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五律 五律的意思

五律

简体五律
繁体
拼音wǔ lǜ
注音ㄨˇ ㄌㄩ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ǔ,(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组词】: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lǜ,(1) 法则,规章。【组词】: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2) 约束。【组词】:律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组词】: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组词】:律诗。(5) 姓。

基本含义

形容文学作品的诗句或文章的格律工整,符合规范。

五律的意思

五律 [wǔ lǜ]

1. 每句五个字的律诗。

[an eight-line poem with five characters to a line and a strict tonal pattern and rhyme scheme;]

五律 引证解释

⒈ 见“五言律诗”。


国语词典

五律 [wǔ lǜ]

⒈ 一种诗体。即五言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字,双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中间两联须对仗。


五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体释义:⒈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唐 孔颖达 疏:“诸诗未有一篇之内备有风、雅、颂,而此篇独有三体者。”⒉指 唐 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宋 周弼 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⒊指 唐 人赋诗唱和的三体。清 金埴《不下带编》卷三:“今人概言和韵,而不知 唐 诗賡和有三体,一曰依韵,一曰次韵,一曰用韵。”原注:“依韵,用在一韵,不用其字。次韵,和元韵,效其次第。此创于 元、白,其集中曰次用本韵是也。又次韵亦曰步韵,曰踵韵。用韵,但用彼韵,不次先后。”⒋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
    • 2.
      五言律诗释义:诗体之一。形成于 唐 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律诗难於古诗……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亦省称“ 五言律 ”、“ 五律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又有五言律三首……亦非 太白 之作。”《红楼梦》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 杜 的七言律。”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五七律排》:“ 沉约 《八咏诗》……已全是五律。” 毛泽东
    • 3.
      仄起释义:⒈倾斜突起。 ⒉近体诗的起句形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如五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七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 4.
      前联释义:七律、五律诗的第三、第四两句称前联。 第五、第六两句为后联。
    • 5.
      夷则释义:十二律之一。 阴律六为吕,阳律六为律。夷则为阳律的第五律。律吕相配居第九。
    • 6.
      武功体释义:唐 诗人 姚合,曾授 武功 主簿,世称 姚武功。所作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喜为五律,刻意求工。其诗为 南宋 永嘉 四灵和江湖派所师法,称为“武功体”。
    • 7.
      禁坊释义:禁中教坊。宫廷音乐官署。《玉海·律历·律吕下》:“景祐 二年,李照 建言:王朴 律準视古乐高五律,视禁坊乐高二律。”《文献通考·乐十九》:“《陈氏乐书》曰:宋 朝禁坊所传不过小儿女乐三种而已。”

五律(wulv)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五律是什么意思 五律读音 怎么读 五律,拼音是wǔ lǜ,五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五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