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乙酸释义:俗称醋酸。有机酸,分子式CH3COOH。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是醋的主要成分。无水乙酸在低温凝固成冰状,俗称冰醋酸。为重要化工原料,用于制人造纤维、塑料、药品等。
- 2.
听冰释义:传说狐性好疑,故渡冰辄听,冰下无水乃过。 典出《水经注·河水一》引 晋 郭缘生《述征记》:“盟津、河津 恒浊,方 江 为狭,比 淮 济 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后遂以“听冰”谓多虑或处事慎重。唐 温庭筠《开成五年秋抱疾郊野自伤书怀一百韵》:“激扬衔箭虎,疑惧听冰狐。”前蜀 韦庄《雨霁晚眺》诗:“卧草跧如兔,听冰怯似狐。”宋 欧阳修《猛虎》诗:“穷冬听冰渡,思虑岂不长。”《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狐听冰,鹊营巢,岂不是智。”
- 3.
周用释义:⒈适用。 晋 左思《魏都赋》:“器周用而长务,物背窳而就攻。”⒉足用。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坛前有石井,深数尺,居常无水,及临祈祷,则甘泉涌出,周用则已。”《南史·隐逸传上·刘凝之》:“夫妻共乘蒲笨车,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輒以施人。”
- 4.
土浄释义:阿拉伯文Tayyammum的意译。穆斯林礼拜时,因无水或其他原故不能作大净小净,可用手拍净土或净沙、净石,摩手和脸,称为“土浄”。
- 5.
夭札释义:遭疫病而早死。《左传·昭公四年》:“癘疾不降,民不夭札。”杜预 注:“短折为夭,夭死为札。”唐 陈子昂《为朝官及岳牧贺慈竹再生表》:“当夭札之凶年,致昇平之稔岁。”清 李渔《风筝误·凯宴》:“田无水旱,民无夭札,境无烽燹。”
- 6.
奔牛释义:⒈战国 时 燕 攻 齐,围 即墨。齐 将 田单 用牛千馀头,灌脂束苇于牛尾,燃之,牛惊,突奔 燕 军,燕 军大溃。见《史记·田单列传》。三国 魏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攄八阵之列,骋奔牛之权。”唐 孔绍安《结客少年场行》:“吴 师惊燧象,燕 将警奔牛。”⒉地名。在 江苏省 武进县 西。一名 奔牛塘,又名 奔牛堰。传说 茅山 曾出金牛,奔至此,故名。宋 苏轼《次韵答贾耘老》:“东来六月井无水,仰看古堰横 奔牛。”参阅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
- 7.
常岁释义:⒈长年,整年。 《晋书·五行志上》:“吴 孙皓 时,常岁无水旱,苗稼丰美而实不成,百姓因飢,闔境皆然,连岁不已。”⒉正常的年成。《新唐书·刘晏传》:“王者爱人,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织紝,常岁平敛之,荒年蠲救之,大率年增十之一。”《元史·董俊传》:“我立法治财,视常岁当倍增,而民不扰也。”⒊往年。宋 徐铉《稽神录·姚氏》:“明日,鱼乃大获,倍於常岁矣。”明 陶宗仪《辍耕录·贤孝》:“母阳为自解,遂起受子孙拜贺,如常岁仪。”
- 8.
时令河释义:季节性的河流,雨季或冰雪融化期有水,其他时期无水或断续有水。
- 9.
明喻释义:比喻的一种,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常用“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等比喻词,如“此时心情,正像这无水的枯井”。
- 10.
月球释义:也叫月亮。地球的卫星。和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 400千米。它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才被人们看见。直径3 476千米,密度是水的3倍,重力是地球的1/6。月球上无水,几乎没有大气。
- 11.
望天田释义:指无水源,仅靠自然降水耕作的田。《人民日报》14:“为了把三百多亩望天田改为旱涝保收田……提出要在 溪南河 建一座拦河坝的计划。”《历史研究》1975年第6期:“由于有了电,全县……打了四百多眼机井,建起了一百多座抽水站,使三万多亩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稳产田。”
- 12.
横赋释义:⒈额外的赋税。《新唐书·李珏传》:“﹝ 珏 ﹞迁 河阳 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餘万。”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三:“州无水患,而民无横赋。”清 顾炎武《文林郎贵州道监察御史王君墓志铭》:“君虽处閒职,而时在上前陈中外大计,其详不得闻,大抵以去横赋、戢悍卒、固民心为急。”⒉指强征赋税。宋 秦观《财用下》:“横赋彊市取之於百姓,非治财之善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郡邑多横赋於民,大为东南之患。”
- 13.
水脉释义:亦作“水脉”。 水流。因形如人体脉胳,故名。指地下水泉。也称泉脉。晋 张华《博物志》卷八:“自 燉煌 西涉流沙往外国,沙石千餘里,中无水,时则有伏流处,人莫能知,皆乘骆驼,骆驼知水脉,过其处輒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於其蹋处掘之,輒得水。”《太平广记》卷三九九引 唐 丁用晦《芝田录·李德裕》:“贫道所謁相公者,为足下通 常州 水脉。京都一眼井,与 惠山寺 泉脉相通。”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十:“今欲知此地水脉安在,宜掘一地窖,於天明辨色时,人入窖以目切地,望地面有气如烟腾腾上出者,水气。气所出处,水脉在
- 14.
池隍释义: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
- 15.
沴疠释义:瘟疫。清 曾国藩《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狂寇所噬,刈人如菅;沴厉乘之,积骴若山。”清 谭嗣同《仁学》二三:“一父有数子,数传之后,将成巨族。西人因详稽夫家之丰耗,每一岁中,生死相抵,百人可多一人,使无水患沴癘兵戈及诸灾眚,不数十年,本国之物产必不能支。”
- 16.
深隍释义:深而无水的护城壕。
- 17.
灾眚释义:灾殃,祸患。《易·复》:“上六,迷復,凶,有灾眚。”孔颖达 疏:“‘有灾眚’者,闇於復道,必无福庆,唯有灾眚。”《后汉书·郎顗传》:“以此消伏灾眚,兴致升平。”明 郑若庸《玉玦记·梦神》:“罹灾眚,嘆三年,把身拘坎穽。”清 谭嗣同《仁学》二三:“使无水旱沴癘兵戈及诸灾眚,不数十年,本国之物产必不能支。”
- 18.
炉炭释义:⒈炉中的炭火。《史记·刺客列传》:“夫以鸿毛燎於炉炭之上,必无事矣。”《晋书·宣帝纪》:“魏武帝 曰:‘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法苑珠林》卷十一:“於是沉浮鑊汤之里,偃仰炉炭之中。”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盛夏无水,土气毒热,如炉炭燔灼。”⒉鑪炭:炉中的炭火。《周礼·天官·宫人》:“凡寝中之事,埽除、执烛、共鑪炭,凡劳事。”《左传·定公三年》:“自投于牀,废于鑪炭,烂,遂卒。”《墨子·备梯》:“五步一灶,灶门有鑪炭。”⒊比喻危急的境地。《韩非子·初见秦》:“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鑪炭,断死於前
- 19.
田制释义:关于农田的制度。 《周礼·地官·掌节》“道路用旌节”唐 贾公彦 疏:“乡之田制与遂同,故知旌节是乡遂大夫所授也。”《宋史·食货志上一》:“其田制为三品:以膏沃而无水旱之患者为上品,虽沃壤而有水旱之患、埆瘠而无水旱之虑者为中品,既埆瘠復患於水旱者为下品。上田人授百亩,中田百五十亩,下田二百亩,并五年后收其租,亦只计百亩,十收其三……餘悉蠲其课。”《清史稿·食货志一》:“田制:曰官田。初设官庄,以近畿民来归者为庄头,给绳地,一绳四十二亩。”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在 新疆维吾尔自治
- 20.
眢窟释义:无水的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