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zì,(1)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汉字。字符。字母。字典。字句。字里行(háng )间。字斟句酌。(2)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组词】:草字。篆字。颜字。柳字。欧字。赵字。(3) 书法的作品。【组词】:字画。字幅。(4) 字的音。【组词】:字正腔圆。(5) 人的别名,亦称“表字”,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字号”。(6) 合同,契约。【组词】:字据。(7) 旧时称女子出嫁。【组词】:待字闺中。(8) 生子,乳,爱。【例句】:字乳(生育)。字孕(怀孕)。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例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英[ characters; script; ]
2. 文章;作文。
例文字通顺。
英[ writing; ]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英[ written language; ]
4. 文书;公文。
例行文字。
英[ documents; ]
5. 密信。
例得此文字。
英[ secret letter; ]
⒈ 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古代多指单字。
引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俊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按,依类象形,即独体,为文;形声相益,即合体,为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
唐 韩愈 《读<鹖冠子>》:“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小学》:“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於异地,留於异时,於是乎书之为文字。”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要之文字成就,所当绵歷岁时,且由众手,全羣共喻,乃得流行,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説也。”
⒉ 连缀单字而成的诗文。
引唐 孟郊 《老恨》诗:“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雷 则云作文字无句法,委靡不振,不足规。”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有几个考学,看了舍亲的文字,都许他京解之才。”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
⒊ 指诗文中的文辞、词句。
引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搜奇抉怪,雕鏤文字,与韦布里閭憔悴专一之士,较其毫釐分寸。”
⒋ 公文;案卷。
引宋 范仲淹 《耀州谢上表》:“今后贼界差人齎到文字,如依前僭伪,立便发遣出界,不得收接。”
《宣和遗事》前集:“有那押司 宋江 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 石碣村,报与 晁盖 几个。”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各路州县接得文字,得知 韩王 被虏,诸将皆亡,未免具降书投降。”
《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钱大尹 看罢,即时教押下一箇所属去处,叫将 山前行 山定 来。当时 山定 承了这件文字。”
⒌ 指奏疏或札子。
引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熙寧 初议新法,中外惶骇, 韩魏公 有文字到朝廷, 裕陵 之意稍疑。”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韩琦》:“一日,入札子,以山陵有事取覆,乞晚临,后上殿独对,谓官家不得惊,有一文字须进呈,説破只莫泄。”
⒈ 人类用来表示观念、记录语言的符号。
⒉ 文书。
引《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您去攻破宋州,为我夺取张节使归娘。才得,便发文字来报我。」
《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有甚事烦恼?想是县里有甚文字不了。」
⒊ 文章、书籍。
引《董西厢·卷三》:「早收拾琴囊,打叠文字。」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青邱文字,虽其中并无毁谤朝廷的言语,既然太祖恶其为人,且现在又是禁书,先生就不看他的著作也罢。」
1.在大兴文字狱的封建时代,有识之士也只好钳口结舌,不置一词。
2.清代的文字狱对所谓犯上作乱的知识分子灭门灭族,覆巢无完卵,惨无人道!
3.许多非法出版物只求销路,不惜诲淫诲盗,刊载不道德的文字、图片。
4.写文章要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一定是具有相当文字修养的人。
5.至于中文这样的非拼音文字,书写特征就更不足为凭了。
6.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
7.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文字含义,千万不要咬文嚼字。
8.这两篇小说的内容大同小异,只是文字风格不同罢了。
9.作家会用文字写下自己的激动,咱们同样也能妙笔生花。
10.小阳的作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妈妈的爱。
11.俗话说“物极必反”最爱的背面,也许就是恨,如今爱如生命的文字,或许就是上辈子恨之入骨的枷锁。
12.这段文字对文章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13.你精通德文,要把这段文字译成汉语,那当然是易如反掌的事啰!
14.文字编辑要有点石成金的功夫,否则会埋没许多人才。
15.文字编辑要能有点铁成金的功夫,许多来稿就不会扔到纸篓里了。
16.老张的散文文字优美,格调高雅,他的小说就相形见绌了。
17.识认古文字,他老马识途,我则没啥经验。
18.该书资料翔实,脉络清晰,评点文字也要言不烦。
19.医生,像这洁白的文字一样,感恩!
20.冬天像隐喻,晦涩的文字,春天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