羶腥 [shān xīng]
2. 某些动物及其肉类的气味。 汉 张衡《南都赋》:“苏蔱紫薑,拂彻羶腥。”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然偎傍之际,觉其羶腥,心疑有异。”
3. 泛指鱼肉类食物。《汉武帝内传》:“勤斋戒,节饮食,絶五穀,去羶腥。”唐 杜甫《赠李白》诗:“野人对羶腥,蔬食常不饱。”
4. 比喻利禄或市俗的生活。唐 陆希声《山居即事》诗:“不是幽栖矫性灵,从来无意在羶腥。”宋 苏辙《和王适寒夜读书》:“一从慕羶腥,中弃如弊屣。”
5. 旧时用以比喻其他民族对 汉 族的入侵或统治所造成的影响。唐 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凡三十韵》:“华夷相混合,宇宙一羶腥。”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洙 泗 上,絃歌地,亦羶腥。”
羶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坡羹释义:指 苏轼 所烹调的一种菜羹。宋 苏轼《东坡羹颂》引:“东坡羹,盖 东坡居士 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薺,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瓷盌在菜汤中,入生米为糝。”宋 苏轼《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诗:“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谁知南 粤 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嗜羶腥。”
- 2.
秽羶释义:羶腥的污染。旧时指少数民族对 汉 民族的骚扰、影响。明 何景明《平夷所老人》诗:“敢愁沟壑填衰谢,只拟封疆息秽羶。”
- 3.
秽膻释义:羶腥的污染。 旧时指少数民族对 汉 民族的骚扰、影响。
- 4.
絃歌释义:古代传授《诗》学,圴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后因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韩诗外传》卷一:“原宪 居 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上漏下湿,匡坐而絃歌。”《孔子家语·在厄》:“孔子 不得行。絶粮七日,外无所通,蔾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 愈慷慨讲诵,絃歌不衰。”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洙 泗 上,絃歌地,亦羶腥。”元 李冶《敬斋古今黈》卷一:“古《诗》三百五篇,皆可声之琴瑟。口咏其辞,而以琴瑟和之,所谓絃歌也。古人读《诗》者皆然。”清 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比屋闻絃歌
- 5.
羶腥释义:⒈某些动物及其肉类的气味。 汉 张衡《南都赋》:“苏蔱紫薑,拂彻羶腥。”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然偎傍之际,觉其羶腥,心疑有异。”⒉泛指鱼肉类食物。《汉武帝内传》:“勤斋戒,节饮食,絶五穀,去羶腥。”唐 杜甫《赠李白》诗:“野人对羶腥,蔬食常不饱。”⒊比喻利禄或市俗的生活。唐 陆希声《山居即事》诗:“不是幽栖矫性灵,从来无意在羶腥。”宋 苏辙《和王适寒夜读书》:“一从慕羶腥,中弃如弊屣。”⒋旧时用以比喻其他民族对 汉 族的入侵或统治所造成的影响。唐 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凡三十韵》:
- 6.
羶腻释义:羶腥油腻的食物。唐 白居易《病中早春》诗:“羶腻断来无气力,风痰恼得少心情。”
- 7.
羶臊释义:⒈指某些动物身上发出的羶腥臊臭的气味。《吕氏春秋·本味》:“肉玃者臊,草食者羶。”高诱 注:“肉玃者,玃拏肉而食之,谓鹰雕之属,故其臭臊也;草食者,食草木,谓麞鹿之属,故其臭羶也。”⒉引申指肉类食物。元 舒頔《中秋对月无酒怅然孤吟》:“貰酒赏明月,盘中乏羶臊。”⒊犹羶腥。唐 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逆胡窃号,剥乱中原,虽……决洪 河,洒 秦 雍,不足以荡犬羊之羶臊。”参见“羶腥”。
- 8.
膻腻释义:羶腥油腻的食物。
- 9.
膻臊释义:⒈指某些动物身上发出的羶腥臊臭的气味。⒉引申指肉类食物。⒊犹羶腥。
- 10.
饮啄释义:⒈饮水啄食。语本《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蘄畜乎樊中。”成玄英 疏:“饮啄自在,放旷逍遥,岂欲入樊笼而求服养!譬养生之人,萧然嘉遁,唯适情於林籟,岂企羡於荣华!”南朝 宋 何承天《雉子游原泽篇》:“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⒉引申为吃喝,生活。唐 李益《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诗:“何事逐豪游,饮啄以羶腥?”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刘山甫 亦蒙 夏生 言示五年行止,事无不验,盖饮啄之有分也。”清 方文《路灌沟喜遇谈长益话旧》诗之二:“饮啄依朋友,湖山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