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白 [zhě bái]
1. 指赭白马。
赭白 引证解释
⒈ 指赭白马。参见“赭白马”。
引《晋书·慕容儁载记》:“初, 廆 有骏马曰赭白,有奇相逸力。”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乃有乘舆赭白,特稟逸异之姿。”
《宋史·舆服志一》:“驾马以赭白。”
赭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折释义:⒈中止;中断。《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睨影高鸣,将超中折。”李周翰 注:“超,走;折,住也。”《再生缘》第三四回:“今岁孤当十八春,良缘中折恨平生。”⒉当中折断。《魏书·外戚传下·高肇》:“肇 西征,行至 函谷,车轴中折。”⒊中年逝世。明 顾起纶《国雅品·士品四》:“梁 与 宗 相继中折。”
- 2.
优洽释义:⒈广被,遍及。汉 焦赣《易林·家人之泰》:“仁德优洽,恩及异域。”优洽,一本作“履洽”。南朝 宋 颜延年《赭白马赋》:“武义粤其肃陈,文教迄已优洽。”⒉谓卓异而广博。南朝 梁 王筠《昭明太子哀册文》:“总贤时才,网罗英茂。学穷优洽,辞归繁富。”《北齐书·杜弼传》:“卿才思优洽,业尚通远,息栖儒门,驰骋玄肆。”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张说》:“张説 文思清新,艺能优洽。”⒊优厚。《陈书·杜稜传》:“稜 歷事三帝,竝见恩宠。末年不预征役,优游京师,赏赐优洽。”《隋书·裴蕴传》:“即日拜开府仪同三司,礼赐优洽。
- 3.
周渥释义:丰厚。 《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袭养兼年,恩隐周渥。”李善 注:“毛萇《诗》传:‘渥,厚也。’”《清史稿·礼志十》:“贡使将归国……馆餼日给,概从周渥焉。”
- 4.
恩隐释义:犹恩私。《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袭养兼年,恩隐周渥。”李善 注:“《国语》注曰:‘隐,私也。’”参见“恩私”。
- 5.
敏手释义:⒈犹快手。谓动作快速敏捷。南朝 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捷趫夫之敏手,促华鼓之繁节。”宋 曾巩《祭黄君文》:“人皆敏手,捷取能併,君独於求,以死终病。”⒉犹能手。指能干的人。唐 韩偓《八月六日作》诗之一:“日离黄道十年昏,敏手重开造化门。”明 叶盛《水东日记·奏止议事官入朝》:“侍郎 于公 巡抚 河南、山西,妙年敏手,下视无人。”
- 6.
末臣释义:地位低贱之臣。 多用作自谦之词。汉 蔡邕《胡公碑》:“唯我末臣,顽蔽无闻,仰慕羣贤,恶乎不及。”《左传·襄公十八年》“曾臣 彪 将帅诸侯以讨焉”晋 杜预 注:“曾臣,犹末臣。”《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序》:“乃詔陪侍,奉述中旨,末臣庸蔽,敢同献赋。”吕延济 注:“末臣,延之 自谦也。”
- 7.
泽马释义:古人以为表示祥瑞的神马。 语本《孝经援神契》:“王者德至山陵,则景云见,泽出神马。”汉 张衡《东京赋》:“圉林氏之騶虞,扰泽马与腾黄。”南朝 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汉 道亨而天驥呈才,魏 德楙而泽马効质。”《宋书·符瑞志中》:“泽马者,王者劳来百姓则至。”
- 8.
献状释义:⒈谓观裸状之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三月丙午,﹝ 晋侯 ﹞入 曹。数之,以其不用 僖负羈 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惠栋 补注:“献状,谓观状也。先责其用人之过,然后诛观状之罪。”相传 晋文公 骈胁,而 曹公 曾近观其裸浴,故责其观裸状之罪。⒉呈现某种形态;做出某种姿态。南朝 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絳闕。”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岂与夫冠猴献状,评议其得失者哉!”浦起龙 通释:“献状,媚态也。”宋 黄庭坚《胜业寺悦亭》诗:“苦雨已解严,诸峰来献状。”元 尹廷高《雨中度江
- 9.
玉逍遥释义:⒈骏马名。宋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五:“神庙朝御马有曰玉逍遥者,盖赭白也。”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二:“仁宗 御马有名玉逍遥者,马色白,其乘之,安如舆輦也。”元 本 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末白]有甚好名?[丑白]飞龙、赤兔……玉逍遥。”⒉饰玉的鞍座。元 欧阳玄《大明殿早朝》诗:“駞背负琛金络索,象身备驾玉逍遥。”⒊老年妇女头巾上的饰物。《金史·舆服志下》:“年老者以皁纱笼髻如巾状,散缀玉鈿於上,谓之玉逍遥。”
- 10.
训人释义:⒈指教导公卿子弟的师长。《书·康诰》:“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孔 传:“戛,常也。凡民不循太常之教,犹刑之无赦,况在外掌众子之官、主训民者而亲犯乎?”孔颖达 疏:“以致教诸子,故为训人……惟举庶子之官者,以其教训公卿子弟最为急故也。郑玄 以训人为师长,亦各一家之道也。”孙星衍 疏:“训人者,若《天官·太宰》‘师,以贤得民;儒,以道得民’,注云‘师,诸侯师氏;儒,诸侯保氏’是也。”⒉诲民。《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教敬不易之典,训人必书之举。”李善 注:“《左氏传》曰:‘训人事君。’”按,《左
- 11.
赭白释义:指赭白马。
- 12.
通都释义:四通八达的都市。南朝 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跼鑣轡之牵制,隘通都之圈束。”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皆不切於民用。”清 赵翼《赠写照沉锦》诗:“古来絶艺当通都,早晚遭逢名鹊起。”
- 13.
郊歌释义:天子郊祀之歌。《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并荣光於瑞典,登郊歌乎司律。”吕向 注:“汉 得天马作歌云:‘天马来,龙之媒。’此皆入於律吕,登於郊歌。”《隋书·音乐志上》:“各扬庙舞,自造郊歌,宣畅功德,辉光当世。”唐 吕温《代百官进农书表》:“丰年屡荐于郊歌,嘉瑞继书于国史。”参见“郊祀歌”、“郊庙歌”。
- 14.
驵骏释义:⒈马健壮貌。晋 左思《魏都赋》:“燕 弧盈库而委劲,冀 马填厩而駔骏。”元 郝经《虎文龙马赋》序:“往往腾踏羣龙,駔骏特异,号称龙种。”《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年》:“然蛮马尤駔骏者,在其地或博黄金二十两,日行四百里。”⒉壮马;骏马。南朝 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於时駔骏,充阶街兮。”宋 梅尧臣《蔡河阻浅》诗:“丈夫少壮时,必在驰駔骏。”明 高濂《玉簪记·手谈》:“鷦鷯方托枝,駔骏嘶归路。”
- 15.
齿历释义:年龄。《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齿歷虽衰,而艺美不忒。”李善 注:“《尔雅》曰:‘歷,数也。’”章炳麟《箴新党论》:“翰林院之尊先辈,逾於三老五更,不计齿歷之高下,学术之浅深,惟入选后先是问。”
- 16.
齿筭释义:年龄。《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齿筭延长,声价隆振。”李善 注引 郑玄《仪礼》注:“筭,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