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谋 [yì móu]
1. 特别的计谋。
2. 反叛的图谋。
4. 不同的谋求、打算。
异谋 引证解释
⒈ 特别的计谋。
引《汉书·王莽传上》:“臣 莽 实无奇策异谋。”
⒉ 反叛的图谋。
引《晋书·五行志中》:“大将军本以腹心受 伊 吕 之任…… 明帝 谅闇,又有异谋,是以下逆上,腹心内烂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诚节》:“皋 在京亲礼会毕,归本道,知 禄山 有异谋,出路托疾诈死,家人载丧以归 封邱。”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曹操 ﹞早晚必有异谋,吾夫妇不知死所也!”
⒊ 不同的谋求、打算。
引唐 柳宗元 《惩咎赋》:“始余学而观古兮,怪今昔之异谋。惟聪明为可考兮,追骏步而遐游。”
异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克获释义:⒈谓战胜并有所掳获。 《汉书·武帝纪》:“元朔 六年,夏四月,卫青 復将六将军絶幕,大克获。”《周书·莒庄公洛生传》:“至於攻战,莫有当其锋者,是以克获常冠诸军。”《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故 朝恩 因麾下数克获窃以自高。”⒉俘获。《后汉书·盖延传》:“延 等往来要击 宪 别将於 彭城、郯、邳 之间,战或曰数合,颇有剋获。”《晋书·祖逖传》:“诸坞主感戴,胡 中有异谋,輒密以闻,前后剋获,亦由此也。”《北史·韩雄传》:“每抄掠 东魏,所向剋获。”
- 2.
常法释义:⒈固定的法律、制度。《左传·文公六年》:“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 阳子 与大师 贾佗,使行诸 晋国,以为常法。”《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飢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魏书·刑罚志》:“诸在议请之外,可悉依常法。”⒉通例;通常的原则。宋 秦观《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岂非事方急则宜有异谋,军既孤则难拘常法。”章炳麟《文学说例》:“是皆取声类相同,而义则大异,其名实譌变,不可以故训常法限之也。”⒊谓长久之计。《醒世恒言·大
- 3.
首善释义:⒈谓开始并无异谋。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齐孝王 惧,乃饮药自杀。景帝 闻之,以为 齐 首善,以迫劫有谋,非其罪也。”⒉犹言第一个归顺从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 始首善,以故弗诛。”⒊《史记·儒林列传》:“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意谓实施教化自京师开始,京师为四方的模范。后因以“首善”指首都。宋 叶适《宝谟阁待制徐公墓志铭》:“京师弹压,如传餐耳,况应办手掬食也,首善何所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建天京于金陵论》:“兹幸 天王 奉天行罚,伐暴救民,奠定 天京,以建
- 4.
齿暮释义:年老。明 张居正《答蓟镇抚院刘北川言分将当虏书》:“惜其齿暮,无以自见,得公为之表章,亦足以偿其平生矣。”清 钮琇《觚賸·圆圆》:“延陵 潜蓄异谋,邢 窥其微,以齿暮请为女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