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焦螟 焦螟的意思
jiāomíng

焦螟

简体焦螟
繁体
拼音jiāo míng
注音ㄐㄧㄠ ㄇ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āo,(1) 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组词】:烧焦。焦土。焦头烂额。(2) 烦躁,着急。【组词】:焦急。焦虑。焦灼。焦躁不安。(3) 酥,脆。【组词】:焦脆。焦枣。(4) 喻干燥到极点。【组词】:唇焦口燥。焦枯。焦裂。焦渴。(5) 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组词】:焦炭。焦煤。焦炼。(6) 姓。

míng,(1) 〔螟虫〕螟蛾的幼虫,有许多种,如“三化螟”、“玉米螟”等。危害农作物。(2) 〔螟蛉〕❶一种绿色小虫,螟蛉蛾的幼虫。❷喻抱养的孩子。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焦虑不安。

焦螟的意思

焦螟 [jiāo míng]

1. 亦作“焦冥”。

3. 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

焦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焦冥”。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於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东海渔者命曰焦冥。”
《列子·汤问》:“江浦之间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羣飞而集於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犹焦螟之笑云鹏,朝菌之怪大椿。”


焦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幺虫释义:微小的虫。 《列子·汤问》:“江浦之间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羣飞而集於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
    • 2.
      焦冥释义:见“焦螟”。
    • 3.
      蚊睫释义:亦作“蟁睫”。蚊虫的眼睫毛。比喻极小的处所。《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於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晋 张华《鹪鹩赋》:“鷦螟巢於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宋 周孚《赠萧光祖》诗:“田园一蚊睫,书卷百牛腰。”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则阳》篇云:‘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蛮氏,相与争地而战。’此与《列子》所谓‘焦螟羣飞而集於蟁睫’者,大旨相符。”
    • 4.
      蟭螟释义:焦螟。传说中一种微虫名。
    • 5.
      辇毂下释义:犹言在皇帝车舆之下。代指京城。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僕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輦轂下,二十餘年矣。”晋 袁宏《后汉纪·章帝纪上》:“今輦轂下,民食不造岁,汤火之忧也。”元 曾瑞《哨遍·思乡》套曲:“輦轂下人生有幸,乐太平歌舞同欢庆。”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焦螟》:“道士曰:‘輦轂下,何容尔辈久居?可速去!’”
    • 6.
      鹪巢蚊睫释义:极言细微。 鹪,通“焦”。指焦螟。
    • 7.
      鹪蚊释义:焦螟与蚊虫。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鷦,通“焦”。
    • 8.
      鹪螟释义:⒈传说中的一种小虫。 即焦螟。鷦,通“ 焦 ”。《文选·张华<鹪鹩赋>》:“鷦螟巢於蚊睫,大鹏弥乎天隅。” 吕向 注:“鷦螟,微虫也。” 李善 注:“《晏子春秋》 景公 曰:天下有极细者乎?对曰:有。东海有虫,巢於蚊睫,再飞而蚊不为惊。臣不知其名,而东海有通者,命曰鷦螟。”按,《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作“焦冥”。⒉鹪明。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所患於其如碔砆之乱瑾瑜,鷦螟之似凤皇,凝冰之类水精,烟熏之疑云气,故令不谬者尟也。”

焦螟(jiaom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焦螟是什么意思 焦螟读音 怎么读 焦螟,拼音是jiāo míng,焦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焦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