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壶 [tóng hú]
1. 古代铜制壶形的计时器。
铜壶 引证解释
⒈ 古代铜制壶形的计时器。参见“刻漏”。
引唐 顾况 《乐府》:“玉醴随觴至,铜壶逐漏行。”
宋 王安石 《春寒》诗:“冰残玉甃泉初动,水澁铜壶漏更长。”
《水浒传》第三一回:“五鼓楼头,点点铜壶正滴。”
《花月痕》第四一回:“别泪铜壶共滴,愁肠兰燄同煎。”
国语词典
铜壶 [tóng hú]
⒈ 铜制的壶。
⒉ 古代记时用的铜制刻漏器。
引唐·温庭筠〈鸡鸣埭曲〉诗:「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铜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传箭释义:⒈传递令箭。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⒉引申为传令。⒊报时。古用铜壶滴漏计时,看水平面箭上的刻度,即知时刻。
- 2.
夜筹释义:夜间的时刻。 筹,指竖在滴漏铜壶中记时刻的箭形浮标。
- 3.
宫漏释义:古代宫中计时器。 用铜壶滴漏,故称宫漏。
- 4.
张滩怀古释义:张滩古风:东至八景之一,是来形容张溪老街悠久的文化渊源的。入选理由:据1997年张溪镇六联窑厂发现古墓,墓内有铜镜、铜壶、铜盘、铜狮、铜鼎等文物。
- 5.
待漏释义:指封建时代大臣在五更前到朝房等待上朝的时刻。漏: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此处代指时间。
- 6.
排仗释义:⒈排设仪仗。一般指帝王早朝时的仪式。唐 王建《赠胡泟将军》诗:“半夜进儺当玉殿,未明排仗到铜壶。”宋 陆游《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诗:“筑城絶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⒉指仪仗队列。《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挟刀在衣中,外袭宽衣若听事,伺立 延春门 排仗内。”
- 7.
春箭释义:春天的漏箭。 古代以铜壶滴漏计时,壶内置箭,刻节,浮于水上,以计昼夜昏明。
- 8.
晓漏释义:拂晓时铜壶滴漏之声。
- 9.
未牌释义:《宋史·律历志三》:“国朝復挈壶之职,专司辰刻,署置於 文德殿 门内之东偏,设鼓楼、鐘楼於殿庭之左右。其制有铜壶、水称、渴乌、漏箭、时牌、契之属……牌以告时於昼。”原注:“牌有七,自卯至酉用之,制以牙,刻字填金。”牌,原指报时的牙牌,后因以称未时为未牌,即今十三时至十五时。
- 10.
楚氛释义:《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晋 楚 各处其偏。伯 夙 谓 赵孟 曰:‘楚 氛甚恶,惧难。’”杜预 注:“氛,气也。言 楚 有袭 晋 之气。”后用以指恶劣、鄙俗之气。宋 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当令横笔阵,一战静 楚 氛。”宋 黄庭坚《以古铜壶送王观复》诗:“酌酒时在傍,可用弭 楚 氛。”
- 11.
水漏释义: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盛水于铜壶,壶内置一刻有度数之箭,壶底有小孔,水下漏,视度数变化以计时。
- 12.
漏声释义:铜壶滴漏之声。
- 13.
漏鼓移则番代释义:过了一更鼓时间就轮流替换。漏,古代用滴水以计时间的器具,名铜壶滴漏。鼓,打更的鼓。番代,轮换。
- 14.
点铜壶释义:用上等白铜搀和做成的锡壶。《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备了八把点铜壶。”
- 15.
环城释义:⒈环绕城墙。《左传·襄公六年》:“甲寅,堙之环城,傅于堞。”《东观汉记·冯异传》:“异 击走 朱鮪,追至 雒阳 城门,环城一匝乃还。”唐 杜牧《池州造刻漏记》:“暇日,公与宾吏环城见铜壶银箭,律如古法。”宋 郭彖《睽车志》卷一:“海潮大至,过 唯亭,环城而西。”⒉环绕城市。如环城公路。
- 16.
皇极门释义:明 代 皇极殿 前的正门。在今 北京市 故宫 正门内。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皇极门 即 奉天门 也。俗所云锣儿天,铜壶滴漏在此。”清 孙承泽《天府广记·宫殿》:“皇极门 内东曰 文昭阁,西曰 武成阁。上曰 皇极殿,中曰 中极殿,后曰 建极殿。”
- 17.
贡茶释义:充作贡品的茶叶。 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袁高》:“案 唐 制:湖州 造贡茶最多,谓之‘顾渚 贡焙’,岁造一万八千四百斤。”《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次日,大爷备了八把点铜壶、两瓶山羊血、四端苗锦、六篓贡茶,叫人挑了,一直来到 葛来官 家。”
- 18.
转漏释义: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转漏”指漏箭移动的顷刻。 形容时间很短。
- 19.
辊弹释义:⒈古代一种计时器。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律历·晷漏四法》:“铜壶、香篆、圭表、辊弹。”清 汪鋆《十二砚斋随录》卷三:“鐘表肇自外洋。其説已久,吾乡太傅 阮文达 公据 王伯厚《小学紺珠》内载 薛季宣 説:‘晷漏有四:曰铜壶、曰香篆、曰圭表、曰辊弹。’此辊弹以轮为用,至时弹扣以成声,非鐘表耶。然则此製已古,特西洋人传而精之耳。故 文达《红毛时辰表》诗云:‘我曰此辊弹,於书见於 宋。’”⒉弹奏乐器。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仰能窥天步,俯能测海镜;艺能善辊弹,聪能审律吕。”
- 20.
金壶释义:⒈铜壶的美称。⒉黄金酒壶。⒊为酒壶之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