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互 [cān hù]
1. 互相参杂;相互参证。
参互 引证解释
⒈ 互相参杂;相互参证。
引《周礼·天官·司会》:“以参互攷日成。”
贾公彦 疏:“相参交互考一日之成。”
明 徐爱 《<传习录上>序》:“爱 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殫精竭思,参互错纵,以质於先生。”
清 刘大櫆 《江先生传》:“其於古之制度名物,必参互而得其据证。”
参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体荐释义:古代祭祀、宴享时,将牲的半体置于大俎以进献。《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杜预 注:“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孔颖达 疏:“《传》言体荐即房蒸也。”《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清 孙诒让 正义:“今以《体经》、《春秋》内外传及 韦、杜、贾 诸説参互攷之,脀解之法盖有五,而实止四等……二曰房烝,谓之体荐,中分左右二体,而升其胖於俎也。”一说将全牲置于大俎以进献。《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羊肆,体荐、全烝也。”《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
- 2.
体解释义:⒈古代祭祀、宴飨时,将牲体切割为二十一部分。《国语·周语中》:“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羊殽,体解节折也。”孙诒让 正义:“今以《礼经》、《春秋》内外传及 韦、杜、贾 诸説参互考之,脀解之法盖有五,而实止四等。一曰全烝,全而荐之,则不解者也……四曰体解,节折谓之折俎,亦谓之殽烝。於七体中,復解前后左右肱股、脊、左右胁,各为三体,则解为二十一体也。凡牲之爓孰者,必体解。”⒉分解人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楚辞·离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3.
演证释义:推演证明。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吴稷》:“四十餘年,潜思实践,间有疑信者,则与 唐中丞 顺之、陆宗伯 树声 参互演证。”
- 4.
错举释义:参互列举。 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两名错举例》:“《汉书》他篇中两名错举之例尚多。《邹阳传》云:‘六齐望于 惠后。’孟康 注:‘谓 惠帝 与 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