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产 [héng chǎn]
1. 指家庭固定的产业,土地、田园、房屋等。
例无恒产而有恒心。——《孟子·梁惠王上》
则无恒产。
英[fixed property of family;]
恒产 引证解释
⒈ 指土地、田园、房屋等不动产。
引《孟子·梁惠王上》:“无恆产而有恆心者,惟士为能。”
焦循 正义:“恆产者,田里树畜,民则恃以长养其生者也。”
《金史·食货志五》:“如其民实无恆产者,虽应賑贷,亦请賑济。”
《明史·丘弘传》:“岂可徇一人之私情,而夺百家恆产哉!”
《恨海》第八回:“故乡又无恆产,他日归葬父母,自己成家,后事正长,何能坐食?”
国语词典
恒产 [héng chǎn]
⒈ 固定而不易变动的产业,多指田地、房屋等不动产。
引《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聊斋志异·卷一·王成》:「小人无恒产,与相依为命,不愿售也。」
反动产
恒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乡户释义:⒈泛指乡村住户。 ⒉宋代特指有恒产的平民,主要是地主,多充官府职役。
- 2.
孟轲释义:(约前372--前 289)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曾游历齐、宋、滕、魏等国。孟子则宣扬仁义,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敛,使民有恒产,能安居乐业,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劝告统治者要与民同乐,反对虐政害民。《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散文著作。
- 3.
常产释义:⒈恒产,固定的产业。 ⒉固定的物产。
- 4.
常姓释义:犹恒产。固定的财产。
- 5.
犯霜露释义:⒈形容旅途艰苦。 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南朝 宋 颜延之《秋胡行》:“严驾越风寒,解鞍犯霜露。”⒉泛指辛苦奔走。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任秀》:“吾家故无恒产,八口衣食,皆恃一人犯霜露。今不幸,殂谢异域。”
- 6.
窭贫释义:贫穷。语出《诗·邶风·北门》:“终窶且贫,莫知我艰。”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年来以家窶贫,又无三尺男,遂至音问梗塞。”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邑有 张生 ……家窶贫,无恒产,税居 王 第。”
- 7.
退身释义:⒈引退;隐居。《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以待清明。”汉 严忌《哀时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唐 元结《处规》:“吾厌世人饰言以由道,藏智以全璞,退身以显行,设机以树名。”清 吴敏树《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原公之始,方被任而决於退身。”⒉指脱身。丁玲《韦护》第三章:“他想自动辞脱一切职务,退身出来,离开这里。”⒊后退。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另一方面也因为家有一点恒产,有退身之路,可以不依附他人,所以能把腰直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