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 [gōng rén jiē jí]
1. 为挣工资而被雇用、通常从事体力劳动者的阶级; 亦指这些工人组成的社会阶级、等级或阶层。
英[working class;]
工人阶级 引证解释
⒈ 亦称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指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受资产阶级剥削的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人坑释义:谓丛葬尸骸之处。宋 王巩《甲申杂记》:“熙寧 八年,饿莩无数,作万人坑。”《人民日报》28:“这四华里长的‘万人坑’,盛不下帝国主义、资本家、封建把头的罪和恶,装不下我们工人阶级的仇和恨。”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释义:简称中国。1949年10月1日建立。首都北京,国旗是五星红旗,国徽为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邻朝鲜,北邻俄罗斯、蒙古,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邻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邻缅甸、老挝、越南。东南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和南海。隔海与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相望。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人口
- 3.
中国共产党释义: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921年7月成立于上海。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又继续领导人民,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9年6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经过党的第
- 4.
主体释义:⒈事物的主要部分: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是国家的主体。 中央的十层大厦是这个建筑群的主体。⒉哲学上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见〖客体〗⒊法律上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见〖客体〗
- 5.
二七大罢工释义:京汉铁路工 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压迫的政治大罢工。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 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军阀吴佩孚武力阻挠。4日全路举行总罢工。7日吴佩孚在郑州、江 岸、长辛店等地对工人实行血腥镇压,造成二七惨案。江岸铁路工人领袖林祥谦壮烈牺牲,罢工领导人 施洋慷慨就义。罢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力量,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和组 织能力。
- 6.
五一国际劳动节释义:简称五一节、劳动节。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城市35万工人举行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罢工取得胜利。为纪念美国工人的这次罢工斗争,1889年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决定以象征工人阶级团结、斗争、胜利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
- 7.
产业工人释义:在现代工业生产部门中劳动的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力和骨干,最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
- 8.
人民代表大会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前者是国家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后者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其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原选举单位和选民,有权监督和依照法律的规定随时撤换自己选出的代表。
- 9.
人民民主专政释义: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它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了两个性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个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负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 10.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释义: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广泛联盟。 参见〔统一战线〕
- 11.
六月起义释义:法国1848年革命期间巴黎工人阶级举行的武装起义。 法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迫于工人压力,开办“国家工厂”,收容失业工人。但另一方面又暗中积聚力量,阴谋打击工人阶级。6月22日,政府下令解散国家工厂,失业工人走投无路。次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并提出建立“民主与社会共和国”的口号。26日,起义失败。马克思称这次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
- 12.
列宁释义: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原姓乌里扬诺夫)(1870—1924)马克思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俄国共产党和苏联的主要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17岁参加学生革命运动,18岁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1894年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和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任务。1895年建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903年在俄国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以后,又领导俄国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武装
- 13.
刹手锏释义:即杀手锏。 锏术中的绝招。后用以比喻最厉害的一手。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四:“他将 大獒 和 水蛟 收进死囚牢,便是他们当县官的刹手锏。”刘宾雁《一个人和他的影子·又一次坠落》:“‘不对,’对方还有刹手锏:‘你还用黄色的东西毒害工人阶级!’”
- 14.
国体释义:⒈表明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⒉国家的体面。
- 15.
国徽释义:代表一个国家的标志。中国的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它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尊严。
- 16.
工人运动释义:通常指在资本主义社会或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工人阶级反对本国或外国的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争取解放的革命运动。 多采取经济罢工、政治罢工、游行示威等形式。
- 17.
工人阶级释义: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靠工资收入为生,从事生产的劳动者所组成的阶级。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受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阶级;在中国,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富于革命的彻底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阶级。
- 18.
工会释义: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是在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以后在其他国家相继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会,是共产党和政府联系工人的纽带,在社会主义民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 19.
工农联盟释义: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在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联合。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天然的和可靠的同盟军,只有在工人阶级领导下才能得到解放。而工人阶级也只有和农民结成坚固的联盟,才能领导革命到达胜利。工农联盟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
- 20.
工联主义释义:也称“工会主义”。 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19世纪中叶流行于西欧和美国。主张阶级合作,把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看成是工人运动的唯一目的,反对工人阶级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