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心 [bēi xīn]
1. 哀痛的情思。
悲心 引证解释
⒈ 哀痛的情思。
引《关尹子·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然。”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二:“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清 黄景仁 《和容甫》:“悲心入秋夜,菀邑思飞扬。”
国语词典
悲心 [bēi xīn]
⒈ 慈悲的心怀。
引唐·道宣〈妙法莲华经弘传序〉:「一极悲心,拯昏迷之失性。」
⒉ 悲苦的心情。
引《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六》:「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悲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佛手拈花释义:是有道高僧轻轻地去摘花、扔花(怀有慈悲心肠的)。
- 2.
千手千眼观音释义:佛教谓 观世音菩萨 神通广大,为化度众生而变现种种形相。“千手千眼”乃主要形相之一,以示无苦不见,无难不救。寺庙中多见之。语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宋 曾慥《高斋漫录》:“张 公 天觉 ……再贬 峡州,中途至於僧寺,有千手眼大悲观音塑像,公题长韵於壁。”亦省作“千手观音”。
- 3.
大悲释义:⒈极悲哀。⒉佛教语。救人苦难之心,谓之悲;佛菩萨悲心广大,故称大悲。
- 4.
大悲咒释义:佛教的观世音菩萨经咒之一。 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简称。旧谓念咒可使死者在阴间消灾。
- 5.
慈云释义:佛教语。比喻慈悲心怀如云之广被世界、众生。
- 6.
慈心三昧释义:慈心三昧又称慈三昧、白光明慈三昧、大慈三昧,或称慈心观。是大乘菩萨修慈悲行的根本。即去除妄念杂虑、远离嗔恚怨憎之念,专致于慈悲心,观一切众生普遍受乐的三昧。
- 7.
慈眼释义:⒈亦称“慈目”。佛教语。佛以慈悲心视众生之眼。⒉马的一种眼病。
- 8.
摄受释义:⒈佛教语。谓佛以慈悲心收取和护持众生。⒉犹享受。
- 9.
舍身饲虎释义:佛教故事。传说 释迦牟尼 过去世曾经是国王 摩诃罗陀 的幼子 摩诃萨埵,在竹林中看见七只小虎围着一只饥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悲心,舍身以饲饿虎。见《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施虎》。
- 10.
菩萨十施释义:华严经卷二十一‘十无尽藏品’举出,菩萨以慈悲心而行十施,即:分减施,谓菩萨仁慈好行惠施,以美食先分与众生,其后乃食,复愿身中之八万户虫,亦普得满足。 竭尽施,谓菩萨以美食、华衣等资生之具,随其所有而一切尽施,乃至于身命,亦无所吝惜。
- 11.
诗颠释义:亦作“诗癲”。谓读诗和作诗到如醉如痴的程度。唐 贾至《赠陕掾梁宏》诗:“梁子 工文四十年,诗颠名过草书颠。”宋 杨万里《读<笠泽丛书>》诗:“拈着 唐 诗废晚餐,傍人笑我病诗癲。”清 黄景仁《夜起》诗:“诗颠酒渴动逢魔,中夜悲心入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