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悬车 悬车的意思
xuánchē

悬车

简体悬车
繁体懸車
拼音xuán chē
注音ㄒㄩㄢˊ ㄔㄜ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uán,(1) 挂,吊在空中。【组词】:悬垂。悬吊。悬梯。悬河。悬心。悬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悬梁刺股。(2)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组词】:悬断。悬案。悬而未决。(3) 距离远。【组词】:悬隔。悬殊。(4) 危险。【组词】:悬崖。悬乎(“乎”读轻声)。(5) 公开提示。【组词】:悬赏。

chē jū,(1) 象棋棋子之一。

基本含义

悬车指的是马车悬挂在半空中的状态,比喻危险或不稳定的局势。

悬车的意思

悬车 [xuán chē]

1. 形容险阻。

2. 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3. 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4. 借指七十岁。

6. 指隐居不仕。

悬车 引证解释

⒈ 形容险阻。参见“悬车束马”。

唐 杜甫 《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仇兆鳌 注:“即所谓在德不在险。”

⒉ 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 《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三国 魏 缪袭 《挽歌诗》:“白日入 虞渊,悬车息駟马。”
明 何景明 《古冢赋》:“哀悬车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⒊ 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汉 班固 《白虎通·致仕》:“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悬车,示不用也。”
《旧唐书·李百药传》:“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
清 方文 《萧先生六十》诗:“华簪曾佐大长秋,六十悬车未白头。”

⒋ 借指七十岁。

《周书·韦孝宽传》:“孝宽 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⒌ 指隐居不仕。

《后汉书·陈寔传》:“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徵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清 施闰章 《送孙豹人舍人归扬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贵,不陨穫於贫贱,虽有蒲轮之徵,不改悬车之素,可谓皭然无忝处士者也。”


悬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夫荷戟,千人莫当释义: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晋书·羊祜传》:“蜀 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束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 2.
      丘山释义:⒈山丘;山岳。《庄子·则阳》:“丘山积卑而为高,江 河 合水而为大。”《荀子·修身》:“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唐 黄滔《以不贪为宝赋》:“提携而日月耀手,跪拜而丘山属意。”⒉指山林。汉 蔡邕《陈太丘碑文》:“时年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晋 陶潜《归田园居》诗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⒊坟墓。《文选·张载<七哀>》:“昔为万乘君,今为丘山土。”李善 注:“《方言》曰:冢大者为丘。”⒋比喻重、大或多。《汉书·王莽传上》:“及至 青戎 摽末之功,一言之劳,然犹皆蒙丘山之赏。”此言重赏。汉 陈琳
    • 3.
      仕止释义:指出仕或隐退。明 李贽《与弱侯焦太史书》:“重念 龙谿老 没矣,近老 亦又老矣,五臺老 未知仕止如何?”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七十致仕》:“今则距悬车之期,只有二年,而尚有议余不应遽退者。殆亦未就古人行藏之大义,及仕止之恒规,而一按之也。”
    • 4.
      充壮释义:健壮;充沛。《宋书·何尚之传》:“﹝ 尚之 ﹞虽年在悬车,而体独充壮。”《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延宗 容貌充壮,坐则仰,偃则伏,人笑之,乃赫然奋发。”宋 司马光《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或谓公今精力充壮,年少所不及,主上注意方厚,何遽引去若此之坚?”
    • 5.
      县车释义:⒈谓上下陡坡时牵引车身。 《国语·齐语》:“县车束马,踰 大行 与 辟耳 之谿 拘夏。”韦昭 注:“大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 之谿也。三者皆山险谿谷,故县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一本作“悬车”。⒉古代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至于 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 虞渊,是谓黄昏。”⒊悬置其车。谓辞官致仕。《汉书·薛广德传》:“﹝ 薛广德 ﹞与丞相 定国、大司马车骑将军 史高 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駟马……东归 沛,太守迎之界上。沛 以为荣,县其安车传子孙。”颜师古 注:“县其
    • 6.
      恒规释义:常规。唐 颜真卿《<干禄字书>序》:“夫筮仕观光,惟人所急,循名责实,有国恆规。”明 刘基《官箴上》:“国有恆规,弱不可陵,愚不可欺,刚不可畏,媚不可随,无取我便,寘人于危。”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七十致仕》:“今则距悬车之期只有二年,而尚有议余不应遽退者,殆亦未就古人行藏之大义及仕止之恆规,而一按之也。”
    • 7.
      悬兵束马释义:形容险阻。同“悬车束马”。
    • 8.
      悬舆释义:⒈谓辞官家居。汉 王充《论衡·自纪》:“章和 二年,罢州家居,年渐七十,时可悬舆。”明 何景明《平埧城南村》诗之一:“悬舆当何时,可使志愿毕。”⒉指致仕之年。即七十岁。唐 张说《唐故左庶子赡幽州都督元府君墓志铭》:“家无长物,士伏其清,年过悬舆,人伤其夭。”《旧唐书·裴度传》:“度 以年及悬舆,不復以出处为意。”参见“悬车”。
    • 9.
      悬车释义:⒈形容险阻。唐 杜甫《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仇兆鳌 注:“即所谓在德不在险。”参见“悬车束马”。⒉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三国 魏 缪袭《挽歌诗》:“白日入 虞渊,悬车息駟马。”明 何景明《古冢赋》:“哀悬车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⒊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汉 班固《白虎通·致仕》:“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悬车,示不用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及悬车
    • 10.
      悬车之岁释义: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指七十岁。同“悬车之年”。
    • 11.
      悬车之年释义: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指七十岁。
    • 12.
      悬车告老释义:指告老引退,辞官家居。同“悬车致仕”。
    • 13.
      望苑释义:即 博望苑。汉武帝 为 戾太子 立,使交接宾客之处。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事见《汉书·戾太子刘据传》、《三辅黄图·苑囿》。南朝 梁 庾肩吾《咏桂树》:“新丛入 望苑,旧榦别层城。”后多借指太子之宫。唐 杜甫《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名参 汉 望苑,职述 景 题舆。”仇兆鳌 注:“《汉书》:戾太子 冠,武帝 为立 博望苑,使通宾客。唐 制,司议郎,东宫官属,故用之。”《旧唐书·文苑传上·徐齐聃》:“今乃使氊裘之子,解辫而侍春闈;冒顿 之苗,削袵而陪 望苑。”宋 王禹偁《送淳于中舍悬车侍养》诗:“望苑
    • 14.
      束马县车释义: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同“束马悬车”。
    • 15.
      束马悬车释义: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 16.
      汝辈释义:你们。《隋书·韦世康传》:“﹝吾﹞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宋 苏轼《过密州次韵赵明叔乔禹功》:“汝辈何曾增一笑,吾儕相对復三人。”
    • 17.
      致仕悬车释义:致仕:辞官;悬车:将皇帝赐的“安车”挂起,指退职。指辞官回家。
    • 18.
      衣锦释义:穿锦绣衣裳。 谓显贵。《吕氏春秋·用众》:“辩议而不可为,是被褐而去,衣锦而入。”《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詔曰:‘閭 以悬车之年,方求衣锦,知进忘退,有尘谦德;可降号平北将军。’”清 吴伟业《送杨怀湄擢临安令》诗:“此地何王夸衣锦,锦城 人起故乡心。”
    • 19.
      襃锡释义:亦作“褒锡”。同“褒赐”。《周书·儒林传·乐逊》:“逊 以年在悬车,上表致仕,优詔不许。於是赐以粟帛及钱等,授 湖州 刺史……在任数载,频被襃锡。”《新唐书·郑王元懿传》:“喜经术,数断大狱,务宽平,高宗 嘉之,璽詔褒锡。”
    • 20.
      贰膳释义:⒈储备珍美的食品。《礼记·王制》:“五十异粻,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孔颖达 疏:“贰,副也;膳,善食也。恒令善食有储副,不使有闕也。”⒉指美食。元 一庵《庆王承旨八秩》诗:“已令贰膳常珍入,但入朝行以杖行。”明 李开先《奉贺李翁七十寿序》:“尝观尚齿养老之礼,通乎四代,是又有南北而无古今者也。而七十则其所尤重者,称之以耆,餔之以糜,仕者逸之以致政,休者加之以贰膳,养之於学,杖之以国。”⒊借指七十岁。唐 权德舆《祭故贾魏公文》:“穷琱戈、金鉉之宠,可以言贵;过悬车、贰膳之年,可以言寿。”宋 范仲

悬车(xuanc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悬车是什么意思 悬车读音 怎么读 悬车,拼音是xuán chē,悬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悬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