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狨坐 狨坐的意思
róngzuò

狨坐

简体狨坐
繁体
拼音róng zuò
注音ㄖㄨㄥˊ ㄗㄨㄛ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róng,(1) 哺乳动物,猿猴类,体矮小,形似松鼠,黄色丝状软毛,尾长,栖树上。亦称“金线狨”。(2) 古代称狨尾做成的鞍鞯。

zuò,(1)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组词】: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2) 乘,搭。【组词】:坐车。坐船。(3)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例句】:“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4)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组词】:坐落。坐北朝南。(5)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组词】:坐锅。(6) 物体向后施压力。【例句】:房顶往后坐。(7) 介词,因,由于,为着。【例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8) 副词(①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②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③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④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⑤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9) 定罪。【组词】: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10) 瓜果等植物结实。【组词】:坐瓜。坐果。(11) 同“座”。

基本含义

指坐立不安,焦躁不安的样子。

狨坐的意思

狨坐 [róng zuò]

1. 见“狨座”。

狨坐 引证解释

⒈ 见“狨座”。


狨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府释义:⒈汉 代称丞相与御史。《汉书·刘向传》:“今二府奏佞讇不当在位。”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二府,丞相、御史也。”《后汉书·何敞传》:“二府闻 敞 行,皆遣主者随之。”章炳麟《秦政记》:“武帝 以降,国之辅拂,不任二府。”⒉宋 代称中书省和枢密院。《宋史·职官志二》:“宋 初,循 唐 五代 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宋 王安石《父制诰》:“践更二府,执国机要。”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炎 维扬 南渡时,虽甚苍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 黄 相者。”⒊明、清
    • 2.
      尘昏释义:尘积昏暗。 唐 朱庆馀《题开元寺》诗:“长廊画剥僧形影,石壁尘昏客姓名。”宋 范成大《以狨坐覆蒲龛中》诗:“蠹蚀尘昏度几年,蒙茸依旧软如绵。”明 刘基《夜夜曲》:“故镜尘昏难远照,故衣絮敝无新暖。”
    • 3.
      狨座释义:⒈亦作“狨坐”。用狨皮连缀而成的坐褥。宋 朱彧《萍洲可谈》卷一:“狨座,文臣两制,武臣节度使以上,许用……狨似大猴,生 川 中,其脊毛最长,色如黄金。取而缝之,数十片成一座,价直钱百千。”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炎 维扬 南渡时,虽甚仓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 黄相 者。”《宋史·舆服志二》:“乾元 九年,重修仪制:权侍郎、太中大夫以上及学士、待制,经恩赐,许乘狨坐;三衙、节度使曾任执政官,亦如之。”⒉借指重臣。宋 刘克庄《贺新郎·戊戌寿张守》词:“家家香火人人愿,要还他,庆元 狨
    • 4.
      蠹蚀释义:⒈亦作“蠧蚀”。指被虫蛀坏。宋 范成大《以狨坐覆蒲龛中》诗:“蠹蚀尘昏度几年,蒙茸依旧輭如绵。”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旧稿蠧蚀不復存,今仅能追忆一二语。”⒉侵蚀;逐渐侵害,使之变坏。宋 梅尧臣《饮刘原甫家古钱劝酒》诗:“精铜不蠧蚀,肉好鉤婉全。”清 方苞《书考定文王世子后》:“歆(刘歆)蠧蚀经传以诬圣人。”⒊暗中侵占,侵吞。清 魏源《陶文毅公神道碑铭》:“间有讲求刷剔,芟薙更革者,则中饱蠹蚀之人轰起而交持之。”

狨坐(rongz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狨坐是什么意思 狨坐读音 怎么读 狨坐,拼音是róng zuò,狨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狨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