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格律诗 格律诗的意思
shī

格律诗

简体格律诗
繁体格律詩
拼音gé lǜ shī
注音ㄍㄜˊ ㄌㄩˋ ㄕ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gé gē,(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组词】:格子纸。方格儿布。(2) 法式,标准。【组词】: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3) 表现出来的品质。【组词】: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4) 阻碍,隔阂。【组词】:格格不入。(5) 击,打。【组词】:格斗。格杀。(6) 推究。【组词】:格致。(7) 树的长枝。(8) 至,来。【组词】:格于上下。(9) 感通。【组词】:格于皇天。(10) 变革,纠正。【组词】:格非。(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lǜ,(1) 法则,规章。【组词】: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2) 约束。【组词】:律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组词】: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组词】:律诗。(5) 姓。

shī,(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组词】:诗歌。诗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基本含义

诗体的一种。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诗、绝句和排律。因其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故称格律诗。格律诗产生于 南朝 齐 ,至 唐 代发展成熟,直至近代一直为我国诗坛的主要诗体。因其区别于古诗,又称近体诗或今体诗。

格律诗的意思

格律诗 [gé lǜ shī]

1. 诗体名。指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的诗歌。中国古典格律诗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格律诗 引证解释

⒈ 诗体的一种。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诗、绝句和排律。因其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故称格律诗格律诗产生于 南朝 齐,至 唐 代发展成熟,直至近代一直为我国诗坛的主要诗体。因其区别于古诗,又称近体诗或今体诗。


格律诗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自由诗释义:不按照严格的格律写成的诗。除了要有一定的节奏感和押大致相近的韵以外,在段数、行数、字数方面都没有固定的要求。其节奏只是体现在口语的自然节奏上,韵脚也可以自由转换。

格律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出句释义:格律诗的单数句。
    • 2.
      嫌韵释义:即出韵。格律诗中应该押韵的字越出规定的韵部。
    • 3.
      折腰句释义:格律诗中的七律,通常是上四下三格,间有上三下四或上五下二,皆为折腰句。如 唐 白居易《答客问杭州》诗:“大屋簷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参阅 元 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
    • 4.
      拗体诗释义:亦省称“拗体”。格律诗的一种变体。指诗人刻意求奇,特地变更诗格用拗句写成的诗。这类诗的特点是生涩瘦硬、崛奇古拙、富于气势。
    • 5.
      拗句释义:⒈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 出现拗句,一般应采取补救的办法,即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如“红颜弃轩冕”,第三字按格律应该平声而用了仄声,就把第四字应仄而改用平。又如“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上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了仄,就把下句第五字该仄改为平。拗句经过拗救,就算合律。否则,会出现犯孤平、失黏等毛病。做格律诗旧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这只是一般的说法。因为在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五字的平仄,有的是不能轻易更动的。⒉见“拗句格”。
    • 6.
      拗句格释义:指格律诗中间两联中有不依常格的诗。
    • 7.
      拗救释义:格律诗中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为“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参见“拗句”。
    • 8.
      正格释义:格律诗常用的格式。与偏格相对。如五言诗第二字仄入、七言诗第二字平入,谓之正格;反之,则谓之偏格。
    • 9.
      正纽释义:⒈指四声相承的同声母字。如壬、衽、任、入。见唐神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⒉谓格律诗八病之一。如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字。见明胡震亨《唐音癸籤》卷一。
    • 10.
      犯尾释义:谓作诗犯上尾病。具体指格律诗中上句尾字与下句尾字犯同声调之病。此系 南朝 梁 沉约 提出的作诗八病之一。
    • 11.
      诗歌释义:泛指各种体裁的诗。 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分行排列,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根据作品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是否直接抒写作者的感情,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根据作品在语言上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两类。
    • 12.
      退舍释义:⒈退却;退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若欲战,则吾退舍。”《韩诗外传》卷六:“庄王 受节,左右麾 楚 军退舍七里。”唐 白居易《<因继集>重序》:“卷末批云:‘更拣好者寄来。’盖示餘勇,磨礪以须我耳。余不敢退舍,即日又收拾新作格律诗共五十首寄去。”王闿运《诏建定兴鹿壮节祠碑》:“寇伏其勇,咨且退舍。”⒉比不上;不敢与争。宋 叶适《题陈止斋帖》:“余尝评公不用诗家常律,及其意深义精,自成宫徵,而工诗者反皆退舍,殆过古人矣。”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五》:“杜陵 用事之妙,絶出千古,即 子安 生
    • 13.
      隔句体释义:隔句体按照唐代“近体诗(格律诗)”诗律正体,律诗要求一联内对句与出句相对(平仄相对,词性相当,句式相同),如果颔联与首联作隔句对,即为一种变体,谓之隔句体。
格律诗是什么意思 格律诗读音 怎么读 格律诗,拼音是gé lǜ shī,格律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格律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