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持法 持法的意思
chí

持法

简体持法
繁体
拼音chí fǎ
注音ㄔˊ ㄈ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í,(1) 拿着,握住。【组词】:持笔。持枪。持牢(把稳)。(2) 遵守不变。【组词】:坚持。持久。持操(保持节操)。持之以恒。(3) 主张,掌管。【组词】:主持。持平。持国。持重。持之有故(立论有根据)。(4) 对待,处理。【例句】:持身(对待自己)。持盈。持胜。(5) 扶助。【组词】:支持。撑持。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基本含义

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持法的意思

持法 [chí fǎ]

1. 执法。

持法 引证解释

⒈ 执法。

《汉书·黄霸传》:“会 宣帝 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 霸 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害羣应自慑,持法固须平。”
《明史·孝宗纪》:“务存心仁恕,持法公平。”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姚姬传先生》:“持法严正, 刘文正 公甚倚任之。”


国语词典

持法 [chí fǎ]

⒈ 执法。

《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黄霸》:「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

如:「持法公正」、「持法森严」。


持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平典释义:⒈公平的律令。《后汉书·陈忠传》:“臣 忠 心常独不安,是故临事战惧,不敢穴见有所兴造,又不敢希意同僚,以谬平典。”《隋书·刑法志序》:“岁布平典,年垂简宪。”唐 刘肃《大唐新语·持法》:“臣守平典,庶无寃滥,虽死不恨也。”⒉平板质实。南朝 梁 锺嵘《<诗品>序》:“孙绰、许询、桓、庾 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 风力尽矣。”⒊和平典雅。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文》:“其文皆宗 康 李,然能更造平典,虽曰大輅始於椎轮,层冰由於积水,亦由其禀气和粹,正得其平耳。”章炳麟《论式》:“简文 变古,志在
    • 2.
      平法释义:⒈犹持法,执法。亦谓执法平正。⒉指公平之法。
    • 3.
      持法释义:执行法律:持法严明。
    • 4.
      杖锡释义:拄着锡杖。谓僧人出行。锡,锡杖,云游僧所持法器。晋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释法师以 隆安 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唐 崔颢《赠怀一上人》诗:“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明 宋濂《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大禅师塔铭》:“师度不为时所容,与弟子 希昇 杖锡踰 涛江 而东,至 乌伤 之 伏龙山。”清 孙枝蔚《劝酒歌》之一:“正逢老僧杖锡来,见我相劝学参禪。”
    • 5.
      法警释义:司法警察。法院、检察院中执行警卫法庭、维持法庭秩序、押解犯人出庭受审、执行法院判决等任务的警察。
    • 6.
      清裕释义:清正宽厚。《晋书·儒林传·续咸》:“持法平详,当时称其清裕,比之 于公。”宋 张师正《括异志·梅侍读》:“侍读 梅公询,端拱 二年第进士,清裕有才。”
    • 7.
      省风释义:视察民风。《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天子省风以作乐,器以钟之,舆以行之。”唐 陈鸿《长恨歌传》:“﹝上﹞时省风九州,泥金五岳。”唐 戴叔伦《奉同汴州李相公勉送郭布殿中出巡》诗:“省风传隐恤,持法去烦苛。”
    • 8.
      谨摄释义:谓敬谨护持法戒。 唐 道宣《续高僧传·义解三·慧布》:“末以年暮,不参众食,敕给其乳牛,而 布 迴充入众,煢煢谨摄,实高僧焉。”唐 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昙询》:“又经一载,进受具戒,谨摄自脩,宗禀心学。”

持法(chif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持法是什么意思 持法读音 怎么读 持法,拼音是chí fǎ,持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持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