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龙朔 龙朔的意思
lóngshuò

龙朔

简体龙朔
繁体龍朔
拼音lóng shuò
注音ㄌㄨㄥˊ ㄕㄨㄛ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óng,(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组词】: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组词】:恐龙。(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组词】:龙颜。龙体。龙袍。(4) 姓。

shuò,(1) 农历每月初一。【组词】:朔日。朔望(“朔日”和“望日”)。(2) 始。【例句】:“皆从其朔”。(3) 北方。【组词】:朔方。朔漠(北方沙漠地带)。朔气。朔土。

基本含义

指秀丽的景色或美好的前景。

龙朔的意思

龙朔 [lóng shuò]

1. 见“龙荒朔漠”。

龙朔 引证解释

⒈ 见“龙荒朔漠”。


龙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内释义:⒈唐 大明宫(后改 蓬莱宫)的别称。《旧唐书·地理志一》:“东内 曰 大明宫,在 西内 之东北。高宗 龙朔 二年置…… 高宗 以后,天子常居 东内,别殿、亭、观三十餘所。”⒉泛指宫内东面的宫。前蜀 花蕊夫人《宫词》之四:“东内斜将紫禁通,龙池凤苑夹城中。”
    • 2.
      东台释义:⒈官署名。唐 高宗 时曾改门下省为东台,后因以沿称门下省。《新唐书·百官志二》:“龙朔 二年,改门下省曰东臺。”《新唐书·张文瓘传》:“乾封 二年,迁东臺侍郎、同东西臺三品,遂与 勣 同为宰相。”宋 苏轼《次韵张昌言给事省宿》:“朔野按行犹爵跃,东臺瞑坐觉乌飞。”⒉唐 时东都御史台的省称。唐 赵璘《因话录·徵》:“武后 朝,御史臺有左右肃政之号,当时亦谓之左臺、右臺,则宪府未曾有东西臺之称。惟俗间呼在京为西臺,东都 为东臺。”唐 白居易《代书一百韵寄微之》:“南国人无怨,东臺吏不欺。”自注:“微之 使 东
    • 3.
      两监释义:长安 国子监和 洛阳 国子监的合称。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两监》:“按实録:西监,隋 制;东监,龙朔 元年所置。开元 已前,进士不由两监者,深以为耻。”
    • 4.
      僧伽释义:⒈梵语的译音。意为大众。原指出家佛教徒四人以上组成的团体,后单个和尚也称“僧伽”。简称为僧。⒉梵语。狮子。⒊国名。指今斯里兰卡。旧称狮子国。⒋人名。为西域名僧,俗姓何,龙朔初入唐,於泗州建寺,后居荐福寺。世称其为观音大士化身。⒌借指观音大士或其塑像。
    • 5.
      司文释义:⒈官署名。 犹今之礼宾司。《通典·职官八》:“大唐 龙朔 二年,改鸿臚为司文,咸亨 初復旧,光宅 初改为司宾,神龙 初復旧。”⒉司文郎的省称。唐 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司文者闻之而惊曰:‘尔其自礪于尔躬,吾将献尔于王所。’”参见“司文郎”。⒊掌管文教。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宣圣 命作《性道论》,视之色喜,谓可司文。”
    • 6.
      司文郎释义:⒈唐 代职官名。司文局的副职。《新唐书·百官志二》:“武德 四年,改著作曹曰局。龙朔 二年,曰司文局;郎曰郎中,佐郎曰司文郎。”⒉借指地方掌管文教的官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梓潼 府中缺一司文郎,暂令聋僮署篆,文运所以颠倒。万一倖得此秩,当使圣教昌明。”
    • 7.
      同文寺释义:唐 官署名。掌管诸蕃使者朝见、献纳等事宜。《新唐书·百官志三》“鸿臚寺”原注:“龙朔 二年,改鸿臚寺曰同文寺,武后光宅 元年,改曰司宾寺。”参见“鸿臚寺”。
    • 8.
      大司成释义:⒈周 官名。司徒属官。《礼记·文王世子》:“大司成论説在东序。”郑玄 注:“父师司成即大司成,司徒之属,师氏也。师氏掌以美詔王、教国子以三德三行及国中失之事也。”⒉唐 国子监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相当于 西汉 的博士仆射、东汉 的博士祭酒。高宗 龙朔 二年改国子监为司成馆,祭酒为大司成,咸亨 元年复旧。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三》。
    • 9.
      大明宫释义:唐 代宫名。贞观 八年建 永安宫,九年改名 大明宫。龙朔 二年增建,改名 蓬莱宫,长安 元年复称 大明宫。亦谓之东内。内有 麟德、含元、宣政、紫宸 等殿。宣政殿 左右为中书、门下二省。自 高宗 以后,皇帝常居东内。故址在今 陕西 长安县 东。参阅 宋 王溥《唐会要·大明宫》、《旧唐书·地理志一》。
    • 10.
      太极宫释义:唐 宫名。即 隋 大兴宫。唐 武德 元年改称。龙朔 后,皇帝常居 大明宫,或遇大礼大事,则居 太极宫。以其在西,故曰西内。故址在今 陕西省 长安县 北故宫城内。参阅 宋 王溥《唐会要·大内》。
    • 11.
      少尹释义:⒈官名 唐 初诸郡皆置司马,开元 元年改为少尹,是府州的副职。唐 杜甫 有《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诗。至 宋,名存实亡。后为州县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巡检之类的别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 黎鸿甫 ﹞是 福建 的一个巡检,署过两回事……这位 黎鸿甫 少尹明知不得了,他便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带了一妻两妾三个儿子,逃了出来。”⒉官名。指少詹事。《新唐书·百官志四上》“詹事府”原注:“隋 废詹事府。武德 初復置。龙朔 二年曰端尹府,詹事曰端尹,少詹事曰少尹。武后 兴宅 元年改曰宫尹府,詹
    • 12.
      戎卫释义:禁卫之兵。 隋炀帝《隋秦孝王诔》:“蹔輟外藩,入侍天轩。典兹戎卫,仍居纳言。”《通典·职官十》:“大唐 復採旧名,别置领军卫,分为左右。龙朔 二年,改为左右戎卫。咸亨 元年復旧。”
    • 13.
      挞尾释义:旧时腰带下插的垂头。根据官阶高下,分别以金玉犀银铜铁为饰。五代 马缟《中华古今注·文武品阶腰带》:“高祖 三品已上,以金为銙,服緑,庶人以铁为銙,服白,白下捶垂头,而取顺合,呼挞尾。”宋 王巩《王氏谈录·唐时金带》:“公言 李防 给事有一金带,唐 之制作,挞尾刻云:‘龙朔 某年,紫宸殿 宣赐 郑畋。’”
    • 14.
      桂坊释义:官署名。隋 唐 太子属官有司经局,掌太子宫中图籍等事,唐 龙朔 三年改为“桂坊”,至 咸亨 中复旧。《新唐书·百官志四上》:“龙朔 三年,改司经局曰桂坊,罢隶左春坊,领崇贤馆,比御史臺。”
    • 15.
      泝流释义:⒈亦作“溯流”。 逆着水流方向。《后汉书·列女传·姜诗妻》:“母好饮江水,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泝流而汲。”《太平广记》卷三二八引 唐 薛用弱《集异记·陈导》:“唐 陈导 者,豫章 人也,以商贾为业。龙朔 中,乃泛舟之 楚,夜泊江浦。见一舟泝流而来,亦宿于此。”明 沉德符《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又自 怀来 运米三十石,溯流而上。”清 黄辅辰《戴经堂日钞·咸丰三年七月初十日》:“前闻逆船千餘,自 南京 泝流西上。”峻青《秋色赋·狮峰月夜》:“我沿着小溪,溯流而上,向着山谷的深处走去。”⒉顺着水势。《警
    • 16.
      痴人说梦释义: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九:“僧伽(唐高僧名)龙朔(高宗年号)中游江淮间,其迹甚异。 有问之曰:‘汝姓何?’答曰:‘姓何。’又问:‘何国人?’答曰:‘何国人。’唐李邕作碑,不晓其言,乃书传曰:‘大师姓何,何国人。’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话耳。” 原形容对蠢人说荒唐话,而蠢人竟信以为真。后用来讽刺不着边际的荒诞言论。
    • 17.
      秘书丞释义:官名。 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通典·职官八》:“丞,魏武帝 置祕书令及丞一人,典尚书奏事,后 文帝 黄初 中,欲以 何楨 为祕书丞,而祕书先自有丞,乃以 楨 为祕书右丞,其后遂有左右二丞,刘放 为左丞,孙资 为右丞,后省。晋 復置祕书丞……歷代皆有。大唐 龙朔 二年改为兰臺大夫,咸亨 初復旧,掌府事句稽省署抄目。”宋 高承《事物纪原·秘殿掌贰·秘书丞》:“《齐职仪》曰:汉献帝 置祕书令丞二人,魏文帝 分祕书别掌文籍。自置丞一人,此盖置官之始也。或曰 魏武帝 置也。”
    • 18.
      羽林军释义:禁卫军名。《新唐书·兵志》:“高宗 龙朔 二年,始取府兵越骑、步射置左右羽林军,大朝会则执仗以卫阶陛,行幸则夹驰道为内仗。”明 何景明《驾出》诗:“九重玄武仗,万岁羽林军。”清 孙枝蔚《劝酒效乐天》诗:“持戈向边塞,不如羽林军。”参见“羽林”。
    • 19.
      肃机释义:官名。 唐 代称尚书左右丞。唐 刘禹锡《送张盥赴举》诗:“火后见琮璜,霜餘识松筠;肃机乃独秀,武部亦絶伦。”《旧唐书·职官志一》:“龙朔 二年二月甲子,改百司及官名。改尚书省为中臺,僕射为匡政,左右丞为肃机。”《新唐书·杨纂传》:“纂 从子 昉,武后 时为肃机。”
    • 20.
      舍寿释义:死亡的婉称。 《金石萃编·唐济度寺尼萧法愿墓志》:“粤以 龙朔 三年八月廿六日捨寿於 济度寺 之别院,春秋六十三。”
龙朔是什么意思 龙朔读音 怎么读 龙朔,拼音是lóng shuò,龙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龙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