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 [fēn lì]
1. 分别独立。
2. 分别制定。
4. 分别设立。
分立 引证解释
⒈ 分别独立。
引宋 程颐 《答杨时论<西铭>书》:“《西铭》明理一而分殊, 墨氏 则二本而无分。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分立而推理一,以止私胜之流,仁之方也。”
孙中山 《五权宪法》:“这本书是根据 英国 的政治习惯,发明三权独立的学说,主张把国家的政权分开成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所以三权分立,是由 孟德斯鸠 所发明的。”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 印度 背 蒙古 之 莫卧尔 朝,以成各省分立之势,卒为 英 人蚕食,此 长素 所引为成鉴者。”
⒉ 分别制定。
引宋 程颐 《论礼部看详状》:“窃念学校所以检束学者,不可设盗贼之法。况有行止乖恶一条,凡言之丑者皆丽其中。他犯可言者,自合分立条项。”
⒊ 分别设立。
引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九章:“立金行部於公政府,即度支部。分立於各度小政府,为总金行,下至於各地方自治局有分金行。”
分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分鼎立释义: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 2.
三分鼎足释义: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3.
三齐释义:⒈三倍于 齐国 的势力。《战国策·燕策一》:“夫一 齐 之强而 燕 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 齐 临 燕,其祸必大矣。”⒉秦 亡,项羽 以 齐国 故地分立 齐、胶东、济北 三国,皆在今 山东 东部,后泛称“三齐”。《史记·项羽本纪》:“﹝ 田荣 ﹞并王 三齐。”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齐 与 济北、胶东。”《魏书·尒朱荣传》:“时 邢杲 寇乱 三齐。”金 马定国《客怀》诗:“三齐 虽淡薄,留此亦何心。”张恭《雌雉啼》诗:“反不如当年饿死漂渚侧,又何须勛名赫燿封 三齐。”
- 4.
两豫释义:豫州 和 南豫州 的合称。《宋书·文帝纪》:“前所给 扬、南徐 二州百姓田粮种子,兗、两 豫、青、徐 诸州比年所宽租穀应督入者,悉除半。”《宋书·州郡志二》:“爰自 泰始 甫失 淮 西,復於 淮 东分立两 豫。”
- 5.
中时释义:⒈午时。 ⒉不好也不坏的时机。⒊古代以春、夏、秋、冬四时配木、火、金、水四行,另分立秋前十八日配土,名为“中央时”,简称“中时”。后因以泛指夏末。
- 6.
五单于释义:⒈西汉 后期,匈奴 势弱内乱,分立为五个单于: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乌藉单于。五单于互相争斗,后为 呼韩邪单于 所并。见《汉书·匈奴传下》。⒉泛指 匈奴 各部首领。唐 王维《少年行》之三:“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 7.
五权分立释义: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1866五权分立1925)提出的一种政治主张。 他认为中国从前实行行政权、考试权和监察权的流弊很大,而西方各国所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三权分立,也不太完善,因此,提出采取西洋各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宪法的长处,并融入中国古代考试权和监察权独立的优点,而创立了以五权分立概念为核心理念的宪法。避免行政权兼考试权会造成私自用人,以及立法权兼监察权会造成议会专制的问题。
- 8.
五权宪法释义:[a legal system of bourgeois democracy suggested by Sun Zhongshan that five power and authority of lawmaking,administeration of political,justice,examination and supervising be separated] 孙中山提出的立法、司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法制体制。
- 9.
五院制释义:孙中山 提出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的政府组织制度。按照这个制度,中央政府分设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各自独立,分别行使职权,都对国民大会负责。
- 10.
六卿分晋释义:春秋 后期,晋国 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 六卿秉持国政,并相继改革田亩制、税制,图谋富强,相互兼并,导致 晋 室瓦解,最后分立为 赵、韩、魏 三国,史称“六卿分晋”。
- 11.
内閤释义:⒈宫中的楼房式建筑。 《新唐书·百官志二》:“其后,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若仗在 紫宸 内閤,则夹香案分立殿下。”⒉安在大门左右的边门。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栅濠》:“其门左右,两扇内閤,俱用乾粗木密行打造。”
- 12.
分锅释义:分立锅灶,即分家。
- 13.
排球运动释义:⒈厘米,重。⒉克。球场长。⒊米,宽。⒋米,中间横隔球网(网高:男。⒌米;女。⒍米)。两队分立网的一边,每队六人。运用发球、传球、扣球、拦网等技术和战术互相攻守。球须在空中还击,每方最多可连续击球三次,每人不能连击两次。以击球落入对方场内而得分。每局。⒎分。采用五局三胜制。
- 14.
排衙释义:旧时主官升座,衙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谒,分立两旁,谓之排衙。唐 白居易《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不知雨雪 江陵府,今日排衙得免无?”宋 王禹偁《除夜寄罗评事同年》诗:“应笑排衙早,寒靴踏晓冰。”《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回到衙门,又照例排衙,然后退入签押房。”
- 15.
析户释义:分立户籍。《新唐书·食货志二》:“又癘疫水旱,户口减耗,刺史析户,张虚数以宽责。”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唐德宗 敕令天下每三年定一次户籍……地方官迫令民众析户,奏报虚数。”
- 16.
析烟释义:分立炉灶。指分家。烟,炊烟。
- 17.
析爨释义:分立炉灶。指分家。
- 18.
法律解释释义:对法律规范的 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等作的说明。分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是国家机关依法 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有关的规范性文件所作的解释。按解释的主体又分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这些解释都具有法律效力。非正式解释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一般是学理解释。
- 19.
祗承释义:犹祗奉。《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唐 沉亚之《秦梦记》:“侍女祗承,分立左右者数百人。”《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曹署典吏,困于祗承。”
- 20.
绍兴和议释义:南宋与金的和约。1140年,宋军在顺昌、郾城大败金军,但宋高宗和秦桧决意屈辱求和。次年,与金订立和议:宋向金称臣,每年贡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宋、金间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金南北分立局面从此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