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后学 后学的意思
hòuxué

后学

简体后学
繁体後學
拼音hòu xué
注音ㄏㄡˋ ㄒㄩ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òu,(1) 君主;帝王。【例句】:商之先后(先王)。(2) 帝王的正妻。【组词】:皇后。太后。(3) 诸候。《書•舜典》。【组词】:“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组词】: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组词】:日后。后福。后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组词】:后排。后十名。(7) 子孙。【组词】: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8) 姓。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基本含义

指在学习、研究某一领域时,能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发展。

后学的意思

后学 [hòu xué]

1. 学问居于人后的学者、读书人(多作谦词)

宜为章句,以悟后学。——《后汉书·徐防传》

[I; your pupil; a scholar of younger age;]

后学 引证解释

⒈ 后进的学者。

《汉书·董仲舒传赞》:“仲舒 遭 汉 承 秦 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羣儒首。”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此出於 庄周 之徒而吾党引以为美谈,诬先贤而惑后学,其风殆不可长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我并不是说,天下没有指导后学看书的先生,有是有的,不过很难得。”

⒉ 对前辈学者的自谦之辞。

宋 叶适 《<沉子寿文集>序》:“余后学也,不足以识 子寿 之文。”
清 宋翔凤 《<尔雅义疏>序》:“咸丰 六年八月,后学 长洲 宋翔凤 谨记。”


国语词典

后学 [hòu xué]

⒈ 后进的学者。

《后汉书·卷四四·徐防传》:「防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

⒉ 对前辈学者的自谦之词。

宋·叶适〈沈子寿文集·序〉:「余后学也,不足以识子寿之文。」


后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生释义:汉 时 济南 人,名 胜,或云字 子贱。 原 秦 博士,治《尚书》。始皇 焚书,伏生 以书藏壁中。汉 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 齐 鲁 间。文帝 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 伏生 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 晁错 往受之。西汉《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 清 陈寿祺《尚书大传序录》。明 方孝孺《叶用宾赞》:“閲百年之变故,儼一代之仪刑。是盖齐乎 秦 伏生 之寿,而庶几 汉 管寧 之清者乎!”
    • 2.
      假如释义:连词。 如果,表示假设:假如不把基础打好,以后学习就会有许多困难。
    • 3.
      写瓶释义:佛教语。 谓传法无遗漏,如水之从此瓶泻于他瓶。语出《大般涅槃经》卷四十:“我所説十一部经,一经於耳,曾不再问,如写瓶水,置之一瓶。”唐 李俨《道因法师碑》:“写瓶均美,传灯在照。”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憍萨罗国》:“后学冠世,妙辩光前,我惟衰耄,遇斯俊彦,诚乃写瓶有寄,传灯不絶,法教弘扬,伊人是赖。”
    • 4.
      制义释义:⒈制宜,裁断适宜。 《易·恒》:“夫子制义,从妇凶也。”《国语·周语上》:“考中度衷以蒞之,昭明物则以训之,制义庶孚以行之。”韦昭 注:“义,宜也。”⒉制定尊卑之义。《左传·桓公二年》:“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史记·五帝本纪》:“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司马贞 索隐:“鬼神聪明正直;当尽心敬事,因制尊卑之义。”⒊即八股文。《明史·选举志二》:“其文略仿 宋 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清 刘大櫆《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惟制义为后学所推奉。”吴晗《朱元璋传》第五章:
    • 5.
      前摄抑制释义:前摄抑制(也称前摄干扰proactiveinterference)在认知心理学上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 6.
      啓瀹释义:启发开导。 刘师培《<文说>序》:“幽居多暇,撰《文説》一书,篇章分析,隐法《雕龙》,庶修词之士,得所取资,非曰竞胜前贤,特以启瀹后学耳。”
    • 7.
      夷届释义:终止;止息。 《诗·大雅·瞻卬》:“蟊贼蟊疾,靡有夷届。”郑玄 笺:“届,极也。其为残酷痛疾於民,如蟊贼之害禾稼然,为之无常,亦无止息时。”清 陈确《翠薄山房帖》:“俾后学之心,颠倒回惑,垂五百年,靡有夷届。”
    • 8.
      引接释义:⒈延见接待。 《后汉书·隗嚣传》:“嚣 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唐 张鷟《游仙窟》:“十娘 答曰:‘……儿意相当,事须引接。此间疎陋,未免风尘。入室不合推辞,升堂何须进退!’遂引入中堂。”明 李东阳《与方石先生书》:“往年尝为执事言之,輒蒙引接。”⒉推荐提拔。唐 赵璘《因话录·商下》:“而 韩、柳、皇甫、李公,皆以引接后学为务。”⒊引导,接引。唐 李通玄《新华严经论》卷三九:“然菩萨何得有生而作生法,皆缘像表法,引接众生令易解故。”
    • 9.
      指迷释义:犹解惑。谓指点使不迷惑。宋 欧阳修《再和圣俞见答》:“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非吾师指迷,实不悟此。”明 袁庆麟《<朱子晚年定论>跋》:“是编特为之指迷耳。”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朱笠亭说诗》:“弁言一则,尤足为后学指迷。”
    • 10.
      晚学生释义:后学对前辈的自谦之称。
    • 11.
      晩学生释义:后学对前辈的自谦之称。清时礼部司官投刺内院大学士﹑吏部都察院五堂官,亦称晩学生。参阅清钱大昕《恒言录.友生晩生》﹑清梁章巨《称谓录.同官谦称》。
    • 12.
      末学新进释义:谓后学初进身。含贬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折子上去,皇上怒了,説他末学新进,妄议大臣,交部议处。”
    • 13.
      末学释义:⒈肤浅无本之学。多用作自谦之词或自称的谦词。⒉指浅薄的学者。⒊犹后学。⒋指非正统之学。
    • 14.
      末进释义:犹后辈,后学。自谦之词。
    • 15.
      桃莱难悟释义:《后汉书·冯衍传上》“无 桃莱 之利”唐 李贤 注:“谢息 得 桃邑 莱山,故言‘无 桃 莱 之利’也。但为‘莱’字似‘枣’,文又连‘桃’,后学者以‘桃枣’易明,‘桃莱’难悟,不究始终,輒改‘莱’为‘枣’。
    • 16.
      津逮释义:⒈由津渡而到达。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悬巖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逮,一本作“达”。⒉比喻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达到或得到。清 鄂尔泰《赠方望溪》诗:“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清 卢见曾《<封氏闻见记>序》:“《年号録》、《钱谱》二书并亡,唯《闻见记》独存,然流传絶少,故《稗海》、《秘笈》诸刻罕津逮焉。”⒊比喻引导(后学)。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二百年来通儒辈出,述作连楹,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清 王先谦《<天禄琳琅>跋》:“仰见圣学
    • 17.
      舞象释义:⒈学象舞。 象舞,武舞。古代成童所学。《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 注:“先学勺,后学象,文武之次也。成童,十五以上。”孔颖达 疏:“舞象,谓舞武也。熊氏 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后以指成童之年。唐 邢璹《<周易略例>序》:“臣舞象之年,鼓篋鱣序,渔猎坟典,徧习《周易》,研穷耽玩,无舍寸阴。”明 张煌言《<奇零草>序》:“余自舞象,輒好为诗歌。”清 钱谦益《泽州王氏节孝阡表》:“府君父殁时,纔舞象耳。”⒉会舞蹈的象。《旧唐书·德宗纪上》:“丁亥,詔 文单国
    • 18.
      记説释义:⒈记其所说。《汉书·王莽传上》:“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説廷中,将令正乖繆,壹异説云。”《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令各造廷中而记其説也。”⒉记诵讲说。《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上》:“若是初心后学,直须摆动精神,莫空记説。”
    • 19.
      记说释义:⒈记其所说。《汉书·王莽传上》:“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説廷中,将令正乖繆,壹异説云。”《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令各造廷中而记其説也。”⒉记诵讲说。《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上》:“若是初心后学,直须摆动精神,莫空记説。”
    • 20.
      诵説释义:⒈传述解说。 《荀子·致士》:“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説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梁启雄 释:“伯兄曰:‘不陵不犯,即善守师説之意。’按,《修身》:‘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就是这‘不陵不犯’的意思。”《汉书·东方朔传赞》:“﹝长老贤人﹞皆曰 朔 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説,故令后世多传闻者。”⒉讽诵讲说。唐 严郢《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铭》:“后学升堂诵説,有法者非一,而沙门 惠朗,受次补之记,得传灯之旨,继明佛日,绍六为七,至矣哉!”明 方孝孺《送凌君入太学序》:“今之士不

后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生释义:汉 时 济南 人,名 胜,或云字 子贱。 原 秦 博士,治《尚书》。始皇 焚书,伏生 以书藏壁中。汉 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 齐 鲁 间。文帝 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 伏生 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 晁错 往受之。西汉《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 清 陈寿祺《尚书大传序录》。明 方孝孺《叶用宾赞》:“閲百年之变故,儼一代之仪刑。是盖齐乎 秦 伏生 之寿,而庶几 汉 管寧 之清者乎!”
    • 2.
      假如释义:连词。 如果,表示假设:假如不把基础打好,以后学习就会有许多困难。
    • 3.
      写瓶释义:佛教语。 谓传法无遗漏,如水之从此瓶泻于他瓶。语出《大般涅槃经》卷四十:“我所説十一部经,一经於耳,曾不再问,如写瓶水,置之一瓶。”唐 李俨《道因法师碑》:“写瓶均美,传灯在照。”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憍萨罗国》:“后学冠世,妙辩光前,我惟衰耄,遇斯俊彦,诚乃写瓶有寄,传灯不絶,法教弘扬,伊人是赖。”
    • 4.
      制义释义:⒈制宜,裁断适宜。 《易·恒》:“夫子制义,从妇凶也。”《国语·周语上》:“考中度衷以蒞之,昭明物则以训之,制义庶孚以行之。”韦昭 注:“义,宜也。”⒉制定尊卑之义。《左传·桓公二年》:“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史记·五帝本纪》:“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司马贞 索隐:“鬼神聪明正直;当尽心敬事,因制尊卑之义。”⒊即八股文。《明史·选举志二》:“其文略仿 宋 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清 刘大櫆《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惟制义为后学所推奉。”吴晗《朱元璋传》第五章:
    • 5.
      前摄抑制释义:前摄抑制(也称前摄干扰proactiveinterference)在认知心理学上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 6.
      啓瀹释义:启发开导。 刘师培《<文说>序》:“幽居多暇,撰《文説》一书,篇章分析,隐法《雕龙》,庶修词之士,得所取资,非曰竞胜前贤,特以启瀹后学耳。”
    • 7.
      夷届释义:终止;止息。 《诗·大雅·瞻卬》:“蟊贼蟊疾,靡有夷届。”郑玄 笺:“届,极也。其为残酷痛疾於民,如蟊贼之害禾稼然,为之无常,亦无止息时。”清 陈确《翠薄山房帖》:“俾后学之心,颠倒回惑,垂五百年,靡有夷届。”
    • 8.
      引接释义:⒈延见接待。 《后汉书·隗嚣传》:“嚣 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唐 张鷟《游仙窟》:“十娘 答曰:‘……儿意相当,事须引接。此间疎陋,未免风尘。入室不合推辞,升堂何须进退!’遂引入中堂。”明 李东阳《与方石先生书》:“往年尝为执事言之,輒蒙引接。”⒉推荐提拔。唐 赵璘《因话录·商下》:“而 韩、柳、皇甫、李公,皆以引接后学为务。”⒊引导,接引。唐 李通玄《新华严经论》卷三九:“然菩萨何得有生而作生法,皆缘像表法,引接众生令易解故。”
    • 9.
      指迷释义:犹解惑。谓指点使不迷惑。宋 欧阳修《再和圣俞见答》:“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非吾师指迷,实不悟此。”明 袁庆麟《<朱子晚年定论>跋》:“是编特为之指迷耳。”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朱笠亭说诗》:“弁言一则,尤足为后学指迷。”
    • 10.
      晚学生释义:后学对前辈的自谦之称。
    • 11.
      晩学生释义:后学对前辈的自谦之称。清时礼部司官投刺内院大学士﹑吏部都察院五堂官,亦称晩学生。参阅清钱大昕《恒言录.友生晩生》﹑清梁章巨《称谓录.同官谦称》。
    • 12.
      末学新进释义:谓后学初进身。含贬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折子上去,皇上怒了,説他末学新进,妄议大臣,交部议处。”
    • 13.
      末学释义:⒈肤浅无本之学。多用作自谦之词或自称的谦词。⒉指浅薄的学者。⒊犹后学。⒋指非正统之学。
    • 14.
      末进释义:犹后辈,后学。自谦之词。
    • 15.
      桃莱难悟释义:《后汉书·冯衍传上》“无 桃莱 之利”唐 李贤 注:“谢息 得 桃邑 莱山,故言‘无 桃 莱 之利’也。但为‘莱’字似‘枣’,文又连‘桃’,后学者以‘桃枣’易明,‘桃莱’难悟,不究始终,輒改‘莱’为‘枣’。
    • 16.
      津逮释义:⒈由津渡而到达。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悬巖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逮,一本作“达”。⒉比喻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达到或得到。清 鄂尔泰《赠方望溪》诗:“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清 卢见曾《<封氏闻见记>序》:“《年号録》、《钱谱》二书并亡,唯《闻见记》独存,然流传絶少,故《稗海》、《秘笈》诸刻罕津逮焉。”⒊比喻引导(后学)。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二百年来通儒辈出,述作连楹,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清 王先谦《<天禄琳琅>跋》:“仰见圣学
    • 17.
      舞象释义:⒈学象舞。 象舞,武舞。古代成童所学。《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 注:“先学勺,后学象,文武之次也。成童,十五以上。”孔颖达 疏:“舞象,谓舞武也。熊氏 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后以指成童之年。唐 邢璹《<周易略例>序》:“臣舞象之年,鼓篋鱣序,渔猎坟典,徧习《周易》,研穷耽玩,无舍寸阴。”明 张煌言《<奇零草>序》:“余自舞象,輒好为诗歌。”清 钱谦益《泽州王氏节孝阡表》:“府君父殁时,纔舞象耳。”⒉会舞蹈的象。《旧唐书·德宗纪上》:“丁亥,詔 文单国
    • 18.
      记説释义:⒈记其所说。《汉书·王莽传上》:“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説廷中,将令正乖繆,壹异説云。”《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令各造廷中而记其説也。”⒉记诵讲说。《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上》:“若是初心后学,直须摆动精神,莫空记説。”
    • 19.
      记说释义:⒈记其所说。《汉书·王莽传上》:“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説廷中,将令正乖繆,壹异説云。”《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令各造廷中而记其説也。”⒉记诵讲说。《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上》:“若是初心后学,直须摆动精神,莫空记説。”
    • 20.
      诵説释义:⒈传述解说。 《荀子·致士》:“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説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梁启雄 释:“伯兄曰:‘不陵不犯,即善守师説之意。’按,《修身》:‘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就是这‘不陵不犯’的意思。”《汉书·东方朔传赞》:“﹝长老贤人﹞皆曰 朔 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説,故令后世多传闻者。”⒉讽诵讲说。唐 严郢《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铭》:“后学升堂诵説,有法者非一,而沙门 惠朗,受次补之记,得传灯之旨,继明佛日,绍六为七,至矣哉!”明 方孝孺《送凌君入太学序》:“今之士不

后学造句

1.不过在这个缺席裁判的故事里,他或他的后学却不免有点上下其手。

2.首先学会做人,然后学会做学问。

3.报考国家的教师资格证取证考试,每年三四月份吧,然后学一下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这两门课程。考过笔试再说。

4.这个没有关系的,大学都是从零开始教的,先学和后学对学校来说没有区别。

5.我觉得只要是真心说的,怎样都行,学校的愿望无非就是做大点,能连锁,然后学生多些。

6.任何技艺都一样,只要肯努力,谁说后学的人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后学(houxu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后学是什么意思 后学读音 怎么读 后学,拼音是hòu xué,后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后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