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yuán xiāo]
1. 旧时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晚。
英[ night of the 15th of the 1st lunar month; ]
2. 灯节那天由糯米粉制成的甜馅汤团食品。
英[ sweet dumpl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for the Lantern Festival); ]
元宵 引证解释
⒈ 农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亦称“元夜”、“元夕”。 唐 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
引唐 韩偓 《元夜即席》诗:“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
《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曾有妻 刘氏 素香,因三载前元宵夜观灯失去,未知存亡下落。”
清 赵翼 《上元夕毘陵驿前泊舟》诗:“联舟小泊运河滨,正是元宵节物新。”
巴金 《家》十九:“元宵节一过,新年佳节就完了。”
⒉ 汤圆的别名。旧俗元宵节要吃汤圆,所以称汤圆为“元宵”。
引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灯节》:“市卖食物,乾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亦所以点缀节景耳。”
杨朔 《海天苍苍》:“正过元宵节,叔父在我们家吃元宵。”
国语词典
元宵 [yuán xiāo]
⒈ 元宵节的简称。参见「元宵节」条。
⒉ 将馅放在铺有糯米粉的竹篮上,再用双手摇晃竹篮,使糯米粉均匀的黏在馅上,如此重复数次而制成的球形食品,称为「元宵」。为元宵节的应时食品。
元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人拔河释义:每逢元宵佳节传统的扯绳活动,“万人扯绳”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汉、回、藏民族,参加人数达八万余人,其场面之壮观,令人赞叹不已。
- 2.
上元节释义:即“元宵”
- 3.
上元释义:⒈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旧唐书·中宗纪》:“﹝ 景龙 四年﹞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水浒传》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登高》:“岁上元夜,寺僧燃灯遶塔奏乐,金光明空,乐作天上矣。”⒉古代历法名称之一。《史记·天官书》:“其纪上元。”司马贞 索隐:“上元是古历之名。”《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积分,上求数千万岁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
- 4.
上水船释义:⒈逆流而上的船。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矛盾》:“令狐 赵公 镇 维扬,处士 张祜 尝与狎讌。公 因视 祜 改令曰:‘上水船,风又急,帆下人,须好立。’”清 曹寅《送朱林修北试》诗:“缓酌 扬州 酒,高牵上水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转瞬又是元宵佳节,我便料理到 汉口 去,打听得这天是 怡和 的上水船。”⒉比喻文思迟钝。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敏捷》:“梁太祖 受禪,姚洎 为学士。尝从容,上问及 廷裕 行止,洎 对曰:‘顷岁左迁,今闻旅寄 衡水。’上曰:‘颇知其人构思甚捷。’对曰:‘向在翰林,号
- 5.
五夜元宵释义:自 宋 初以来,将庆赏元宵花灯的时间由三夜改为五夜,称为“五夜元宵”。 《宣和遗事》前集:“且如前代庆赏元宵,只是三夜……从十四至十六夜,放三夜元宵灯烛。至 宋朝 开寳 年间,有两 浙 钱王 献了两夜 浙 灯,展了十七、八两夜,谓之‘五夜元宵’。”
- 6.
元夕释义: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
- 7.
元夜释义:元宵
- 8.
元宵子释义:即元宵。汤圆。
- 9.
元宵释义:⒈也叫灯节、上元节。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的晚上各地有观灯的风俗。⒉元宵节应时食品。用糯米面做成,球形,有馅,煮着吃。
- 10.
六衢释义:⒈谓上下四方的通道。《淮南子·俶真训》:“道出一原,通九门,散六衢,设於无垓坫之宇。”高诱 注:“散布于六合之衢也。”⒉犹六街。明 袁宗道《元宵》诗:“六衢今日人如蚁,到处筒花吐金蕊。”参见“六街三市”。
- 11.
利是包释义:“利是包”即红包之意。过年派“利是”,目的是花钱花得开心。“利是”派出去的时候,一定要见到笑脸,这封利是就像捡回了一个欢乐,双方都兴高采烈。利是包从大年初一到元宵节前都可派发。
- 12.
喧哄释义:⒈犹喧闹。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碧悠悠,那愁他浴鳧飞鴈争喧哄?”《水浒传》第六六回:“眼见得元宵之夜,必然喧哄。”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游鬭顽耍,鼓乐喧哄。”⒉喧鬨:哄闹。宋 郭彖《睽车志》卷四:“时卷轴混淆山积,人语喧鬨。”明 沉德符《敝帚轩剩语·李近楼琵琶》:“庭下喧鬨如市,詬詈百出。”《明史·汪文辉传》:“今或掇其已往,揣彼未形,逐景循声,争相詬病,若市井喧鬨然。”⒊諠鬨:喧呼哄闹。明 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他寂寞高堂菽水谁供奉,俺这里传盃諠鬨。”明 何良俊《四友斋
- 13.
天官赐福释义:⒈俗谓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赐福于人。 宋 吴自牧《梦粱录·元宵》:“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祸福》:“天官赐福:梁元帝 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⒉旧日戏曲舞台有演天官赐福以徼吉利者。亦泛指上天赐福。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不识字的 前清 老汉,喜欢经常对 民国 年出生的庄稼人,讲解‘天官赐福’四个字的深刻含意……他认为:老天和官家是无上权威,人都应当听任天官的安排,不可以违拗。”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这也是天官赐福喀!我的天!要不是天意……要不
- 14.
小吃释义:⒈饭馆中分量少而价钱低的菜:经济小吃。 ⒉饮食业中出售的年糕、粽子、元宵、油茶等食品的统称:小吃店。应时小吃。风味小吃。⒊西餐中的冷盘。
- 15.
山灯释义:⒈山中的灯火。 ⒉元宵节夜扎制成山形的彩灯。
- 16.
庆赏释义:⒈赏赐。《周礼·地官·族师》:“刑罚庆赏,相及相共。”《韩非子·难势》:“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尧 舜 户説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淮南子·时则训》:“布德施惠,行庆赏,省徭役。”《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帝方自揽威权,而 质 以少主遇之,政刑庆赏,一不咨稟。”⒉指节日的欢庆玩赏。《水浒传》第三三回:“且説这 清风寨 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準备庆赏元宵。”《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官家庆赏元宵,我们左右内外,共有二十班。”《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中秋节近,接着忙了几天节事。到了十五
- 17.
度过桥释义:是潮汕一带民间在元宵节的一种习俗。
- 18.
彩山释义:宋 代元宵节放花灯,宫内灯彩堆迭成山形,称为 綵山。
- 19.
彩鳌释义:旧时元宵灯景的一种。用彩灯堆成,象巨鳌形。多称鳌山。
- 20.
心子释义:⒈物体中心的部分:元宵心子。⒉食用的动物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