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床 [yá chuáng]
1. 围绕牙颈及覆盖上下颌牙槽的组织;齿龈的通称。
英[ gum; ]
2. 有象牙雕刻装饰的床,也泛指制作精美的床。
英[ ivory-inlaid bed; ]
牙床 引证解释
⒈ 饰以象牙的眠床或坐榻。亦泛指精美的床。
引南朝 梁 萧子范 《落花》诗:“飞来入斗帐,吹去上牙牀。”
唐 李商隐 《细雨》诗:“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承众位雅意,让我两个并坐牙床,又吃一回合卺双杯,倒也有趣。”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二一章:“﹝少妇﹞正躺在锦褥牙床上将息。”
⒉ 即齿龈。
⒊ 中医指下颌骨。
国语词典
牙床 [yá chuáng]
⒈ 齿龈的别名。参见「齿龈」条。
⒉ 语音学中称发音部位在上颚的为「牙床」。
⒊ 上有象牙雕刻装饰的床。
引南朝梁·萧子范〈落花〉诗:「飞来入斗帐,吹去上牙床。」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承众位雅意,让我两个并坐牙床,又吃一回合卺双杯,倒也有趣。」
牙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唇亡齿寒释义: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多指两个邻国)十分密切。《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颊骨)车(牙床)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2.
左车释义:⒈左面的牙床,亦指左面的牙齿。唐 韩愈《与崔群书》:“近者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宋 杨万里《谢陈希颜惠兔羓》诗:“老夫去年左车脱,匙抄烂饭犹戞戞。”清 陈维崧《宣清·或以鹅炙啖我饱而填词》:“东郭 长贫,左车渐脱,仰天直视。”⒉虚左以待的车。宋 王安石《次韵约之谢惠诗》:“左车公自迎,右券吾敢责!”
- 3.
牙巴骨释义:牙床骨。
- 4.
牙床释义:⒈俗称牙床子。牙龈(yín)。⒉一种上面有象牙雕刻等装饰的床。
- 5.
牙牀释义:⒈饰以象牙的眠床或坐榻。亦泛指精美的床。南朝 梁 萧子范《落花》诗:“飞来入斗帐,吹去上牙牀。”唐 李商隐《细雨》诗:“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牀。”清 孔尚任《桃花扇·闹榭》:“承众位雅意,让我两个并坐牙床,又吃一回合卺双杯,倒也有趣。”任光椿《戊戌喋血记》第二一章:“﹝少妇﹞正躺在锦褥牙床上将息。”⒉即齿龈。⒊中医指下颌骨。
- 6.
牙车释义:下腭骨。 即下牙床。《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晋 杜预 注:“辅,颊辅;车,牙车。”孔颖达 疏:“《释名》曰:‘颐或曰辅车,其骨彊,可以辅持其口,或谓牙车,牙所载也,或谓頷车也’……牙车、頷车,牙下骨之名也。”宋 杨万里《苦寒》诗:“且忍牙车寒一点,教他胸次雪千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两颧骨》:“打仆损伤,青肿坚硬疼痛,牙车紧急,嚼物艰难,鼻孔出血。”
- 7.
牙龈释义:也叫齿龈。通称牙床。包住牙颈的黏膜组织。粉红色,内有很多血管和神经。
- 8.
红丝砚释义:亦作“红丝研”。我国出产的一种名砚。用 山东省 青州市 所产的红丝石琢制而成。宋 杜绾《云林石谱·红丝石》:“青州 益都县 红丝石产土中,其质赤黄,红纹如刷丝,縈绕石面而稍輭,扣之无声。琢为研,颇发墨。但石质燥渴,须先饮以水,久乃可用。”宋 晁冲之《以承宴墨赠僧法一》诗:“银钩洒落桃花笺,牙床磨试红丝研。”清 孔尚任《桃花扇·题画》:“那 香君 呵!手捧着红丝砚,花烛下索诗篇。”清 龚自珍《惜分钗》词:“明窗掩,重帘软,炉香自炙红丝砚。”
- 9.
象牙床释义:象牙床也即牙床,指有象牙雕刻装饰的床,或者做工精美的能挂罗帐的高档床,并且是刚结婚的新人或小姐、阔太太少奶奶所用。
- 10.
车辅释义:⒈牙床与颊骨。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⒉立于车两旁以夹持货物的车箱板。
- 11.
辅牙相倚释义:颊骨与牙床相互倚傍。 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 12.
辅车释义:颊辅与牙床。一说车夹木与车舆。比喻事物互为依存的利害关系。
- 13.
辅车唇齿释义:辅:嘴旁颊骨。车:牙床,即牙床骨。颊骨和牙床骨,嘴唇和牙齿。指相互依存的双方。
- 14.
辅车相依释义:颊骨同牙床互 相依靠。比喻存亡相依,关系极其密切。《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辅:颊骨。车:下牙床。
- 15.
齻牙释义:智牙。牙床末端最后长出的两对臼齿。旧称真牙。
- 16.
齿龈释义:即牙床,包住齿颈的粉红色黏膜组织。
- 17.
龈腭释义:⒈牙床和腭。 泛指口腔。⒉凹凸不平貌。
- 18.
龈齶释义:⒈牙床和腭。泛指口腔。唐 卢肇《海潮赋》:“呀焉若天地之有齦齶。”清 唐孙华《捕鼠》诗:“我貍行长成,猛气生齦齶。”⒉凹凸不平貌。宋 韩驹《入鸣水洞循源至山上》诗:“我欲蹋惊湍,下穷齦齶石。”宋 叶适《送郑景元》诗:“岁月歷悠长;根株见齦齶。”清 梅曾亮《游小盘谷记》:“由寺北行至 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齦齶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