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附 [nián fù]
1. 黏性的东西附着在其他物体上。
黏附 引证解释
⒈ 黏性的东西附着在其他物体上。
国语词典
黏附 [nián fù]
⒈ 黏贴附著。
例如:「请将照片黏附于申请书上,送交指定部门办理。」
黏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侵袭素释义:细菌感染时,黏附于细胞上,除少数定植的细菌在表面引起局部感染外,大部分细菌还会侵入细胞内并扩散到其他的细胞、组织或全身而引起侵袭性感染。
- 2.
壁虎释义: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端扩展,有黏附能力,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旧称守宫。
- 3.
沾凝释义:⒈同“霑凝”。 ⒉黏附凝聚。
- 4.
贴伏释义:⒈紧贴着;黏附着。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梁彦》:“物缘袜而上,渐至股际。捉衣而撼摆之,黏据不可下。顷入衿底,爬抓腰胁。大惧,急解衣掷地。捫之,物已贴伏腰间,推之不动,掐之则痛,竟成赘疣。”秦牧《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平时我们在海鲜市场上看到鲽鱼(比目鱼),我原猜想这种扁扁的像一只鞋底的鱼一定是贴伏在海底,行动极不灵活的。”王西彦《鱼鬼》:“塘水一寸一寸地低落了,塘塍边描绘出明显的年轮一般的纹圈,水草层次分明地贴伏在污泥里。”⒉服帖;顺从。徐志摩《<醒世姻缘传>序》:“在它的跟前,一切伦理的道德的
- 5.
贴黄释义:⒈唐代诏敕用黄纸,凡有更改,仍用黄纸贴在上面,叫做“贴黄”。 ⒉宋代奏札意有未尽,摘要另书于后,叫做“贴黄”。⒊明清时摘取奏疏中要点,黏附在奏疏后面,叫做“贴黄”。
- 6.
霑滞释义:黏附。
- 7.
飘尘释义:一种粉尘颗粒。直径在10微米以下。常自锅炉和其他粉尘作业场所排出,排出后在空气中长时间漂浮。有的可随呼吸黏附于人的肺部,危害很大,是污染环境的物质之一。
- 8.
黏惹释义:黏附着;牵连着。
- 9.
黏贴释义:⒈黏附张贴。 ⒉比喻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