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 [liǎn pǔ]
1. 戏曲中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
英[types of facial make-up in opera; pattern of the make-up;]
脸谱 引证解释
⒈ 传统戏曲演员面部化装的一种程式。在面部勾画一定的彩色图案,以显示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特征。主要用于净角和丑角。
引鲁迅 《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伯鸿先生 在《戏》周刊十一期(《中华日报》副刊)上,说起脸谱,承认了 中国 戏有时用象征的手法。”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地方戏中的脸谱是否起源于代面,姑置不论。”
⒉ 借指面相、面目。
引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要除去虚伪的脸谱。”
秦牧 《壁画》:“但这天,画家急急奔来了。他已经找到了模特儿,找到了罪恶的脸谱。”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江涵笑三次录音》:“她很内向,脸谱不反映她的千种情愫,万种心曲。”
国语词典
脸谱 [liǎn pǔ]
⒈ 国剧净、丑脚色脸上所画的各种条纹和图案。各种人物大都有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特征,显示剧中人的忠、奸、善、恶。
脸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净角释义:净角是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 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
- 2.
勾画释义:勾勒描绘;用简短的文字描写:勾画脸谱。 这篇游记勾画了桂林的秀丽山水。
- 3.
勾脸释义:在脸上画脸谱。
- 4.
千人一面释义: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 5.
唱白脸释义:(唱白脸儿)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反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跟“唱红脸”相对)。
- 6.
唱红脸释义:(唱红脸儿)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红色脸谱扮演正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跟“唱白脸”相对)。
- 7.
搽灰抹土释义:指开脸谱。
- 8.
白脸释义:⒈京剧等戏剧中为反面角色化装成的脸谱。⒉中国戏剧中的反面角色。
- 9.
白鼻子释义:指鼻子上涂抹白粉的京剧脸谱,属丑角。借喻狡诈的性格。
- 10.
粉脸释义:⒈指妇女搽过粉的脸。⒉指戏曲中面涂白粉的脸谱,一般为扮演奸佞的净角。
- 11.
红净释义:戏曲中净角的一种,专演红色脸谱的人物。
- 12.
花元宝脸释义:脸谱的变形还要“取形”,“取形”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某物象的自然形态取来,加以变化,使其图案化、装饰化,具有一定的象征、寓意在里面。
- 13.
花脸释义:净2的通称。 因必须勾脸谱而得名,有铜锤、黑头、架子花等区别。
- 14.
袱子释义:⒈古代妇女的覆头巾。《尔雅·释器》“妇人之褘谓之縭”清 郝懿行 义疏:“登州 妇人络头用首帕,其女子嫁时以絳巾覆首,谓之袱子。”⒉泛指包头巾。周立波《桐花没有开》:“在回家的路上,张三爹 走在头挽白袱子的人的后面,大骂年轻人。”⒊用以披盖、遮裹的巾幅。《红楼梦》第五三回:“正面炕上铺着新猩红氊子,设着大红彩綉‘云龙捧寿’的靠背、引枕、坐褥,外另有黑狐皮的袱子,搭在上面。”《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这个当儿,屋里早有僕妇们捧着个金漆盘儿,搭着个大红袱子。”梅兰芳《看日本歌舞伎剧团的演出》:“蛇的脸谱,只是
- 15.
谱式释义:⒈脸谱式样。茅盾《过年》:“而且又不敢想象自己的脸是否也跟面具似的,如果是,那又是怎样个谱式?”⒉词谱的体式。《语文月刊》1986年第2期:“现试以‘菩萨蛮’一调为例,通过 李白、温庭筠、韦庄、张先、辛弃疾 五人的作品逐句逐字比较、核对,然后整理出它的谱式。”
- 16.
面谱释义:有面谱面食、面之画谱、面之店铺三重含义,分别代表面食、脸谱、面店(面馆)三个意思。
- 17.
鬼脸释义:⒈用厚纸做成的假面具,是一种玩具,多按照戏曲中的脸谱制作。 ⒉故意做出来的滑稽的面部表情:扮鬼脸。他把舌头一伸,做了个鬼脸儿。
- 18.
鬼面释义:扮演神鬼时戴的假面具,或勾勒的鬼形脸谱。
- 19.
黑头释义: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因勾黑脸谱而得名。起初专指扮演包公的角色,后来指偏重唱工的花脸。
- 20.
黑老包释义:老包 指 宋 代的 包拯,以执法严明著称,尊之为 包公。传统戏曲中,包公 勾黑脸谱,故以“黑老包”指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