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伏生 伏生的意思
shēng

伏生

简体伏生
繁体
拼音fú shēng
注音ㄈㄨˊ ㄕ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ú,(1) 趴,脸向下,体前屈。【组词】:伏卧。伏案读书。(2) 低下去。【组词】:此起彼伏。(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组词】: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组词】:降伏。降龙伏虎。(5) 隐藏。【组词】:伏兵。埋伏。(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组词】:伏日。伏旱。伏暑。伏天。(7) 姓。

shēng,(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组词】:诞生。滋生。生长。(2) 造出。【组词】:生产。(3) 活的,有活力的。【组词】: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组词】:众生。丧生。卫生。(5) 生活,维持生活的。【组词】:生计。生意。(6) 整个生活阶段。【组词】:一生。平生。今生。(7) 发出,起动。【组词】:生病。生气。生效。生花之笔。谈笑风生。(8) 使燃料燃烧起来。【组词】:生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组词】: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组词】:生饭。生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组词】:生疏。生客。生字。陌生。(12) 不熟练的。【组词】:生手。(13) 未经炼制的。生铁。(14) 硬。【组词】:态度生硬。生吞活剥。(15) 甚,深。【组词】:生怕。生疼。(16) 正在学习的人。【组词】:学生。门生。(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组词】:儒生。医生。(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组词】:小生。老生。武生。(19) 词尾。【组词】:好生休养。(20) 姓。

基本含义

指被击败后重新振作,重新站起来。

伏生的意思

伏生 [fú shēng]

1. 汉时济南人,名胜,或云字子贱。原秦博士,治《尚书》。始皇焚书,伏生以书藏壁中。汉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间。文帝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伏生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西汉《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清陈寿祺《尚书大传序录》。

伏生 引证解释

⒈ 汉 时 济南 人,名 胜,或云字 子贱。原 秦 博士,治《尚书》。 始皇 焚书, 伏生 以书藏壁中。 汉 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 齐 鲁 间。 文帝 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 伏生 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 晁错 往受之。 西汉 《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 清 陈寿祺 《尚书大传序录》。

明 方孝孺 《叶用宾赞》:“閲百年之变故,儼一代之仪刑。是盖齐乎 秦 伏生 之寿,而庶几 汉 管寧 之清者乎!”


伏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生释义:汉 时 济南 人,名 胜,或云字 子贱。 原 秦 博士,治《尚书》。始皇 焚书,伏生 以书藏壁中。汉 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 齐 鲁 间。文帝 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 伏生 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 晁错 往受之。西汉《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 清 陈寿祺《尚书大传序录》。明 方孝孺《叶用宾赞》:“閲百年之变故,儼一代之仪刑。是盖齐乎 秦 伏生 之寿,而庶几 汉 管寧 之清者乎!”
    • 2.
      便宜事释义:⒈谓合乎时势要求的事宜或根据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太常遣 错 受《尚书》伏生 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説。”《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有便宜事,密疏以闻。”⒉谓不花代价或花很少的代价而得到的好处。如: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
    • 3.
      匡谏释义:匡正谏诤。 《史记·儒林传·伏生》:“﹝ 儿宽 ﹞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容得久,然无有所匡諫。”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汉 初四言,韦 孟 首唱,匡諫之义,继轨 周 人。”《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羣臣罢朝之后,聪 恆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动輒匡諫。”《明史·儒林传二·邓以赞》:“万历 初,座主 张居正 枋国政,以讚 时有匡諫,居正 弗善也,移疾归。”
    • 4.
      属读释义:连读。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太常遣 错 受《尚书》伏生 所”唐 张守节 正义:“卫宏 詔定古文《尚书》序云:‘徵之,老不能行,遣太常掌故 鼂错 往读之。年九十餘,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使其女传言教 错。齐 人语多与 潁川 异,错 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畧以其意属读而已也。’”清 汪继培《<潜夫论>序》:“以意属读,得其端绪。”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第录其文之完具可读者,其断缺不可属读者不复入焉。”郭沫若《芍药及其他·飞雪崖》:“善男善女们的捐款题名把岩石剜去了一大半,遂使全文不能属
    • 5.
      明经释义:⒈通晓经术。《汉书·刘向传》:“更生 年少於 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荐 更生 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漯水 又东逕 汉 徵君 伏生 墓南,碑碣尚存,以明经为 秦 博士。秦 坑儒士,伏生 隐焉。”宋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夏侯胜 以明经取青紫语门人,臣尝鄙之,何敢復以此耸诱其徒。”⒉汉 代以明经射策取士。隋炀帝 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 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今请杂取前代之制,立明经一
    • 6.
      本经释义:⒈据以进行传解的经书。《<书>序》:“济南 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唐 刘知几《史通·疑古》:“及 左 氏之为传也,虽义释本经,而语杂他事。”⒉指本人所治之经。明 邵璨《香囊记·讲学》:“正是,都要把本经讲一篇。”
    • 7.
      济南生释义:谓 汉 朝 伏生。
    • 8.
      矢口猖言释义:犹言信口胡说。清 魏源《<书古微>序》:“安國 佚書較 伏生 更多三十篇,不止十六,何以 史遷 問故,不傳一字,而 衛、賈、馬、鄭 傳古文者,即十六篇亦不傳一字乎?矢口猖言,不顧其後,其不可信者二。”
    • 9.
      称説释义:陈述。《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太常遣 错 受《尚书》伏生 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説。”《资治通鉴·汉淮阳王更始元年》:“及 汉 兵起,皆称将军,攻城略地,移书称説,莽 闻之,始惧。”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而 陆氏 直称説煒曄以譎誑,何哉?”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汉 初善言治道,亦擅文章者,先有 陆贾 佐 高祖,每称説《诗》《书》。”
    • 10.
      穷年累岁释义:犹穷年累世。宋 陈亮《传注》:“九師三傅,齊、韓、毛、鄭、大戴、小戴,與夫 伏生、孔安國 之徒,其於‘六經’之義,窮年累歲,不遺餘力矣。”
    • 11.
      羼补释义:窜改增补。清 龚自珍《大誓答问》第十一:“伏生 之徵,在 文帝 时,欧阳生 亲受业於 伏生,下距 武帝 末尚七十年,纵老而见献书之事,岂復羼补师书,自悔其少年之业之未备耶!”

伏生(fus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伏生是什么意思 伏生读音 怎么读 伏生,拼音是fú shēng,伏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伏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