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 [lǎo chén]
1. 老年人对君主或他人的谦称。
例老臣病足。——《战国策·赵策》
英[ I, Your old servant; ]
2. 又。
例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老臣 引证解释
⒈ 年老之臣的自称。
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寧夫人而焉用老臣。”
《汉书·赵充国传》:“时 充国 年七十餘,上老之,使御史大夫 丙吉 问谁可将者, 充国 对曰:‘亡踰於老臣者矣。’”
⒉ 指任职较久、齿德俱尊之臣。
引唐 杜甫 《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清史稿·圣祖纪三》:“加祝釐老臣 宋犖 太子少师, 田种玉 太子少傅。”
国语词典
老臣 [lǎo chén]
⒈ 年老的臣子。
引唐·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接过来看,才晓得危素归降之后,妄自尊大,在太祖面前自称老臣。」
老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朝元老释义: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 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 2.
两朝释义:⒈指前后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 《南齐书·王俭传》:“臣逢其时,而叨其位,常总端右,亟管銓衡。事涉两朝,岁绵一纪。”唐 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旧唐书·韩弘传》:“及 齐、蔡 贼平,势屈入覲,两朝宠待加等,弘 竟以名位始终,人臣之幸也。”⒉指两个国家。《宋史·宇文昌龄传》:“送 辽 使至 雄州,当宴,从者不待揖而坐,昌龄 誚其使曰:‘两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礼渠可闕邪?’”
- 3.
乳臭小儿释义:同“乳臭小子”。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钱到,则虽乳臭小儿、庸鄙粗材、不识方脉、不识医书,姓名亦皆上榜。”《清平山堂话本·霅川萧琛贬霸王》:“尔乃乳臭小儿,焉敢对众谤言,以絶吾之祭祀!”《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乳臭小儿,如此惊动天听,又烦圣虑获贼,直教老臣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 4.
五五释义:⒈《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 ”五五相乘为二十五,汉 时因用以代称三年之丧。《隶释·汉堂邑令费凤碑》:“菲五五,縗杖其未除。”《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遭离母忧,五五断仁。”⒉二十五。《鹖冠子·度万》:“五音六律稽从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为岁式。”陆佃 注:“五五,五其音之五也。”《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老臣慺慺,愿国家同祚於 轩辕 之五五,而未及 周文 之二五,用为伊邑。”此谓 黄帝 有子二十五人。⒊以五为行列。《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何尝行》:“飞来双
- 5.
元臣释义:重臣;老臣。
- 6.
先事释义:⒈谓先行其事。《礼记·坊记》:“礼之先币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 孔颖达 疏:“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者,先相见是先事,而后币帛是后禄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先事后贿,礼也。” 杜预 注:“事大国当先从其政事,而后荐贿以副己心。”⒉犹事前。《汉书·张汤传》:“老臣耳妄闻,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 颜师古 注:“事未施行而遽言之,故曰先事也。”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遇变出奇,先事独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外国·奉使被议》:“朝议责 周 不能先事发觉,謫为典史。” 郁达夫
- 7.
国辅释义:辅国。 亦指辅国大臣。《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风听化。国辅大臣未襃,而 昌邑 小輦先迁,此过之大者也。”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於是国辅、老臣、羣官、宿将,歷问明德,推据崇高,咸仰 僧伽罗 之福智也。”唐 玄宗《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诗:“言谈延国辅,词赋引文雄。”
- 8.
垂没释义:⒈亦作“垂殁”。 垂死。《后汉书·杨赐传》:“老臣过受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慺慺之心哉!”唐 刘知几《史通·疑古》:“﹝ 舜 ﹞何得以垂殁之年,更践不毛之地?”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读经二》:“﹝ 朱子 ﹞垂没之日,犹改定《大学·诚意》章句,凡以明圣道也。”⒉沉没;淹没。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赣水》:“赣水 又北逕 龙沙 西……昔有人于此沙得故冢,刻塼题云:‘西去江,七里半。’筮言其吉,卜言其凶。而今此冢垂没于水,所谓筮短龟长也。”
- 9.
宣风释义:宣扬风教德化。 《后汉书·隗嚣传》:“今 山 东之兵二百餘万,已平 齐 楚,下 蜀 汉,定 宛 洛,据 敖仓,守 函谷 威名四布,宣风 中岳。”《周书·齐炀王宪传》:“吾以不武,任总元戎,受命安边,路指 幽 冀。列邑名藩,莫不屈膝,宣风导礼,皆荷来苏。”唐 杜甫《鹿头山》诗:“仗鉞非老臣,宣风岂专达。”唐 白居易《薛伾鄜坊观察使制》:“俾宣风於廉察,庶乎劳倈诸部纲纪列城。”清 龚自珍《对策》:“至 唐 以后,孝义高年之访虽下於朝,宣风美俗之官虽巡於野,而故事具文,了无真意,此所闻於史者也。”
- 10.
宿哲释义:明达而有才智的老臣。
- 11.
延年杖释义:古代帝王赐给老臣的手杖,以示优遇。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授 杨彪 光禄大夫”裴松之 注引《魏书》:“公故 汉 宰臣,乃祖已来,世著名节,年过七十,行不踰矩,可谓老成人矣,所宜宠异以章旧德。其赐公延年杖及冯几;謁请之日,便使杖入。”《北史·于谨传》:“保定 二年,谨 以年老,乞骸骨,优詔不许。三年,以 谨 为三老,固辞,又不许。赐延年杖。”
- 12.
惠养释义:⒈加恩抚养。《汉书·疏广传》:“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饗其赐,以尽吾餘日。”《新唐书·刘蕡传》:“念百姓之怨痛,在择良吏以任之,使明惠养之术。”《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五年》:“夫一家之长,必惠养子孙;天下之君,必惠养兆民。”⒉犹豢养。清 唐孙华《责猫》诗:“惠养及二载,肥泽若可悦。”
- 13.
慭遗释义:⒈亦作“慗遗”。愿意留下。《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孔丘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愸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史记·孔子世家》作“愸遗”。后以“愸遗”或“天不愸遗”作为哀悼老臣之辞。《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叹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憗遗,歼良奄及。”宋 秦观《曾子固哀词》:“天不憖遗一老兮,固縉绅之所伤。”清 黄宗羲《祭冯韡卿文》:“天不憖遗,彤轩遂扃。”⒉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乘之周麾,徧劳憖遗。”⒊泛指
- 14.
慺慺释义:勤恳貌;恭谨貌。 《后汉书·杨赐传》:“老臣过受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慺慺之心哉!”《魏书·礼志三》:“羣官所以慺慺,亦惧机务之不理矣。”宋 苏轼《与范蜀公书》之四:“伏惟高明,痛以理遣,割难忍之爱,上为朝廷,下为子孙亲友自重,不胜慺慺。”清 恽敬《与周菊伻书》:“然稠人广坐,未尝不心仪阁下及 萧宜黄、朱安义 诸君子,慺慺之诚,不可解也。”
- 15.
扶服释义:⒈亦作“扶伏”。亦作“扶匐”。同“匍匐”。伏地爬行。形容急遽,竭力。《礼记·檀弓下》:“《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诗·邶风·谷风》作“匍匐救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扶伏而击之,折軫。”《南史·隐逸传上·剡县小儿》:“因自投下牀,扶匐至母尸侧,顿絶而死。”元 揭傒斯《临川女》诗:“闻汝即赴死,扶服到河滨。”王闿运《熊氏墓表》:“睋而有间,恭人暴卒,同官命妇,扶服救丧。”⒉趴伏于地。《汉书·霍光传》:“中孺 扶服叩头曰:‘老臣得託命将军,此天力也。’”《汉书·匈奴传下》:“呼韩邪 携国归化
- 16.
挈缾释义:⒈亦作“挈瓶”。汲水用的小瓶。比喻才智浅小。《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礼也。”《文选·陆机<文赋>》:“患挈瓶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吕延济 注:“挈瓶,小器也,喻小智之人才思屡空也。”宋 李曾伯《代蜀总升大府少卿谢丞相》:“伏念某窥管材疎,挈瓶智小。”清 黄宗羲《玄若高公墓志铭》:“老臣以一隅为挈瓶之守,岂知其无益於天下之大数也。”⒉谓提瓶汲水。唐 陈子昂《感遇》诗之二四:“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
- 17.
旧德释义:⒈谓先人的德泽;往日的恩德。《易·讼》:“食旧德,贞厉,终吉。”《左传·成公十三年》:“穆公 不忘旧德,俾我 惠公 用能奉祀于 晋。”唐 韩愈《题楚昭王庙》诗:“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 昭王。”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十餘代衍秀才家,旧德清门世所夸。”⒉指德高望重的老臣。汉 蔡邕《焦君赞》:“惜哉朝廷,丧兹旧德,恨以学士,将何法则。”《三国志·蜀志·杜微传》:“建兴 二年,丞相 亮 领 益州 牧,选迎皆妙简旧德,以 秦宓 为别驾,五梁 为功曹,微 为主簿。”《晋书·何曾传》:“可谓旧德
- 18.
旧齿释义:耆旧;老臣,旧臣。 《三国志·吴志·陆绩传》:“虞翻 旧齿名盛,庞统 荆州 令士,年亦差长,皆与 绩 友善。”《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彫丧。”吕延济 注:“旧齿,耆老也。”《周书·崔猷传》:“隋文帝 践极,以 猷 前代旧齿,授大将军,进爵 汲郡公。”《旧唐书·长平王叔良传》:“神龙 初,中宗 初復宗社,以 思训 旧齿,骤迁宗正卿,封 陇西郡公,实封二百户。”
- 19.
望尘释义:⒈看见飞扬的尘土。亦喻捕风捉影或观察到细小的征候。《后汉书·度尚传》:“磐 埋骨牢槛,终不虚出,望尘受枉。”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是以高世之士,望尘而旋迹;轻薄之徒,响赴而影集。”⒉犹言望尘而拜。唐 王昌龄《长歌行》:“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李云逸 注:“望尘,谓趋附权贵,候望其车马之尘。”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四:“宣仁 怒曰:‘韩某 先朝老臣,汝安得当望尘之礼。’太妃泣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因而公卿将士,尽奔走於门下,估计夤缘,儼如负贩,仰息望尘,不可算数。”⒊犹言望
- 20.
朝典释义:⒈朝廷的礼仪制度。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华歆 遇子弟甚整,虽閒室之内,严若朝典。”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臣山野人,不识朝典,见陛下合称臣否?”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寿星》:“乡人耕凿自安,不諳朝典。”⒉指与朝廷礼仪制度有关之物。《前汉书平话》卷中:“张良 即日将靴笏襴袍官爵於 汉王 面前纳了,拜舞毕:‘上覆我王,老臣年纪高大,不能长治朝纲,故纳三般朝典,辞我王。’”⒊朝廷的法律。《南史·邓琬传》:“忠臣殉国,不谋其报,临难以干朝典,岂为下之节。”宋 苏轼《举刘景文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