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用 [bìng yòng]
1. 全都使用;一同使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晋 郭璞《江赋》:“咨五才之并用,寔永德之灵长。”《宋史·礼志十一》:“攷国朝之制,祖宗旧讳二字者,皆著令不许并用。”清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戒杀放生》:“要之扶危济困,是君子之存心;而救蚁埋蛇,亦仁人所并用。”并,现写作“并”。刘大白《看月之群》诗之五:“常人只能用眼看月,诗人却能用心看月,看诗人诗里的月,是要眼和心并用的呵!”
并用 引证解释
⒈ 全都使用;一同使用。
引《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
晋 郭璞 《江赋》:“咨五才之并用,寔永德之灵长。”
《宋史·礼志十一》:“攷国朝之制,祖宗旧讳二字者,皆著令不许并用。”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戒杀放生》:“要之扶危济困,是君子之存心;而救蚁埋蛇,亦仁人所并用。”
并,现写作“并”。 刘大白 《看月之群》诗之五:“常人只能用眼看月,诗人却能用心看月,看诗人诗里的月,是要眼和心并用的呵!”
国语词典
并用 [bìng yòng]
⒈ 一起使用。
例如:「手脑并用」。
近齐用
并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姜释义:汉 之 姜肱 与弟 仲海、季江,以孝友著闻,常共卧起,见《后汉书·姜肱传》。后世因称其兄弟三人为“三姜”,并用作兄弟情笃之典。
- 2.
三浴三衅释义: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 3.
三熏三沐释义:⒈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⒉表示虔敬。⒊比喻栽培,提携。
- 4.
三薰三沐释义:⒈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⒉表示虔敬。⒊比喻栽培,提携。
- 5.
三衅三沐释义:衅:以香涂身。 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 6.
三衅三浴释义: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 7.
上卷释义:⒈将头发刷向头顶并用别针或梳子夹住。⒉向上面卷起或收拢。
- 8.
丝带释义:一种以各种结构法(如天鹅绒、缎子、塔夫绸或罗缎的结构法)密织的并用于缀边、装饰或编织的扁平或圆筒窄织品(如丝绸、人造丝、尼龙、棉织品、金银线交织物)
- 9.
丝言释义:《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郑玄 注:“言言出弥大也。”孔颖达 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之言为“丝言”,并用作诏书的代称。
- 10.
两用释义:⒈并用;一起使用。 ⒉两种用法或两种用途。如:两用笔、两用车。
- 11.
并用释义:全都使用;一同使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晋 郭璞《江赋》:“咨五才之并用,寔永德之灵长。”《宋史·礼志十一》:“攷国朝之制,祖宗旧讳二字者,皆著令不许并用。”清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戒杀放生》:“要之扶危济困,是君子之存心;而救蚁埋蛇,亦仁人所并用。”并,现写作“并”。刘大白《看月之群》诗之五:“常人只能用眼看月,诗人却能用心看月,看诗人诗里的月,是要眼和心并用的呵!”
- 12.
乱云皴释义:中国山水画专用技法之一,用含蓄的圆笔中锋,以湿笔皴出山石轮廓,凹处以片状或卷曲之笔密皴,中侧锋并用,也称“云头皴”或“鬼面石”,最后以淡水墨略染,湿勾淡染,迷离的淡墨表现出烟岚轻发的山间早春景色和幽深雄厚的气格,所表现的对象正如郭思形容的“骄阳初蒸,晨光欲动,晓山如翠,晓烟交碧,乍合乍离,或聚或散,变态不定,飘摇缭绕于丛林溪谷间”。
- 13.
五合板释义:一种木制复合板材,厚度大约为5mm,分五层,一层与一层木质的花纹均为交叉排列,并用胶粘结在一起。
- 14.
五德终始释义:战国 末期阴阳家 邹衍 的学说。 指水、木、金、火、土五种物质德性相生相克和终而复始的循环变化,论者并用以推断自然的命运和王朝兴亡的原因。
- 15.
五材释义:⒈亦作“五才”。 五种物质。指金、木、水、火、土。《左传·襄公二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杜预 注:“五材,金、木、水、火、土也。”汉 焦赣《易林·师之解》:“三德五才和合,四时阴阳顺敍,国无咎灾。”原注:“五才,金、木、水、火、土也。”⒉五种物质。指金、木、皮、玉、土。《周礼·冬官·考工记》:“或审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郑玄 注:“此五材,金、木、皮、玉、土。”⒊五种德性。《六韬·龙韬》:“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 16.
信牌释义:即传信牌。宋 仁宗 康定 元年五月,制军中传信牌,传递军中文件时,以为凭信。《宋史·舆服志六》:“传信木牌:先朝旧制,合用坚木朱漆为之,长六寸,阔三寸,腹背刻字而中分之,字云某路传信牌。却置池槽,牙缝相合。又凿二窍,置笔墨,上帖纸,书所传达事。用印印号上,以皮繫往来军吏之项。临阵传言,应有取索,并以此牌为言,写其上。”元 代民事亦用信牌,凡诸管官以公事摄所部,并用信牌。参阅 清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信牌》。
- 17.
包荒释义:⒈包含荒秽。谓度量宽大。《易·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王弼 注:“能包含荒秽,受纳冯河者也。”陆德明 释文:“荒,本亦作‘巟’。”一说包容广大。《说文·川部》“巟,水广也”引《易》作“包巟”。唐 李白《雪谗诗赠友人》:“立言补过,庶存不朽;包荒匿瑕,蓄此烦丑。”明 李东阳《题宋理宗御碑后》:“毋并用君子小人以为包荒,毋兼容衺説正论以为皇极。”王先谦《条陈洋务事宜疏》:“然彼果无挑衅之师,我何妨示包荒之度。”⒉原谅;宽容。明 朱权《荆钗记·合卺》:“如今送姪女临门,首饰房匳,诸事不曾完备,望亲家包荒
- 18.
发髻释义:⒈头发的一种光滑的结、卷或安排,用真发或假发做成。 置于头的后部,尤置于颈背部。⒉通常卷在衬垫物上方并用别针别住的松软发卷。
- 19.
唯光论释义:简而言之,就是用“光”来标志客观实在,并用其内在形式“感光”与“转换光”来表象世界,这种哲学范畴就叫做唯光论。
- 20.
商均释义:舜 之子。 相传 舜 以 商均 不肖,乃使伯 禹 继位。事见《孟子·万章上》、《史记·五帝本纪》。常与 尧 子 丹朱 并用为不肖子之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