表的一般称联合公报或新闻公报。
- 6.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释义:简称“关贸总协定”。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也是有约束力的最大国际贸易契约组织。1947年10月30日,由二十三个国家代表在日内瓦签订。此后协定内容多次修订,成员也不断扩大,至1994年4月达一百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该协定的宗旨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1994年在第八轮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
- 7.
关税同盟释义:通过缔结协定,成员国间货物流通免除或基本免除关税的国家集团。有完全的关税同盟和不完全的关税同盟两种,前者订有共同税则、将关税国境合而为一,后者没有订立对外共同税则、只是互相免征关税。
- 8.
北美自由贸易区释义: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根据1992年12月签订、1994年1月1日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据1991年统计,该自由贸易区拥有人口36亿,国内生产总值达64万亿美元。该协定规定,在十五年内分三个阶段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
- 9.
十七度线释义:1954年日内瓦会议《关于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所规定的临时军事分界线。
- 10.
十九路军释义:国民党军队。总指挥 蒋光鼐,副总指挥兼军长 蔡延锴。1930年冬和1931年在 江西 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在 上海 英勇抗击 日本 侵略军。随后,被调到 福建 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其领导人鉴于民族危机严重,内战没有出路,于1933年11月联合国民党内 李济深 等一部分势力,在 福建 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订立抗 日 反 蒋 协定。不久,在 蒋介石 进攻下失败。
- 11.
协定释义:条约名称之一。 一般指国家间就某方面问题经协商订立的共同遵守的条款,如停战协定、贸易协定和文化协定等。也有重大政治性条约以协定为名称的。
- 12.
卡特尔释义: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式之一。 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在商品价格、产量和销售等方面订立协定而形成的同盟。参加者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仍保持独立性。[法cartel]
- 13.
君子协定释义:指国际间不经过书面上共同签字只以口头上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和书面条约具有相同的效力。借指彼此之间互相信任的约定。也叫绅士协定。
- 14.
商务参赞释义:使馆的组成人员之一。一国经济主管机关向驻在国派遣的外交官。职责是向本国主管机关报告有关驻在国的经济情况,准备贸易协定的签订工作并监督其执行,签订或协助签订重要的贸易合同。
- 15.
国际释义:⒈属性词。国与国之间;世界各国之间:国际协定。国际关系。⒉指世界或世界各国: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 16.
塘沽协定释义:国民党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1933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并大举进攻长城各口,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因蒋介石国民党破坏而失败。5月31日国民党政府派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签订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非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 17.
墨汁未干释义: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 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 18.
墨迹未干释义: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 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 1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释义:中国以对外经济贸易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51年,初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1954年改名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84年改现名。设有对外贸易英语、国际贸易、国际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法等系和关贸总协定研究中心等。
- 20.
慕尼黑政策释义:为了本国利益,不惜牺牲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纵容侵略者的政策。 1938年,英、法两国为使德国将侵略矛头转向苏联,于9月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以换取英、法、德、意不侵犯捷其他领土的“保证”,结果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德于次年侵占捷全境,并攻占波兰等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