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伊家释义:你。 宋 黄庭坚《点绛唇》词:“闻道伊家终日眉儿皱。”元 吴弘道《梅花引》套曲:“儘教人妒,谁敢声扬。参详。但得伊家好覷当。”明 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娘子,年老爹娘望伊家看承。”清 李渔《奈何天·助边》:“快起来,立了讲话,敢将奴隶待伊家,将来未必居人下。”
- 2.
何劳释义:⒈犹言何须烦劳,用不着。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赵云 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清 李渔《奈何天·闹封》:“收拾残经别法王,袈裟脱去换霓裳。初来不为求超脱,临去何劳懺罪殃。”⒉承受烦劳。《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举何劳餧饲浓。”蒋礼鸿 通释:“何劳,同‘荷劳’,承荷烦劳的意思。”
- 3.
侪众释义:指同辈的人。清 李渔《奈何天·计左》:“年少忽成翁,悔政蹟,不同儕众。”
- 4.
侵尅释义:亦作“侵剋”。侵吞克扣。唐 元结《再谢上表》:“今四方兵革未寧,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官吏侵尅日多。”明 唐顺之《牌》:“若有州县官忍心害理,逆天妬民,那移别用,侵尅入己,岂惟宪典所不容,抑亦鬼神所不恕。”《明史·宦官传二·高起潜》:“已而诸监多侵剋军资,临敌輒拥精兵先遁,诸将亦耻为之下,缘是皆无功。”清 李渔《奈何天·密筹》:“本院若还差官去糴,又差官去散,经过两番侵尅,就要少了一分军粮。”
- 5.
倒吊释义:⒈见“倒吊”。 ⒉亦作“倒弔”。头下脚上地悬挂。清 李渔《奈何天·虑婚》:“我也曾读过十几年书,如今倒弔起来,没有一点墨水。”《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晁住娘子 道:‘怎么就捨不的?倒弔着他刷井来!’”杨朔《万古青春》:“李家发 捉到只耗子,倒吊在树上。”⒊耷拉,下垂。柳青《狠透铁》:“他那满涂着鼻涕和眼泪的脸孔不敢面对人,脑袋倒吊下去。”
- 6.
六根清浄释义:佛教谓修行者的六根不染着六尘为“六根清浄”。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浄。”《水浒传》第四回:“寸草不留,六根清浄,與汝剃除,免得争競。”清 李渔《奈何天·狡脱》:“終朝打坐參禪,漸覺六根清浄。”
- 7.
冠玉释义:⒈装饰帽子的美玉。《史记·陈丞相世家》:“絳侯 灌婴 等咸谗 陈平 曰:‘平 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饰冠以玉,光好外见,中非所有。”⒉形容男子的美貌。《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 端坐轿中,美如冠玉,无不喝采。”清 孙枝蔚《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之三:“年少姿容如冠玉,新人手爪可弹棋。”⒊指美男子。清 徐士俊《<奈何天>总评》:“韩解元 抱怜香之素志,具冠玉之清标。”
- 8.
冯陵释义:⒈亦作“冯凌”。进迫;侵陵。《左传·襄公八年》:“焚我郊保,冯陵我城郭。”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於时 宋 兵冯陵,旗鼓侵逼。”《新唐书·郭子仪传》:“比 吐蕃 冯陵而不能抗者,臣能言其略。”《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楚 自 若敖 蚡冒 以来,世修其政,冯陵 江 汉,积岁年。”清 李渔《奈何天·攒羊》:“敌势冯凌,那杀气漫天説也惊。”清 夏燮《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今以数万里外不宾之荒服,一旦冯陵中夏,竟使爝火争明,十日并生。”⒉凌驾,超越。宋 沉遘《代人奏请更定科场约束状》:“剽薄后
- 9.
压寨官人释义:旧小说、戏曲中称据山立寨的女首领的丈夫。清 李渔《奈何天·掳俊》:“孤家年过二八,未有东牀,要选个俊俏男子做压寨官人。”
- 10.
反事释义:⒈做与实情相反的事。《韩非子·内储说上》:“倒言反事以尝所疑则姦情得。”王先慎 集解:“倒错其言,反为其事,以试其所疑也。”⒉谋反的事。《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及繫急,薄昭 为言 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汉书·杜延年传》:“会赦,侯史吴 自出繫狱,廷尉 王平 与少府 徐仁 杂治反事,皆以为 桑迁 坐父谋反而 侯史吴 臧之,非匿反者,乃匿为随者也。”⒊反常的事。清 李渔《奈何天·调美》:“你不知道,我家的事,别人的口嘴,都掩得住;吴氏 那箇妖精,往常没有是非,他迁要生出话来,在老爷面前,调唇弄舌,
- 11.
可曾释义:⒈同“可憎”。 《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变文》:“王郎 见妻端正,指(拍)手喜欢,道数声可曾。”⒉曾否;是否。元 无名氏《看钱奴》第四折:“满口假悲慈,可曾有半文儿布施。”贺敬之《放歌集·西去列车的窗口》诗:“你可曾想见:那些年轻人火热的胸口,在渴念人生路上第一个战斗。”⒊已经。清 李渔《奈何天·崖略》:“花灯彩轿,可曾备下了么?”
- 12.
呼庚癸释义:乞粮的隐语。语本《左传·哀公十三年》:“吴 申叔仪 乞粮於 公孙有山氏 ……对曰:‘粱则无矣,麤则有之。若登 首山 以呼曰:‘庚癸乎!’则诺。’”杜预 注:“军中不得出粮,故为私隐。庚,西方,主穀;癸,北方,主水。”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叔仪 乞粮於 鲁 人,歌佩玉而呼庚癸。”亦省作“呼庚”。《明史·张凤翼传》:“贼所至因粮於我,人皆宿饱,我所至樵苏后爨,动輒呼庚。”清 李渔《奈何天·助边》:“见边庭乏餉,军士呼庚,主帅量沙。”清 褚人穫《坚瓠八集·募修五脏庙疏》:“巍巍殿宇,创自人生於寅之
- 13.
回覆释义:⒈回报;答覆。《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众僧见了,都惊异不已,来回覆长老,説果有此事。”清 李渔《巧团圆·迭骇》:“他差管家出来回覆,説这箇称呼甚是不便,以后切记要改。”冰心《离家的一年》:“还有你姐姐病着,好久没有回覆,也替我说一声。”⒉回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老姥道:‘既然舍人已有了亲事,老身去回覆了小娘子,省得他牵肠挂肚空想坏了。’”清 李渔《奈何天·调美》:“这样干名犯义的事如何做得!所以把花灯彩轿,摈相吹手,一概都回覆了。”
- 14.
在日释义:在世之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所有老爹爹在日给你的饭米衣服,我们照账按月送过来与你,与在日一般。”清 李渔《奈何天·虑婚》:“小子 闕素封,字 里侯,三楚 人也。父母早丧,自幼当家。先君在日,曾与 邹长史 联姻。”吴组缃《山洪》四:“奶奶少不得还要说些当年阿爸在日的风光。”
- 15.
地方官释义:旧称主管地方政务的官员。如知府、知县等。清 李渔《奈何天·助边》:“禀老爷,那地方官説,年岁凶荒、民穷财尽,一毫也催徵不起,故此分文无解。”《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潘三哥 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袁世凯演义》第三回:“太监 李莲英 又象过去一样公开收受贿赂……甚至地方官每天所供的御膳也要纳‘宫门费’才肯递上去。”
- 16.
太老爷释义:⒈旧时仆人称主人的父亲。清 李渔《奈何天·调美》:“看那姓 袁 的乡宦,是那一科举人,那一科进士?谁想不前不后,刚刚是太老爷同年。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侄。”⒉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你们太老爷在家好么?”⒊旧时对县官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五回:“这样含冤负屈的事,求太老爷做主!”《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前面不远有所古庙,就请太老爷的驾到那里将就座落罢。”
- 17.
奈何天释义:⒈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表示百无聊赖的思绪。宋 晏几道《鹧鸪天》词之六:“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明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白雪遗音·马头调·消魂二月》:“三月里清明节,玉美人儿薰薰醉,对景徘徊。好一个奈何天。”⒉谓对付天公。清 李渔《奈何天·崖略》:“饶伊百计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
- 18.
女职释义:⒈犹女功。 三国 魏 曹植《叙愁赋》:“迄盛年而始立,脩女职于衣裳。”赵幼文 校注:“女职,即 曹大家《女诫》之妇功。《孔雀东南飞篇》:‘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可资参证。”《天雨花》第十一回:“合当深闭居闺阁,勤攻女职自劳心。”⒉妇人、女子的职分。唐 房千里《杨娼传》:“娼 有慧性,事帅尤谨。平居以女职自守,非其理不妄发。”⒊也特指未嫁女子的职分。清 李渔《奈何天·忧嫁》:“我儿,你女职将终,妇道伊始。”⒋宫内女官名。《北史·后妃传序》:“孝文 改定内官……后置女职,以典内事。”
- 19.
姻眷释义:⒈姻亲。 唐 赵璘《因话录·宫》:“柳氏 乃尚书右丞范之女”原注:“柳氏 姻眷,奕叶贵盛,而人物尽高。”⒉犹姻缘,婚配。元 关汉卿《拜月亭》第四折:“须是俺狠毒爷强匹配我成姻眷。”《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是夜与 小妹 双双拜堂,成就了百年姻眷。”清 李渔《奈何天·逼嫁》:“我只道你做媒人,联姻眷,又谁知是女巫惯把魑魅遣。”
- 20.
家翁释义:⒈一家之主;家长。 清 李渔《奈何天·妒遣》:“若使原情都可恕,只将罢软罪家翁。”⒉指婆婆、公公。《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若是家翁在上,伯叔性难,昼夜不惮劬劳,旦夕常怀忧惧,衝寒受热,盖是寻常。”《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