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以免 以免的意思
miǎn

以免

简体以免
繁体
拼音yǐ miǎn
注音ㄧˇ ㄇㄧ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ǐ,(1) 用,拿,把,将。【组词】: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组词】:以时启闭。物以类聚。(3) 因为。【组词】: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 在,于(指时日)。【例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组词】:以待时机。以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组词】:梦寐以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组词】:以前。以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组词】:可以。得以。(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以急乎?(11) 及,连及。【组词】:富以其邻。

miǎn,(1) 去掉,除掉。【组词】:免除。免税。免费。免官。免检。罢免。豁免。(2) 不被某种事物所涉及。【组词】:避免。免疫。免不了。在所难免。(3) 不可,不要。【组词】:闲人免进。(4) 同“勉”,勉励。(5) 同“娩”,分娩。

基本含义

为了避免某种不良后果或情况而采取预防措施。

以免的意思

以免 [yǐ miǎn]

1. 用于提起下半句话,表明前半句话是为了使下半句话所说的情形不至于发生。

[in order to avoid; so as not to;]

以免 引证解释

⒈ 用于下半句话开头,表示上文的目的在于使下文的结果不致发生。

张天翼 《春风》:“鄙人就寝以后,请勿喧哗,以免妨碍鄙人睡眠为荷!”

如:请你不要再去插手,以免引起新的矛盾。


国语词典

以免 [yǐ miǎn]

⒈ 免得、省得。

如:「我们应该养成『酒后不开车』的习惯,以免发生事故。」

免得 省得


以免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免得释义:以免:多问几句,免得走错路。 我再说明一下,免得引起误会。经常来个电话,免得老人牵挂。
    • 2.
      省得释义:不使发生某种(不好的)情况;免得:穿厚一点,省得着凉。你就住在这儿,省得天天来回跑。快告诉我吧,省得我着急。

以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官释义:⒈古代三种官的合称。 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於三官。”《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 为司空,以书勋。”《孔子家语·正论》:“于奚 辞,请曲悬之乐,繁缨以朝,许之,书在三官。”王肃 注:“司徒书名,司马书服,司空书勋也。”⒉古代三种官的合称。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管子·兵法》:“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
    • 2.
      三宿释义:⒈进爵三次。 《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孔 传:“礼成於三,故酌者实三爵於王,王三进爵,三祭酒。三奠爵。”孔颖达 疏:“三宿,谓三进爵,从立处三进至神所也。”《陈书·沉文阿传》:“三宿三咤,上宗曰饗,斯盖祭儐受福,寧谓贺酒邪!”⒉犹言三日;三夜。谓时间较久。《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后出 昼,是何濡滞也?”赵岐 注:“留於 昼 三日,怪其淹久。”唐 白居易《答微之咏怀见寄》诗:“分袂二年劳梦寐,并牀三宿话平生。”佛教有出家人不三宿桑下,以免妄生依恋之说,见《四十二章经》。《后汉书·襄楷传》:
    • 3.
      三怨成府释义: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 4.
      三赦释义:古代的一种赦免制度。谓对三种人可以免除刑罚。《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灋,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郑玄 注:“憃愚,生而痴騃童昏者。郑司农 云:‘幼弱、老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汉书·刑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憃愚。”
    • 5.
      丑话说在前头释义: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
    • 6.
      串味释义:食品、饮料等同其他有特殊气味的物品放在一起,染上特殊气味:茶叶不要跟化妆品放在一起,以免串味。
    • 7.
      买复释义:谓平民纳资可以免除徭役。
    • 8.
      代哭释义:谓古代举丧时,服丧者依次更替号哭,以免丧主过哀而伤身。
    • 9.
      令王释义:⒈贤明的天子。《左传·成公八年》:“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左传·昭公元年》:“自无令王,诸侯逐进,狎主齐盟,其又可壹乎?”⒉对有王爵者的美称。《隋书·隐逸传·崔赜》:“伏惟令王殿下,稟润天潢,承辉日观,雅道贵於 东平,文艺高於 北海。”
    • 10.
      以免释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目的是使下文所说的情况不至于发生:加强安全措施,以免发生工伤事故。
    • 11.
      以忍为阍释义:用忍耐作门。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以免招来祸患。
    • 12.
      以手遮面释义:手把脸蒙住,以免被人看到(自己的神情),也表示不想看到某些事物,表示害羞、不好意思或是觉得羞耻,人在悲痛或哭泣时也会有这样的动作。
    • 13.
      佐车释义:古代天子诸侯用于征战、田猎的副车。《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郑玄 注:“贰车佐车,皆副车也。朝祀之副曰贰,戎猎之副曰佐。”《左传·成公二年》:“丑父 使公下,如 华泉 取饮。郑周父 御佐车,宛茷 为右,载 齐侯 以免。”参阅 清 孙诒让《周礼正义·夏官·田仆》。
    • 14.
      假植释义:苗木栽种或出圃前的一种临时保护性措施。 掘取的苗木如不立即定值,则暂时将其集中成束或排壅土栽植在无风害、冻害和积水的小块土地上,以免失水枯萎,影响成活。
    • 15.
      僻王释义:邪僻不正的国君。唐 刘知几《史通·称谓》:“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諡灵繆,为幸已多。”《新唐书·马周传》:“臣歷观 夏、商、周、汉 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餘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积德累业,恩结於人,岂无僻王,赖先哲以免。”
    • 16.
      免得释义:以免:多问几句,免得走错路。 我再说明一下,免得引起误会。经常来个电话,免得老人牵挂。
    • 17.
      免服释义:古代丧服。《左传·僖公十五年》:“使以免服衰絰逆。”杜预 注:“免、衰絰,遭丧之服。”清 袁枚《新齐谐·蒋太史》:“著 清朝 衣冠,白布缠头,以两束布从两耳拖下,若《三礼图》所画古人免服之状。”参见“免”。
    • 18.
      免除释义:⒈免去,去掉。⒉债权人放弃其债权,相对债务人的债务得以免去,使债务消除。
    • 19.
      入山符释义:进山的护身符。道家谓此符可以免灾护身。
    • 20.
      入竟问禁释义:竟:境的古字;禁:禁忌。 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以免触犯。

以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官释义:⒈古代三种官的合称。 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於三官。”《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 为司空,以书勋。”《孔子家语·正论》:“于奚 辞,请曲悬之乐,繁缨以朝,许之,书在三官。”王肃 注:“司徒书名,司马书服,司空书勋也。”⒉古代三种官的合称。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管子·兵法》:“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
    • 2.
      三宿释义:⒈进爵三次。 《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孔 传:“礼成於三,故酌者实三爵於王,王三进爵,三祭酒。三奠爵。”孔颖达 疏:“三宿,谓三进爵,从立处三进至神所也。”《陈书·沉文阿传》:“三宿三咤,上宗曰饗,斯盖祭儐受福,寧谓贺酒邪!”⒉犹言三日;三夜。谓时间较久。《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后出 昼,是何濡滞也?”赵岐 注:“留於 昼 三日,怪其淹久。”唐 白居易《答微之咏怀见寄》诗:“分袂二年劳梦寐,并牀三宿话平生。”佛教有出家人不三宿桑下,以免妄生依恋之说,见《四十二章经》。《后汉书·襄楷传》:
    • 3.
      三怨成府释义: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 4.
      三赦释义:古代的一种赦免制度。谓对三种人可以免除刑罚。《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灋,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郑玄 注:“憃愚,生而痴騃童昏者。郑司农 云:‘幼弱、老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汉书·刑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憃愚。”
    • 5.
      丑话说在前头释义: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
    • 6.
      串味释义:食品、饮料等同其他有特殊气味的物品放在一起,染上特殊气味:茶叶不要跟化妆品放在一起,以免串味。
    • 7.
      买复释义:谓平民纳资可以免除徭役。
    • 8.
      代哭释义:谓古代举丧时,服丧者依次更替号哭,以免丧主过哀而伤身。
    • 9.
      令王释义:⒈贤明的天子。《左传·成公八年》:“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左传·昭公元年》:“自无令王,诸侯逐进,狎主齐盟,其又可壹乎?”⒉对有王爵者的美称。《隋书·隐逸传·崔赜》:“伏惟令王殿下,稟润天潢,承辉日观,雅道贵於 东平,文艺高於 北海。”
    • 10.
      以免释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目的是使下文所说的情况不至于发生:加强安全措施,以免发生工伤事故。
    • 11.
      以忍为阍释义:用忍耐作门。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以免招来祸患。
    • 12.
      以手遮面释义:手把脸蒙住,以免被人看到(自己的神情),也表示不想看到某些事物,表示害羞、不好意思或是觉得羞耻,人在悲痛或哭泣时也会有这样的动作。
    • 13.
      佐车释义:古代天子诸侯用于征战、田猎的副车。《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郑玄 注:“贰车佐车,皆副车也。朝祀之副曰贰,戎猎之副曰佐。”《左传·成公二年》:“丑父 使公下,如 华泉 取饮。郑周父 御佐车,宛茷 为右,载 齐侯 以免。”参阅 清 孙诒让《周礼正义·夏官·田仆》。
    • 14.
      假植释义:苗木栽种或出圃前的一种临时保护性措施。 掘取的苗木如不立即定值,则暂时将其集中成束或排壅土栽植在无风害、冻害和积水的小块土地上,以免失水枯萎,影响成活。
    • 15.
      僻王释义:邪僻不正的国君。唐 刘知几《史通·称谓》:“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諡灵繆,为幸已多。”《新唐书·马周传》:“臣歷观 夏、商、周、汉 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餘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积德累业,恩结於人,岂无僻王,赖先哲以免。”
    • 16.
      免得释义:以免:多问几句,免得走错路。 我再说明一下,免得引起误会。经常来个电话,免得老人牵挂。
    • 17.
      免服释义:古代丧服。《左传·僖公十五年》:“使以免服衰絰逆。”杜预 注:“免、衰絰,遭丧之服。”清 袁枚《新齐谐·蒋太史》:“著 清朝 衣冠,白布缠头,以两束布从两耳拖下,若《三礼图》所画古人免服之状。”参见“免”。
    • 18.
      免除释义:⒈免去,去掉。⒉债权人放弃其债权,相对债务人的债务得以免去,使债务消除。
    • 19.
      入山符释义:进山的护身符。道家谓此符可以免灾护身。
    • 20.
      入竟问禁释义:竟:境的古字;禁:禁忌。 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以免触犯。

以免造句

1.这件事未调查清楚,不要张扬,以免人多口杂,胡乱传说。

2.切勿刻意求工,以免画蛇添足,丧失了自然。

3.在安排家庭经济时,应该宽打窄用,以免入不敷出。

4.做人不要怒形于色,以免吃亏上当。

5.只要明日上午无变,我们就可以免于披发左衽。

6.他对钱财滥用无度,月晕而风,你应及早解除他财务科长职务,以免给公司带来损失。

7.我这点钱先让你救燃眉之急,以免发生跳票,其余的容后缓议。

8.这些坏作风应该根除,以免群起效尤。

9.为官者应谨慎小心,步步为营,以免因一时疏忽而铸成大错。

10.这个消息千万不能透露出去,以免走漏风声!

11.这人平时总是阴阳怪气、两面三刀的,你要留个心眼,以免上当。

12.这是三人成虎的事,必须辨明真相,以免以讹传讹。

13.对于蛊惑人心的宣传,大家要能够及时地识别、抵制,以免上当受骗。

14.在确定销售计划之前,应先进行市场调查,以免做出不切实际的预测。

15.不要申请那份工作,以免有不自量力之嫌。

16.劝你们与其临渴掘井,不如未雨绸缪,以免后悔来不及。

17.对于远道来参观的人,我们要仔细讲解,亲切接待,以免让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18.对市面上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必须提高警惕,以免上当。

19.做人不要过分出风头,以免落得山木自寇的下场。

20.写文章切忌刻意求工,以免画蛇添足,失却自然本色。

以免(yim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以免是什么意思 以免读音 怎么读 以免,拼音是yǐ miǎn,以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以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