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利诱 利诱的意思
yòu

利诱

简体利诱
繁体利誘
拼音lì yòu
注音ㄌ一ˋ 一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ì,(1) 好处,与“害”“弊”相对。【组词】: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2) 使顺利、得到好处。【组词】:利己。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3) 与愿望相符合。【组词】:吉利。顺利。(4)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组词】:利刃。利刀。利剑。利落。利口巧辩。(5)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组词】:利息。利率(lǜ)。一本万利。(6) 姓。

yòu,(1) 劝导,教导。【组词】:诱导。诱发。(2) 使用手段引人。【组词】:引诱。利诱。(3) 称美之辞。【例句】:“诱然与日月争光”。

基本含义

用利益或好处来引诱别人,使其违背原则或道德

利诱的意思

利诱 [lì yòu]

1. 用利益引诱。

威逼利诱。

[lure by promise of gain;]

利诱 引证解释

⒈ 以利相诱。

宋 梅尧臣 《水丘于西湖得活鲫鱼三尾见遗》诗:“口且不争甘,事亦难利诱。”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日本 人是左手持剑,右手拿着 昭和 糖,威胁与利诱,双管齐下的。”


国语词典

利诱 [lì yòu]

⒈ 以财利引诱他人。

如:「君子不可以利诱。」

诱惑 引诱


利诱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引诱释义:⒈诱导,今多指引人做坏事:受坏人引诱走上邪路。⒉诱惑:经不起金钱的引诱。
    • 2.
      蛊惑释义:毒害;迷惑:蛊惑人心。 也作鼓惑。
    • 3.
      诱惑释义:诱:劝导,教导:诱导。 诱发。惑:心疑不定使用手段引人使用手段引人使用手段,使人意识模糊而做坏事。
    • 4.
      迷惑释义:⒈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迷惑不解。 ⒉使迷惑:花言巧语迷惑不了人。

利诱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威逼释义:用威力强迫或进逼:威逼利诱。

利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利怵释义:犹利诱。
    • 2.
      利诱释义:用财物、名位等引诱:威胁利诱。
    • 3.
      利诱威胁释义:利诱:用利益诱惑;威胁:恐吓。形容软硬兼施,使别人顺从。
    • 4.
      啖说释义:利诱使喜悦。説,“悦”的古字。
    • 5.
      大义凛然释义:坚持正义,不 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 凛(lǐn)。
    • 6.
      威胁释义:⒈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威胁利诱。⒉使遭遇危险:洪水正威胁着整个村庄。
    • 7.
      威迫释义:威逼:威迫利诱。
    • 8.
      威逼释义:用威力强迫或进逼:威逼利诱。
    • 9.
      教唆罪释义: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罪。
    • 10.
      文天祥释义:(1236—1283)南宋将领,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76年任右丞相。临安失守后,坚持抗元斗争,兵败被俘。在狱中作《正气歌》以明志,拒绝元朝的威逼利诱。1283年就义。有《文山先生全集》。
    • 11.
      襃録释义:⒈亦作“褒录”。 奖进录用。《魏书·术艺传·江式》:“臣亡祖 文威 杖策归国,奉献五世传掌之书,古篆八体之法,时蒙褒録,叙列於儒林。”宋 陆游《南唐书·节义传》:“王师弔伐,当褒録节义以表励风节。”清 姚鼐《<南园诗存>序》:“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姦,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録,岂不哀哉!”⒉犹褒述。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杨邦义死节》:“明年,敌去,州白其事于朝,褒録死节,初赠直秘阁,继又赠次对,諡‘忠襄’。”
    • 12.
      逼诱释义:威逼利诱。吴中弼《上海罢市救亡史》:“向南北二商会董事等声明,决不可受官厅逼诱,任其假名列发传单等事云。”
    • 13.
      饵结释义:利诱勾结。
    • 14.
      饵诱释义:犹利诱。
    • 15.
      鼓兵释义:⒈击鼓并陈列兵器。 《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众。”杨士勋 疏:“救日以鼓兵者,谓伐鼓以责阴,陈兵示御侮。”⒉击鼓进军。宋 周密《齐东野语·鸱夷子见黜》:“又云:‘范蠡,越 则谋臣,吴 为敌国。以利诱 太宰嚭,而脱彼 勾践,鼓兵却 公孙雄,而灭我 夫差。’”

利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利怵释义:犹利诱。
    • 2.
      利诱释义:用财物、名位等引诱:威胁利诱。
    • 3.
      利诱威胁释义:利诱:用利益诱惑;威胁:恐吓。形容软硬兼施,使别人顺从。
    • 4.
      啖说释义:利诱使喜悦。説,“悦”的古字。
    • 5.
      大义凛然释义:坚持正义,不 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 凛(lǐn)。
    • 6.
      威胁释义:⒈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威胁利诱。⒉使遭遇危险:洪水正威胁着整个村庄。
    • 7.
      威迫释义:威逼:威迫利诱。
    • 8.
      威逼释义:用威力强迫或进逼:威逼利诱。
    • 9.
      教唆罪释义: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罪。
    • 10.
      文天祥释义:(1236—1283)南宋将领,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76年任右丞相。临安失守后,坚持抗元斗争,兵败被俘。在狱中作《正气歌》以明志,拒绝元朝的威逼利诱。1283年就义。有《文山先生全集》。
    • 11.
      襃録释义:⒈亦作“褒录”。 奖进录用。《魏书·术艺传·江式》:“臣亡祖 文威 杖策归国,奉献五世传掌之书,古篆八体之法,时蒙褒録,叙列於儒林。”宋 陆游《南唐书·节义传》:“王师弔伐,当褒録节义以表励风节。”清 姚鼐《<南园诗存>序》:“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姦,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録,岂不哀哉!”⒉犹褒述。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杨邦义死节》:“明年,敌去,州白其事于朝,褒録死节,初赠直秘阁,继又赠次对,諡‘忠襄’。”
    • 12.
      逼诱释义:威逼利诱。吴中弼《上海罢市救亡史》:“向南北二商会董事等声明,决不可受官厅逼诱,任其假名列发传单等事云。”
    • 13.
      饵结释义:利诱勾结。
    • 14.
      饵诱释义:犹利诱。
    • 15.
      鼓兵释义:⒈击鼓并陈列兵器。 《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众。”杨士勋 疏:“救日以鼓兵者,谓伐鼓以责阴,陈兵示御侮。”⒉击鼓进军。宋 周密《齐东野语·鸱夷子见黜》:“又云:‘范蠡,越 则谋臣,吴 为敌国。以利诱 太宰嚭,而脱彼 勾践,鼓兵却 公孙雄,而灭我 夫差。’”

利诱造句

1.江姐在敌人的威迫利诱面前,毫不动摇,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

2.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正气凛然,决不投降。

3.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丝毫不能动摇刘胡兰的坚强意志。

4.尽管不法分子用尽各种方法威胁利诱,但他仍拒绝同流合污。

5.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江姐报以蔑视的冷笑。

6.尽管资本家采取威胁利诱、软硬兼施等办法,但工人们仍然坚持继续罢工,并表示不答应条件决不复工。

7.江姐被捕后,遭到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但她为革命奋斗终身的意志至死不变。

8.文天祥被俘后,誓死不屈,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均以正义斥之。

9.危迫利诱不能动摇一个爱国志士的坚强意志。

10.历史家的职责是要确切、真实、不感情用事;无论利诱威胁,无论憎恨爱好,都不能使他们背离真实。

11.无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他都不肯投降。

12.在敌人的威胁利诱面前,贪生怕死的叛徒出卖了组织和同志。

13.敌人威胁利诱,想使革命者投降,只能是徒劳的。

14.敌人见利诱不成,便露出了他们的狰狞面目,用枪毙来威胁革命者。

15.不管敌人怎样威胁利诱,软硬兼施,方志敏同志始终不屈,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6.他不怕威胁利诱,表现了共产党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利诱(liy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利诱是什么意思 利诱读音 怎么读 利诱,拼音是lì yòu,利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利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