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 [xī xué]
1. 周代小学名。旧时我国称从欧·美传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西学 引证解释
⒈ 周 代小学名。
引《礼记·祭义》:“祀先贤於西学。”
郑玄 注:“西学, 周 小学也。”
孔颖达 疏:“周 之小学在西郊。”
《大戴礼记·保傅》:“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
⒉ 旧时我国称从 欧 美 传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明 万历 以后,耶稣会教士 利玛窦、艾儒略 等相继东来,将西方学术、学说传入 中国,后统称新学,亦名“西学”。 清 末 容閎 有《西学东渐记》。
引清 王韬 《瓮牖馀谈·专重天算》:“兹海内所知者,尚有 李壬叔、邹特夫 数人在也。是则 中国 之明西学者未尝无人。”
国语词典
西学 [xī xué]
⒈ 周代的小学。因设于西郊,故称为「西学」。
引《礼记·祭义》:「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
汉·郑玄·注:「西学,周小学也,先贤有道德,王所使教国子者。」
唐·孔颖达·正义:「周之小学在西郊。」
⒉ 近世由欧美各国传来的学术。
引清·林纾〈苍霞精舍后轩记〉:「孙幼谷太守,力香雨孝廉,即余旧居为苍霞精舍,聚生徒课西学。」
西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体西用释义: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 2.
中学释义:⒈对青少年实施中等教育的学校。 ⒉清末称我国传统的学术(区别于“西学”)。
- 3.
五学释义:⒈西周大学,设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和太学,总称五学。见《大戴礼记·保傅》、《汉书·贾谊传》。⒉指《乐》、《诗》、《书》、《礼》、《春秋》。
- 4.
六学释义:⒈指六艺或六经。 ⒉谓周代的小学、东学、南学、西学、北学、太学。见《大戴礼记·保傅》。⒊唐国子监设六馆,亦称“六学”。
- 5.
南学释义:⒈周 代五学之一。 周 有东、南、西、北四学,并太学称五学。《大戴礼记·保傅》:“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后汉书·祭祀志中》“灵臺未用事”刘昭 注引《易传·太初篇》“天子旦入东学,昼入南学。暮入西学。在中央曰太学,天子之所自学也。”⒉南朝 宋 何尚之 于南郭外立学聚生徒,称为南学。《宋书·何尚之传》:“尚之 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 徐秀,庐江 何曇、黄回,潁川 荀子华,太原 孙宗昌、王延秀,鲁郡 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⒊南北朝 时 南朝 的经学。南朝
- 6.
博习释义:⒈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地学习。 《礼记·学记》:“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梁启超《变法通议三》:“余于 光绪 十年回 英,默念 华 人博习西学之期,必已不远。”⒉谓知识渊博,技艺全面。《韩非子·八说》:“博习辩智如 孔墨。”宋 叶适《胡夫人薛氏墓铭》:“夫人之弟 常州 君,博习综练,号有 管 葛 事业,天下所谓 薛士隆 者。”⒊谓杂而不专。《明史·周述周叙王英等传赞》:“二 周、王英 ……谦和直谅,各著其美,盖皆异於浮华博习之徒矣。”
- 7.
奋肣释义:犹鼓舌。 严复《原强》:“今之扼腕奋肣,讲西学谭洋务者,亦知近五十年来,西人所孜孜勤求,近之可以保身治生,远之可以经国利民之一大事乎?”
- 8.
新学释义:清代末年指西学。
- 9.
朦昧释义:⒈迷糊貌。《素问·气交变大论》:“鬱冒朦昧,心痛暴瘖。”⒉愚昧无知。《祖堂集·镜清和尚》:“学人朦昧,再乞指示。”⒊隐瞒真情以图蒙混欺骗;欺骗。《元典章·户部九·劝农立社事宜》:“若有上年已栽桑果,数目另行具报,却不得朦昧报充次年数目。”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盖总其事者,不精其学,未识师授优劣,课艺高下,往往为人朦昧。”
- 10.
木鸢释义:传说古代木制的形状像鸢的飞行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墨子 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汉 王充《论衡·儒增》:“如木鳶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唐 孙广《啸旨·古木鸢》:“古木鳶,古之善啸者闻而写之也。”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公输子 削木人为御,墨翟 刻木鳶而飞,武侯 作木牛流马。”
- 11.
格致释义:⒈格物致知的略语。⒉清末讲西学的人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
- 12.
正科释义:⒈明 清 科举制,按常规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乡试、会试。乡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会试逢丑、未、辰、戌年为正科,区别于临时特设的其它专科和加行的恩科。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上问户部尚书 潘世恩:‘今科会试有重赴琼林宴者乎?’世恩 对:‘有壬申进士 翁方纲,壬申今无正科。’”郑观应《盛世危言·考试上》:“此於文武正科处特设专科,以考西学。”郑观应《盛世危言·考试上》:“我朝有繙译生员、举人、进士、翰林异试异榜,与正科诸士同赐出身。”⒉清 代府医学官名。清 梁章鉅《称谓录·医学官》:“礼部则例,凡直省
- 13.
洋学释义:清 末称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为“洋学”。又称为“西学”。
- 14.
禀辞释义:旧指官员赴外地任所前,谒见长官请示辞行。《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你如何不稟辞 河伯,也去跳 龙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他又求了藩臺给他一个到 通州 勘荒的差使,当天奉了札子,当天就稟辞去了。”《老残游记》第七回:“老残 出去雇了一辆骡车,将行李装好,候 申东造 上衙门去稟辞。”清 容閎《西学东渐记》第十四章:“余筹备既毕,乃稟辞 曾督,别诸友而首途。”
- 15.
西体中用释义:“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语的缩词,是洋务派思想家与实践者对待中西文化的总原则。
- 16.
西学东渐释义: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 17.
贪贤释义:渴求贤才。唐 韩愈《论孔戣致仕状》:“今 戣 幸无疾疹,但以年当致事,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於义,而有贪贤之美。”宋 朱松《贺谢参政除万寿侍读启》:“西学贪贤,方渴謨猷之苦;殊庭庀职,聿彰体貌之隆。”宋 王安石《与王宣徽书》:“圣上贪贤,想必未遂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