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考据 考据的意思
kǎo

考据

简体考据
繁体考據
拼音kǎo jù
注音ㄎㄠˇ ㄐㄩ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ǎo,(1) 试验,测验。【组词】:考试。考查。(2) 检查,查核。【组词】:考察。考勤。稽考。考核。(3) 推求,研究。【组词】:考古。考据。考订。考证。(4) 老,年纪大。【组词】:寿考。(5) 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组词】:先考。如丧考妣。(6) 击,敲。【例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jù jū,(1) 凭依、倚仗。【组词】:据点。据险固守。(2) 占有。【组词】:窃据。盘据。据为己有。(3)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组词】:字据。证据。单据。论据。契据。言之有据。(4) 按照。【组词】:据实。据称。依据。据事直书。(1) 〔拮据〕见“拮”。

基本含义

指对文献、史料等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其真实性、可靠性和价值。

考据的意思

考据 [kǎo jù]

1. 对资料性文本的分析研究。

[textual criticism; textual research;]

考据 引证解释

⒈ 指对古籍文字音义和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等进行考核辨证。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一:“文潞公 为平章事,首请立庙於 洛,终无所攷据,不敢轻作。”
1. 根据事实查考证实。 宋 王安石 《答韶州张殿丞书》:“盖其所传,皆可考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命御史 杨桓 辨其文……且以出处始末考据以上。”
《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舅太太万想不到,问了一句就招了姑老爷这许多考据。”

⒉ 研究历史、语言等的一种方法。通过考核事实和归纳例证,提供可信材料,从而作出结论。考据方法主要是训诂、校勘和资料的搜辑整理。参见“考据学”。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孟子》:“引‘雨我公田’以证 周 用助法,考据之学也。”
清 冯桂芬 《阙里致经堂记》:“汉 学善言考据,凡名物、象数、文字形声、训詁,非 汉 儒不传。”
朱自清 《经典常谈·文》:“当时汉学家提倡考据,不免繁琐的毛病。”


国语词典

考据 [kǎo jù]

⒈ 依据可靠资料对古代文物制度加以考核辨证,详明真伪的研究方法。也作「考证」。

考证


考据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考证释义: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

考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据释义:释义与考据。
    • 2.
      乾嘉学派释义:清乾隆、嘉庆年间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 对古籍及语言文字的研究有较大贡献。
    • 3.
      俗情释义:⒈世俗的情感;不高尚或不高雅的情态。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 文帝 以位尊减才,思王 以势窘益价。”唐 杜甫《久客》诗:“羇旅知交态,淹留见俗情。”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归田》:“大抵古人著述,各有所本,虽小説家亦然,要足资考据,备劝惩,砭俗情,助谈剧,故虽歷千百年而莫之或废也。”⒉尘世的情思,与脱悟的情思相对。宋 洪迈《夷坚丁志·邢舜举》:“君虽酷好,奈俗情未断何。”太平天囯 洪秀全《原道救世歌》:“莫将一切俗情牵,须将一切妄念捐。”
    • 4.
      卷摺释义:科举考试的考卷。 梁启超《变法通议·学校总论》:“矧於士而不士,聚千百帖括卷摺考据词章之辈,於歷代掌故,瞠然未有所见,於万国形势,瞢然未有所闻者,而欲与之共天下,任庶官,行新政,御外侮,其可得乎?”
    • 5.
      指识释义:⒈识别。 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鄙陋之夫,不知学问之有流派,见人学问眩於目而莫能指识,则概名之曰考据家。”⒉介绍认识。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六:“有一位 铜河 上游的 铜街子 的某老大伯爷,他们替我指识了,我便和他两人坐在上席。”
    • 6.
      朴学释义:朴实的学问,后来特指清代的考据学。
    • 7.
      桐城派释义:清 代散文流派。 其代表人物 方苞、刘大櫆、姚鼐,皆 安徽 桐城 人,故名。桐城派提倡学习先 秦、两 汉 及 唐 宋 八大家散文。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文以载道,其作品一般内容贫弱,往往流于空洞。是 清 代极有影响的散文流派。
    • 8.
      汉学释义:⒈清代把研究文字、音韵、训诂、考据这几门学问统称为汉学。因继承汉代学者注重文字和名物制度的研究传统,故名。⒉外国人统称研究中国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
    • 9.
      烦琐释义:繁杂琐碎:手续烦琐。烦琐的考据。也作繁琐。
    • 10.
      猎名释义:猎取功名;猎取名声。清 钮琇《觚賸·两大文章》:“督抚促臣应召赴京。臣自念臣母年逾七旬,属岁多病……如臣猎名违母,则其始进已乖。”清 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书》:“今之学者言考据,则持为骋辩之柄;讲经济,则据为猎名之津。”
    • 11.
      经学释义:训解或阐述儒家经书之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先秦儒家经书经过秦朝焚书后大多不存,汉初由儒者口授、用当时文字——隶书记录的称今文经,对经书作的解释,叫今文经学;后来发现的用战国时文字写的经书叫古文经,对古文经作的解释叫古文经学。一般今文经学派多研究经文中的“微言大义”。古文经学派多做名物、训诂、考据方面的研究。
    • 12.
      考典释义:稽考典实。《左传·昭公十五年》:“言以考典,典以志经,忘经而多言,举典将焉用之。”清 顾炎武《禹降》探诗:“奇疑是穴,考典或言陵。”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二:“考据之学,离诗最远,然诗中恰有考据题目,如《石鼓歌》、《铁券行》之类,不得不徵文考典,以侈侈隆富为贵。”
    • 13.
      考据学释义:运用考据方法,对古籍语义和历代名物典章制度进行研究、考核、辨证,以期确凿有据的一种学问。
    • 14.
      考订释义:考据订正。
    • 15.
      虫虾释义:犹虫鱼。指考据、训诂之学。
    • 16.
      虫鱼之学释义:指繁琐的考据订正。
    • 17.
      虫鱼学释义:指训诂、考据之学及其书籍。
    • 18.
      虫鱼释义:⒈泛指微小的动物。⒉孔子认为读《诗》可以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汉代古文经学家注释儒家经典,注重典章制度及名物的训释、考据。后遂以“虫鱼”泛指名物和典章制度。有时含讥其繁琐之意。⒊指训诂考据之学。
    • 19.
      订疑考误释义:订正、考据疑误的文字。
    • 20.
      谈剧释义:谈笑。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归田》:“大抵古人著述,各有所本,虽小説家亦然,要足资考据,备劝惩,砭俗情,助谈剧,故虽歷千百年而莫之或废也。”

考据(kao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考据是什么意思 考据读音 怎么读 考据,拼音是kǎo jù,考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考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