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酌 [shāng zhuó]
1. 仔细地商量、推敲。
例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爷们,再为商酌。——《儒林外史》
英[deliberate over; discuss over;]
商酌 引证解释
⒈ 商量斟酌。
引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閒尝与之商酌。”
《老残游记》第十回:“絃已调好, 璵姑 与 黄龙 商酌了两句,就弹起来了。”
叶圣陶 《倪焕之》一:“他要请各位教员看,尤其巴望先与你商酌。”
国语词典
商酌 [shāng zhuó]
⒈ 商量斟酌。
引《儒林外史·第三回》:「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老残游记·第一〇回》:「弦已调好,玙姑与黄龙子商酌了两句,就弹起来了。」
近讨论 商量 商议 磋商 磋议
商酌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协商释义: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友好协商。有问题可以协商解决。
- 2.
商榷释义:商讨:这个问题尚待商榷。 他的论点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 3.
商讨释义:为了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商量讨论:会议商讨了两国的经济合作问题。
- 4.
商议释义:为了对某些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须好好商议一下。
- 5.
商量释义:交换意见:遇事要多和群众商量。 这件事要跟他商量一下。
- 6.
磋商释义:反复商量;仔细讨论:经过多次磋商,双方总算达成协议。
- 7.
磋议释义:商谈;协议。
- 8.
讨论释义: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讨论会。 展开讨论。讨论工作计划。
商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参决释义:⒈商酌决策。 ⒉参与决策。⒊指参与决策的人。
- 2.
咨度释义:咨询;商酌。《诗·小雅·皇皇者华》:“载驰载驱,周爰咨度。”毛 传:“咨礼义所宜为度。”《左传·襄公三十年》:“晋 未可媮也。有 赵孟 以为大夫,有 伯瑕 以为佐,有 史赵、师旷 而咨度焉。”杨伯峻 注:“咨度犹今言顾问、諮询。”《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诸卿尚书,可共咨度,务取便佳。”宋 苏辙《京西北路转运使题名记》:“当是时也,转运使奔走於外,咨度於内,日不遑食。”章炳麟《<艾如张><董逃歌>序》:“张之洞 始为《劝学篇》以激忠爱,摧横议,就余咨度。”
- 3.
咨谋释义:讨论商酌。
- 4.
商酌释义:商量斟酌:此项工作有待进一步商酌。
- 5.
平章释义:⒈评处;商酌。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宜追定八使,纠举非法,更选忠清,平章赏罚。”《隋书·何稠传》:“上因揽太子颈谓曰:‘何稠 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唐 吴兢《贞观政要·求谏》:“詔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諫官随入,预闻政事。”宋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连城》:“我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⒉品评。唐 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五:“追逐同游伴,平章贵价车。”宋 辛弃疾《江神子·和人韵
- 6.
矜量释义:怜悯商酌。
- 7.
订明释义:用书面形式明白约定。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佚闻·戊午科场之案》:“条子者,截纸为条,订明诗文某处所用文字以为记验。凡与考官、房官熟识者皆可呈递。”清 陈天华《警世钟》:“独有 英国 在 中国 通商值百抽五,订明在条约上面。”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八章二:“去年在家,分离的时候,与你订明商酌款项一事,我寄上数函,谅来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