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服 [gōng fú]
1. 旧时官吏的制服。
公服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官吏的制服。
引《左传·闵公二年》“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 晋 杜预 注:“偏衣,左右异色,其半似公服。”
《北史·魏纪三》:“﹝ 太和 十年﹞夏四月辛酉朔,始制五等公服。”
《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四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公服,朝廷之服;五等,朱,紫,緋,緑,青。”
《水浒传》第九十回:“宋江、卢俊义 俱各公服,都在待漏院伺候早朝,随班行礼。”
许地山 《女儿心》一:“﹝两夫妇﹞表告了 满洲 诸帝之灵,才退入内堂,把公服换下来。”
国语词典
公服 [gōng fú]
⒈ 官吏的礼服。
引《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吃过了茶,换了公服,四位迎到省牲所去省了牲。」
公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裹圆释义:一口钟的别名。清 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六:“官员公服,亦用一口钟,朔望间以袭补褂。惟蟒袍中不用。一口钟,满洲 谓之呼呼巴,无开禊之袍也。亦名一裹圆。”《红楼梦》第九四回:“且説那日 宝玉 本来穿着一裹圆的皮袄在家歇息。”《老残游记》第六回:“你们把我扁皮箱裹还有一件白狐一裹圆的袍子取出来。”《中国歌谣资料·宣统二年半》:“头顶磨磨盘,身穿一裹圆,宣统 坐天下,不过二三年。”参见“一口鐘”。
- 2.
从省服释义:公服。 《朱子全书·礼四》:“隋煬帝 时,始令百官戎服,唐 人谓之便服,又谓之从省服,乃今之公服也。”《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有大事,与公服间服之”元 胡三省 注:“《五代志》:后周 之制,诸命秩之服曰公服,其餘常服曰私衣。隋唐 以下,有朝服,有公服。朝服曰具服,公服曰从省服。”
- 3.
偏衣释义:两色合成之衣。《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杜预 注:“偏衣,左右异色,其半似公服。”清 洪颐煊《读书丛录》:“《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间色’,偏衣,谓间色不正之衣。”
- 4.
公服释义:旧时官吏的制服。 《左传·闵公二年》“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晋 杜预 注:“偏衣,左右异色,其半似公服。”《北史·魏纪三》:“﹝ 太和 十年﹞夏四月辛酉朔,始制五等公服。”《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四年》载此事,胡三省 注云:“公服,朝廷之服;五等,朱,紫,緋,緑,青。”《水浒传》第九十回:“宋江、卢俊义 俱各公服,都在待漏院伺候早朝,随班行礼。”许地山《女儿心》一:“﹝两夫妇﹞表告了 满洲 诸帝之灵,才退入内堂,把公服换下来。”
- 5.
公裳释义:犹公服。
- 6.
凉衫释义:南宋 士大夫的白色便服。 绍兴 末,诏用 朱熹 言,罢紫衫,以凉衫视事。至 乾道 初年,礼部侍郎 王曮 又以凉衫纯素,似凶服,奏请除乘马道途许服外,馀不得服。自后凉衫只用为凶服。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二》:“近岁京师士人朝服乘马,以黲衣蒙之,谓之‘凉衫’。”《爱日斋丛钞》卷五引 宋 韩元吉《桐阴旧话》:“京师朝例,公服乘马,因中官及班行製褐紬为衫者,施於公服之上,号‘凉衫’……今则遍於天下间,用为吊服。绍兴 末暂罢紫衫,至以凉衫见。”参阅《宋史·舆服志五》。
- 7.
品服释义:古代表示官吏等级的、型制颜色不同的公服。
- 8.
品色衣释义:北周 侍卫官的礼服。 《周书·宣帝纪》:“﹝ 大象 二年三月丁亥﹞詔天臺侍衞之官,皆著五色及红紫緑衣,以杂色为缘,名曰品色衣。有大事,与公服间服之。”
- 9.
国学生释义:古代国学的学生。 《文献通考·学校二》:“﹝ 东晋 孝武 ﹞ 太元 九年……国子祭酒 殷茂 上言:‘臣闻旧制,国学生皆取冠族华胄,比列皇储。而中混杂兰艾,遂令人情耻之。詔虽褒纳,竟不施行。’”《清史稿·礼志十》:“国学生见国子师仪,初见,具名柬,公服诣学,自东阶升堂,北面三揖,师立受。”《孽海花》第三回:“含英社的社友,个个飞黄腾达,入鸞掖,占鰲头,祇剩 曹公坊 一人向隅,至今还是个国学生。”
- 10.
展皂释义:辽 金 职官的黑色公服。
- 11.
展紫释义:辽 金 职官的紫色公服。
- 12.
展裹释义:辽 金 职官公服名。
- 13.
敕黄释义:敕书。用黄纸书写,故名。宋 洪迈《容斋五笔·近世文物之殊》:“绍兴 十二年壬戌,予寓 南山 浄慈,待词科试,见省试官联骑,公服戴帽,不加披衫。每一员以亲事官一人执敕黄行前。”
- 14.
曲领释义:⒈圆领。亦指有圆领的外衣。⒉唐宋职官公服,其制曲领大袖,下施横襴,束以革带,幞头,乌皮靴。自王公至一命之士,通服之。参阅《新唐书·车服志》、《宋史·舆服志五》。
- 15.
朱衣释义:古代绯色的公服,因亦指穿这种公服的职位。
- 16.
朱黻释义:同“朱紱”。《文选·韦孟<讽谏>诗》:“黼衣朱黻,四牡龙旂。”李善 注引 应劭 曰:“朱黻,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以皮为之,古者上公服之。”《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陆机“羇宦”>》:“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人。”李善 注引 郑玄 曰:“茀,太古蔽膝之象。黻与茀古字通。”元 汪元亨《一枝花·闲乐》套曲:“远雕轮,避朱黻。”
- 17.
独科花释义:金﹑元﹑明时一﹑二品官公服上的一种花饰,以花形大小标志官职高下。参阅《金史.舆服志中》﹑《元史.舆服志一》﹑《明史.舆服志三》。
- 18.
私衣释义:犹便服。与公服相对。《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詔天臺侍卫之官,皆著五色及红、紫、緑衣,以杂色为缘,名曰‘品色衣’,有大事,与公服间服之”元 胡三省 注:“《五代志》:后周 之制,诸命秩之服曰公服,其餘常服曰私衣。”
- 19.
紫衣释义:⒈紫色衣服。南朝 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昔紫衣贱服,犹化 齐 风。”元 萨都剌《秋词》:“清夜宫车出 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⒉古代公服。春秋 战国 时国君服用紫。南北朝 以后,紫衣为贵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称。见《新唐书·车服志》、《宋史·舆服志五》。《左传·哀公十七年》:“良夫 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大子使牵以退,数之以三罪而杀之。”杜预 注:“紫衣,君服。三罪,紫衣、袒裘、带剑。”唐 韩愈《李公墓志铭》:“天子使贵人持紫衣金鱼以赐,居三年,州称治。”⒊借指贵官
- 20.
罗襕释义:古代丝制公服。按官品的高下,有紫襴、绯襴、绿襴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