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戒期 戒期的意思
jiè

戒期

简体戒期
繁体
拼音jiè qī
注音ㄐㄧㄝˋ ㄑㄧ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è,(1) 防备。【组词】: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2) 革除不良嗜好。【组词】:戒除。戒烟。(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组词】:戒刀。戒尺。斋戒。(4) 准备。【组词】:戒途。戒装。(5) 古同“界”,界限。

qī jī,(1)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组词】:定期。限期。期限。学期。(2)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组词】:第五期。(3) 盼望,希望。【组词】:期望。期冀。期盼。期待。(4) 限度。【例句】:“征敛无期求索无度”。(5) 必,决定。【例句】:“期死,非勇也”。(6) 〔期颐〕指人活到一百岁。(7) 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 ◎ 一周年,一整月。【组词】:期年。期月。期服(古代丧服名,要穿一年)。

基本含义

指在特定的时期内戒除某种不良习惯或行为。

戒期的意思

戒期 [jiè qī]

1. 定期。

戒期 引证解释

⒈ 定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十日,三路大兵十餘万俱集,戒期入 滇。”
清 冯桂芬 《续郡志记兵》:“凡西人攻城,先一日戒期,旦则发大礮坏其城……死士鼓鋭以济,於烟焰中登陴入,必与戒期合。”


戒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先远释义:《礼记·曲礼上》:“丧事先远日。”孔颖达 疏:“卜先从远日而起,示不宜急徼,伸孝心也。”《左传·宣公八年》:“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杨伯峻 注:“卜葬者,卜葬日也。先远日者,此月下旬先卜来月下旬,不吉则卜中旬,又不吉则卜上旬,由远日而及近日。盖古人以为父母既葬,其哀渐夺,非孝子之所欲,由于不得已而为,故卜葬期先远日,表示不急于求葬,微伸孝心耳。”后以“先远”指葬日。《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今先远戒期,龟谋袭吉。”吕延济 注:“先远戒期谓葬日也。”唐 孙樵《唐故仓部郎中康公墓志铭》:“今
    • 2.
      封斋释义:⒈伊斯兰教奉行的一种斋戒,在伊斯兰教历的九月里白天不进饮食。也叫把斋。⒉天主教的斋戒期,教徒在封斋期内的特定日期必须守斋。
    • 3.
      开门节释义:也称“出洼”。信奉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夏历九月中)。这一天,安居斋戒期已满,男女老少盛装去寺里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献佛,并举行盛大集会,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跳舞,并舞灯环游各村寨,庆祝安居斋戒期结束。
    • 4.
      抚膺释义:抚摩或捶拍胸口。表示惋惜、哀叹、悲愤等。《列子·说符》:“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燕 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有 齐子 亦欲学其道,闻言者之死,乃抚膺而恨。”晋 潘岳《哀永逝文》:“嫂姪兮慞惶,慈姑兮垂矜,闻鸣鸡兮戒期,咸惊号兮抚膺。”唐 李白《蜀道难》诗:“捫参歷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明日,吏以 郁 死告,殷 抚膺大慟。”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堂堂 华 下,不齿於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
    • 5.
      散齐释义:⒈亦作“散斋”。古礼于祭祀父母前七日不御不乐不吊,谓之“散斋”。齐,后多作“斋”。⒉谓斋戒期满。
    • 6.
      明衣释义:⒈古人在斋戒期间沐浴后所穿的干净内衣。 ⒉古代死者洁身后所穿的干净内衣。⒊神明之衣。
    • 7.
      龟谋释义:谓龟卜。《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今先远戒期,龟谋袭吉。” 李善 注:“《尚书》曰:‘谋及卜筮。’ 孔安国 曰:‘龟曰卜。’”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曲悟同神解,龟谋信有知。” 唐 杨炯 《从甥梁錡墓志铭》:“从日月於龟谋,考图书於马鬣。”

戒期(jieq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戒期是什么意思 戒期读音 怎么读 戒期,拼音是jiè qī,戒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戒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