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佛法 佛法的意思

佛法

简体佛法
繁体
拼音fó fǎ
注音ㄈㄛˊ ㄈ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ó fú bì bó,(1)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组词】:佛爷。佛像。借花献佛。(2)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组词】: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1) 〔仿佛〕见“仿”。(2) 同“拂”,违背,违反。(1) 同“弼”,辅弼。(1) 同“勃”,兴起。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基本含义

佛教的教法和教义。

佛法的意思

佛法 [fó fǎ]

1. 佛教的教义。

[ Buddhist doctrine; ]

2. 佛所具有的法力。

[ Power of Buddha; ]

佛法 引证解释

⒈ 佛教教义。

《晋书·武帝纪》:“帝初奉佛法,立精舍於殿内。”
唐 韩愈 《送灵师》诗:“佛法入中国,尔来六百年。”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僧自言不知佛法,亦无布施,终岁自食其力。”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见兄所为文,甚以为佳,所未敢苟同者,惟在欲以佛法救 中国 耳。”

⒉ 指佛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鬼》:“打鬼本西域佛法,并非怪异,即古者九门观儺之遗风,亦所以禳除不祥也。”

⒊ 佛所具有的法力。

《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果然 武妃 见説,暗道:‘佛法广大!’”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佛法无边,其信然乎?”


国语词典

佛法 [fó fǎ]

⒈ 佛陀或菩萨的教法。

《西游记·第一二回》:「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
明·张自烈《正字通·人部》:「世传汉明帝永平十年,佛法始入中国,非也。」

⒉ 佛家的道理。

如:「佛法精深」。


佛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释义:佛法于天地同存。
    • 2.
      一乘显性教释义:佛教 华严宗 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众生显明本性,与佛无异,因有“一乘显性教”之称。
    • 3.
      一喝释义:一声叱咤。佛教禅师于弟子参见时,常大喝一声,断其妄想,以示警醒。如 百丈 参问 马祖道一,马祖 振威一喝。后 百丈 谓其门下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 马大师 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见《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参见“棒喝”。
    • 4.
      一网打就释义:禅林用语。 谓一掬即起,而无剩余。比喻禅师一语即能道尽佛法之真髓而无余。
    • 5.
      一音释义:⒈同一个声音。⒉佛教称佛说法之音为“一音”。后亦以“一音”指高僧大德宣讲佛法之音。⒊一种读音。
    • 6.
      七觉分释义:佛教修行的七种内容,属于“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即择法觉分(以智慧判别真伪),精进觉分(努力修持),喜觉分(行善而生喜悦),轻安觉分(断除沉重烦恼而身心安适),念觉分(忆念佛法而不忘失),定觉分(心注一境而不散乱),捨觉分(捨弃一切分别而住于平等)。
    • 7.
      七辩释义:佛教谓解说佛法的七种辩说之才。亦泛指种种无碍辩才。语本《大智度论》卷五五:“於一切法无碍故,得捷疾辩。有人虽能捷疾,钝根故,不能深入,以能深入故,是利辩。説诸法实相无边无尽故,名乐説无尽辩。般若中无诸戏论故,无能问难断絶者,名不可断辩。断法爱故,随众生所应而为説法,名随应辩。説趣涅槃利益之事故,名义辩。説一切世间第一之事,所谓大乘,是名世间最上辩。”南朝 梁简文帝《玄圃园讲颂序》:“抠谈永日,讲道终朝;宾从无声,芳香动气;七辩悬流,双因俱启;情游彼岸,理惬 祗园;灵塔将涌,天华乍落。”《敦煌变文集·维麾诘
    • 8.
      万法释义:佛教语。梵语dharma,意译“法”,指事物及其现象,也指理性、佛法等。“万法”指一切事物。
    • 9.
      丈室释义:⒈佛教语。相传 毗耶离(在 中印度)维摩诘 大士以称病为由,与前来问疾的 文殊 等讨论佛法,妙理贯珠。其卧疾之室虽一丈见方而能容纳无数听众。唐 显庆 年间,王玄策 奉勅出使 印度,过 维摩诘 故宅,乃以手板纵横量之,仅得十笏,因号方丈、丈室。见《维摩诘经》、《释氏要览·住处·方丈》。清 唐孙华《次韵黄忍庵病中杂咏》之三:“归田 元亮 贫仍乐,丈室 维摩 病不妨。”⒉以“丈室”称寺主的房间。唐 惠能《坛经·机缘品》:“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周朴》:“朴,唐 末
    • 10.
      三乘释义:⒈三乘(sānshèng):三乘车。每乘四马。⒉三乘(sānchéng):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⒊道教语。谓以元始天尊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灵宝天尊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道德天尊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
    • 11.
      三恶释义:⒈指暴、虐、颇(不正)三种恶劣的品性。《左传·昭公十四年》:“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杜预 注:“三恶:暴、虐、颇也。”⒉即三恶道。《百喻经·人效王眼瞤喻》:“於佛法中永失其善,堕於三恶。”宋 范仲淹《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序》:“使群魔三恶,不起於心,万法诸缘,同归於善。”原注:“三恶,即指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 12.
      三无释义:⒈谓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⒉佛教语。指空、无相、无作。亦泛指佛法。
    • 13.
      三车客释义:指修行佛法的人。明 徐渭《访李岣嵝山人于灵隐寺》诗:“七年火宅三车客,十里荷花两桨人。”参见“三车”。
    • 14.
      上根释义:⒈佛家语。上等根器。指对佛法的领悟程度属于上等。⒉指具有上等根器的人。
    • 15.
      不生不灭释义: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
    • 16.
      不负如来释义:不辜负如来(的佛法)。
    • 17.
      与人爲善释义:⒈同别人一起做好事。《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焦循 正义:“是取人为善,即是与人同为此善也。”续范亭《学习漫谈》:“今天能依靠一个大政党,与全国人站在一起打 日本,这就是与人谋虎,与人为善了。”⒉指赞助别人做好事。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某行虽不谨,而肯与人为善;某等行虽端谨,而好以佛法害人。”⒊今多指善意帮助别人。
    • 18.
      东土法释义:指 中国 佛法。
    • 19.
      九带释义:佛教禅宗汇编的九种教理。 即:佛正法眼藏带、佛法藏带、理贯带、事贯带、理事纵横带、屈曲垂带、妙叶兼带、金针双销带和平怀常实带。见《浮山远录》。 宋 黄庭坚 《赠隐清寺正禅师》诗:“擗开 华岳 三峯手,参得 浮山 九带禪。”
    • 20.
      二谛释义:佛教语。指真谛和俗谛。凡随顺世俗,说现象之幻有,为俗谛。凡开示佛法,说理性之真空,为真谛。二谛互相联系,为大乘佛教基本原则之一。

佛法(fof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佛法是什么意思 佛法读音 怎么读 佛法,拼音是fó fǎ,佛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佛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