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明哲 明哲的意思
míngzhé

明哲

简体明哲
繁体
拼音míng zhé
注音ㄇㄧㄥˊ ㄓ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亮,与“暗”相对。【组词】: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组词】: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3) 懂得,了解。【组词】: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4) 公开,不隐蔽。【组词】:明说。明讲。明处。(5) 能够看清事物。【组词】: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6) 睿智。【组词】:英明。贤明。明君。(7) 视觉,眼力。【组词】:失明。(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例句】: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组词】:明日。明年。(10) 中国朝代名。【组词】:明代。(11) 姓。

zhé,(1) 有智慧。【组词】:哲人。哲嗣(称别人子孙的敬辞)。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哲学(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2) 聪明智慧的人。【组词】:先哲。

基本含义

指聪明、明智。

明哲的意思

明哲 [míng zhé]

1. 明智、通达事理。

知之曰明哲。——《书·说明上》
而况于明哲乎。——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understand philosophy;]

明哲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明喆”。

⒉ 明智;洞察事理。

《书·说命上》:“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
孔 传:“知事则为明智,明智则能制作法则。”
《墨子·天志中》:“明哲维天,临君下土。”
汉 王逸 《<楚辞章句>序》:“昔者 孔子 叡圣明喆,天生不羣。”
唐 杜甫 《北征》诗:“周 汉 获再兴, 宣 光 果明哲。”
续范亭 《赞范太君》:“﹝ 范太君 ﹞老而不守旧,为革命尽瘁而死,几至全家牺牲而无怨言,明哲坚强,老而益壮,是诚可贵。”

⒊ 指明智睿哲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明哲宣力於攸莅,黔庶让畔於藪泽。”
唐 元稹 《祭淮渎文》:“明哲用兴,凶戾潜殛。”
《负曝闲谈》第一回:“明哲之后,代有达人,也有两个发过榜做过官的,也有两个中过举、进过学的。”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自 永嘉 丧乱,以至晚 宋,更九百年,戎夏捽久矣,犹有畛略,不即於汗漫无纪,亦二三明哲辨章之力哉。”


国语词典

明哲 [míng zhé]

⒈ 明智、深明事理。

《三国志·卷一八·魏书·李通传》:「曹公明哲,必定天下。」
《文选·陆机·演连珠五〇首之一三》:「是以明哲之君,时有蔽壅之累。」


明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养恩释义:⒈保持、培养恩德。⒉设法巩固恩宠。谓明哲保身。
    • 2.
      养相体释义:保养宰相的身体。比喻明哲保身。
    • 3.
      冥鸿释义:⒈高飞的鸿雁。前蜀 杜光庭《刁子宗勉太尉谒灵池朱真人洞词》:“伏惟仙君道逸冥鸿,寿逾 辽 鹤。”清 曹寅《发横林未到锡山六十里示同舍》诗:“冥鸿沙鸟极升沉,画舫青帘共盍簪。”⒉汉 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因以“冥鸿”喻避世隐居之士。唐 陆龟蒙《和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诗:“暂应青词为宂凤,却思丹徼伴冥鸿。”明 唐顺之《登常山山寺次壁间韵》之一:“忧时讥丧狗,逃世托冥鸿。”明 沉宸荃《谒梅子真祠》诗:“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隐跡 吴
    • 4.
      商钓释义:谓隐居不仕。商谓隐于市,钓谓隐于江湖。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所以青云豪士,散在商钓;四坐明哲,皆清朝旅人。”王琦 注:“商钓,或隐於市,或渔於水也。”
    • 5.
      宣哲释义:明哲;明智。
    • 6.
      庸虚释义:⒈才能低下,学识浅薄。自谦之词。《陈书·高祖纪上》:“高祖 泣谓 休悦 曰:‘僕本庸虚,蒙国成造。’”《北史·儒林传下·刘炫》:“以此庸虚,屡动宸眷;以此卑贱,每升天府。”《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吾以庸虚,受兹顾命。”胡三省 注:“庸,言身无所能,虚,言胸中无所有;谦词也。”清 方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虽僕庸虚,其敢復顾时人讥笑,畏忌衔忍,不一吐所怀,以答高义,塞厚望耶?”⒉指学识浅陋、才能低下的人。自谦之词。宋 苏轼《贺提刑马宣德启》:“畴咨明哲,宣布厚恩。匪惟凋瘵之获苏,抑亦庸虚之知勉
    • 7.
      急流勇退释义:原指船在急流中迅速退出。后多用以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及早引退,明哲保身。宋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 8.
      明喆释义:见“明哲”。
    • 9.
      明悊释义:同“明哲”。 《汉书·刑法志》:“圣人既躬明悊之性,必通天地之心。”《汉书·韦贤传》:“赫赫天子,明悊且仁。”
    • 10.
      明言释义:⒈明著之言;明白的话。《战国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吴师道 补正:“谓明著之言,章显之理。”续范亭《五百字诗》:“古人有明言,兵后成荒年。”⒉犹明辩。明白辩说。《庄子·大宗师》:“汝必躬行仁义而明言是非。”⒊明白说出来。《韩非子·说难》:“贵人有过端,而説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则身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船上人多,切勿明言!”⒋明哲的话。如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又名《喻世明言》。
    • 11.
      明诚释义:明哲真诚。
    • 12.
      智防释义:谓善于料事而又明哲自保。《三国志·吴志·虞翻张温等传论》:“张温 才藻俊茂,而智防未备,用致艰患。”《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攸 深密有智防,自从 太祖 征伐,常谋謨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智以料事,防以保身。”
    • 13.
      末风释义:犹遗风。《后汉书·崔駰传》:“庶明哲之末风兮,惧《大雅》之所讥。”李贤 注:“《诗·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宋书·隐逸传·王弘之》:“弘之 四年卒,时年六十三。颜延之 欲为作誄,书与 弘之 子 曇生 曰:‘君家高世之节,有识归重,豫染豪翰,所应载述。况僕託慕末风,窃以叙德为事,但恨短笔不足书美。’”
    • 14.
      灵修释义:⒈亦作“灵修”。 ⒉泛指君主。⒊指贤德明哲的人。⒋指美好的声名。⒌指思慕的恋人。⒍指神灵。《宋史·乐志十二》:“灵修戾止,詔以毛血。”明沉贞《乐神曲·城隍》:“民不惊兮志定,眷灵修兮作民命。”
    • 15.
      灵脩释义:⒈指 楚怀王。《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王逸 注:“灵,神也。脩,远也。能神明远见者,君德也,故以諭君。”《汉书·扬雄传上》:“灵修既信 椒兰 之唼佞兮,吾纍忽焉而不蚤睹?”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灵修,楚王 也。”郑泽《壬寅春日谒屈子祠》诗:“犀甲 吴 戈悲 战国,女萝山鬼怨灵修。”⒉泛指君主。清 钱谦益《资德大夫忠宪高公神道碑铭》:“公之忠君爱国,死而弥篤。灵修美人之思,有餘恫焉!”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美人香草,貌託灵脩。”⒊指贤德明哲的人。明 黄哲《过梁
    • 16.
      畛略释义:《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自 武父 以南,及 圃石 之北竟,取于 有阎 之土,以共王职。”杜预 注:“畛,涂所径也;略,界也。”后以“畛略”指疆界。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自 永嘉 丧乱,以至晚 宋,更九百年,戎夏捽久矣,犹有畛略,不即於汗漫无纪,亦二三明哲辨章之力哉!”
    • 17.
      知士释义:才智之士。《庄子·徐无鬼》:“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説之序则不乐。”晋 葛洪《抱朴子·安贫》:“明哲消祸於未来,知士闻利则虑害。”清 周亮工《书影》卷三:“背天授之主,而欲与市贾之雄,从中以争天下,知士不为也。”
    • 18.
      葸懦释义:胆小软弱。钱仲联《黄公度先生年谱》:“由是葸懦成风,以明哲保身为要,以无事自扰为戒。”
    • 19.
      见几释义:谓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预见其先兆。 语本《易·繫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金 王若虚《臣事实辨上》:“﹝ 范蠡 ﹞乃又移书同志,诵王之短,而示己之见几。”明 沉宸荃《谒梅子真祠》诗:“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穆王 笑曰:‘陈 惧我讨罪,是以乞附,可谓见几之士矣。’”
    • 20.
      贤善释义:⒈贤明善良。《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卿云歌三》:“迁于贤善,莫不咸听。”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信度国》:“其有精勤贤善之徒,独处闲寂,远迹山林,夙夜匪懈,多证圣果。”唐 元稹《唐故建州浦城县尉元君墓志铭》:“夫人 濮阳 吴氏,贤善恭干。”⒉指贤明善良的人。唐 元稹《授孟子周太子宾客制》:“闻匹夫之爱其子者,犹求明哲为之师,贤善为之友,而况乎羽翼元子,宾游东朝,非旧德耆年,孰副兹选?”

明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养恩释义:⒈保持、培养恩德。⒉设法巩固恩宠。谓明哲保身。
    • 2.
      养相体释义:保养宰相的身体。比喻明哲保身。
    • 3.
      冥鸿释义:⒈高飞的鸿雁。前蜀 杜光庭《刁子宗勉太尉谒灵池朱真人洞词》:“伏惟仙君道逸冥鸿,寿逾 辽 鹤。”清 曹寅《发横林未到锡山六十里示同舍》诗:“冥鸿沙鸟极升沉,画舫青帘共盍簪。”⒉汉 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因以“冥鸿”喻避世隐居之士。唐 陆龟蒙《和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诗:“暂应青词为宂凤,却思丹徼伴冥鸿。”明 唐顺之《登常山山寺次壁间韵》之一:“忧时讥丧狗,逃世托冥鸿。”明 沉宸荃《谒梅子真祠》诗:“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隐跡 吴
    • 4.
      商钓释义:谓隐居不仕。商谓隐于市,钓谓隐于江湖。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所以青云豪士,散在商钓;四坐明哲,皆清朝旅人。”王琦 注:“商钓,或隐於市,或渔於水也。”
    • 5.
      宣哲释义:明哲;明智。
    • 6.
      庸虚释义:⒈才能低下,学识浅薄。自谦之词。《陈书·高祖纪上》:“高祖 泣谓 休悦 曰:‘僕本庸虚,蒙国成造。’”《北史·儒林传下·刘炫》:“以此庸虚,屡动宸眷;以此卑贱,每升天府。”《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吾以庸虚,受兹顾命。”胡三省 注:“庸,言身无所能,虚,言胸中无所有;谦词也。”清 方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虽僕庸虚,其敢復顾时人讥笑,畏忌衔忍,不一吐所怀,以答高义,塞厚望耶?”⒉指学识浅陋、才能低下的人。自谦之词。宋 苏轼《贺提刑马宣德启》:“畴咨明哲,宣布厚恩。匪惟凋瘵之获苏,抑亦庸虚之知勉
    • 7.
      急流勇退释义:原指船在急流中迅速退出。后多用以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及早引退,明哲保身。宋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 8.
      明喆释义:见“明哲”。
    • 9.
      明悊释义:同“明哲”。 《汉书·刑法志》:“圣人既躬明悊之性,必通天地之心。”《汉书·韦贤传》:“赫赫天子,明悊且仁。”
    • 10.
      明言释义:⒈明著之言;明白的话。《战国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吴师道 补正:“谓明著之言,章显之理。”续范亭《五百字诗》:“古人有明言,兵后成荒年。”⒉犹明辩。明白辩说。《庄子·大宗师》:“汝必躬行仁义而明言是非。”⒊明白说出来。《韩非子·说难》:“贵人有过端,而説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则身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船上人多,切勿明言!”⒋明哲的话。如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又名《喻世明言》。
    • 11.
      明诚释义:明哲真诚。
    • 12.
      智防释义:谓善于料事而又明哲自保。《三国志·吴志·虞翻张温等传论》:“张温 才藻俊茂,而智防未备,用致艰患。”《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攸 深密有智防,自从 太祖 征伐,常谋謨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智以料事,防以保身。”
    • 13.
      末风释义:犹遗风。《后汉书·崔駰传》:“庶明哲之末风兮,惧《大雅》之所讥。”李贤 注:“《诗·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宋书·隐逸传·王弘之》:“弘之 四年卒,时年六十三。颜延之 欲为作誄,书与 弘之 子 曇生 曰:‘君家高世之节,有识归重,豫染豪翰,所应载述。况僕託慕末风,窃以叙德为事,但恨短笔不足书美。’”
    • 14.
      灵修释义:⒈亦作“灵修”。 ⒉泛指君主。⒊指贤德明哲的人。⒋指美好的声名。⒌指思慕的恋人。⒍指神灵。《宋史·乐志十二》:“灵修戾止,詔以毛血。”明沉贞《乐神曲·城隍》:“民不惊兮志定,眷灵修兮作民命。”
    • 15.
      灵脩释义:⒈指 楚怀王。《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王逸 注:“灵,神也。脩,远也。能神明远见者,君德也,故以諭君。”《汉书·扬雄传上》:“灵修既信 椒兰 之唼佞兮,吾纍忽焉而不蚤睹?”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灵修,楚王 也。”郑泽《壬寅春日谒屈子祠》诗:“犀甲 吴 戈悲 战国,女萝山鬼怨灵修。”⒉泛指君主。清 钱谦益《资德大夫忠宪高公神道碑铭》:“公之忠君爱国,死而弥篤。灵修美人之思,有餘恫焉!”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美人香草,貌託灵脩。”⒊指贤德明哲的人。明 黄哲《过梁
    • 16.
      畛略释义:《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自 武父 以南,及 圃石 之北竟,取于 有阎 之土,以共王职。”杜预 注:“畛,涂所径也;略,界也。”后以“畛略”指疆界。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自 永嘉 丧乱,以至晚 宋,更九百年,戎夏捽久矣,犹有畛略,不即於汗漫无纪,亦二三明哲辨章之力哉!”
    • 17.
      知士释义:才智之士。《庄子·徐无鬼》:“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説之序则不乐。”晋 葛洪《抱朴子·安贫》:“明哲消祸於未来,知士闻利则虑害。”清 周亮工《书影》卷三:“背天授之主,而欲与市贾之雄,从中以争天下,知士不为也。”
    • 18.
      葸懦释义:胆小软弱。钱仲联《黄公度先生年谱》:“由是葸懦成风,以明哲保身为要,以无事自扰为戒。”
    • 19.
      见几释义:谓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预见其先兆。 语本《易·繫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金 王若虚《臣事实辨上》:“﹝ 范蠡 ﹞乃又移书同志,诵王之短,而示己之见几。”明 沉宸荃《谒梅子真祠》诗:“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穆王 笑曰:‘陈 惧我讨罪,是以乞附,可谓见几之士矣。’”
    • 20.
      贤善释义:⒈贤明善良。《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卿云歌三》:“迁于贤善,莫不咸听。”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信度国》:“其有精勤贤善之徒,独处闲寂,远迹山林,夙夜匪懈,多证圣果。”唐 元稹《唐故建州浦城县尉元君墓志铭》:“夫人 濮阳 吴氏,贤善恭干。”⒉指贤明善良的人。唐 元稹《授孟子周太子宾客制》:“闻匹夫之爱其子者,犹求明哲为之师,贤善为之友,而况乎羽翼元子,宾游东朝,非旧德耆年,孰副兹选?”

明哲造句

1.凡事不关己,就不加闻问,是明哲保身的方法。

2.小偷在公共汽车上明目张胆地行窃,许多人明哲保身,作壁上观,惟小李勇敢地站了出来。

3.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持明哲保身的态度。

4.在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上,大家对他在工作中得过且过、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5.老李是个明哲保身的人,他相信佩韦自缓的道理万分正确。

6.我们中国人的弱点是太懂得明哲保身了。

7.她为人处世的第一条原则就是明哲保身。

8.中国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他们总是明哲保身。

9.像这种括囊守禄、明哲保身的官员,又怎能匡救时弊,有所作为呢?

10.公司现在是豺狼当道,还是忍耐一点,明哲保身吧!

11.独善其身,明哲保身是个人主义的处世哲学。

12.只要与自己无关,便不闻不问,明知不对,也少说为佳。这是明哲保身的消极态度。

13.洞悉当前局势,他选择明哲保身。

14.再一种就是妥协,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

明哲(mingz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明哲是什么意思 明哲读音 怎么读 明哲,拼音是míng zhé,明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明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