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逸书 逸书的意思
shū

逸书

简体逸书
繁体逸書
拼音yì shū
注音ㄧˋ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ì,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逸书指的是书籍或文献,特指珍贵的、难得的书籍。

逸书的意思

逸书 [yì shū]

1. 特指古文《尚书》。因西汉时出自孔子旧宅壁中,未立博士传之,故名。

3. 泛指散佚失传的书籍。

逸书 引证解释

⒈ 特指古文《尚书》。因 西汉 时出自 孔子 旧宅壁中,未立博士传之,故名。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至於 后汉,孔氏 之本遂絶。其有见於经典者,诸儒皆谓之《逸书》。”
宋 欧阳修 《日本刀歌》:“徐福 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章炳麟 《訄书·清儒》:“而 仁和 邵懿辰,为《尚书通义》、《礼经通论》,指《逸书》十六篇、《逸礼》三十九篇为 刘歆 矫造。”

⒉ 泛指散佚失传的书籍。

宋 徐积 《和路朝奉新居》之九:“都无长物垂空橐,却有闲房聚逸书。”
鲁迅 《集外集·选本》:“﹝《世说新语》﹞被 清 代学者所宝重,自然因为注中多有现今的逸书,但在一般读者,却还是为了本文。”


国语词典

逸书 [yì shū]

⒈ 久经散逸的古书。

⒉ 汉武帝末,鲁恭王整修孔子故居时于复壁里所发现的《尚书》篇章。较汉初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二十九篇多出十六篇,号称《古文尚书》。


逸书(yi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逸书是什么意思 逸书读音 怎么读 逸书,拼音是yì shū,逸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逸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