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 [tuì wèi]
1. 最高统治者让出统治地位。
例光绪皇帝被迫退位了。
英[ abdicate; give up the throne; ]
2. 泛指退出原有的职位或地位。
例老部长退位了,新部长还没到任。
英[ resign; ]
退位 引证解释
⒈ 退离所任的职位。
引《东观汉记·刘昆传》:“昆 老退位,以二千石禄终其身。”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廖(马廖 )等不得已,受封爵而退位归第焉。”
⒉ 特指帝王让位。
引老舍 《四世同堂》十一:“他看见了 清 朝的皇帝怎样退位,和接续不断的内战。”
冰心 《晚晴集·我的故乡》:“我们从 伦敦 的雾, 中国 和 英国 的小说、诗歌,一直谈到当时 英国 的 英王 退位和 中国 的‘西安事变’。”
国语词典
退位 [tuì wèi]
⒈ 辞退职位。
引《后汉书·卷一〇·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廖等不得已,受封爵而退位归第焉。」
近逊位
反登位 即位 进位
退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丧匕鬯释义:《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孙星衍 集解引 郑玄 曰:“雷发声,闻于百里,古者诸侯之象。诸侯之教令,能警戒其国内,则守其宗庙社稷,为之祭主,不亡匕与鬯也。”匕、鬯,古代祭祀宗庙用物,借指宗庙祭祀。后以“不丧匕鬯”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堵,不废宗庙祭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蔡专使元培代表布告全国文》:“袁公 之威望,与其旧部将士之忠义,方 清 摄政王解职,及 清 帝退位,至危逼之时期,尚能镇摄全京,不丧匕鬯;至於今日,復何疑虑!”
- 2.
不退位释义:不退位指司天之气异常,当值司天之气在气节时序已到,而不让位于新司天之气,使气候异常,对人的健康有一定影响。
- 3.
反法同盟释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执政时期,英国和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结成的武装干涉法国的反动同盟。从1793-1815年间,前后共有七次,最终拿破仑战败退位。
- 4.
太上皇释义:⒈皇帝的父亲的称号,特称把皇位让给儿子而自己退位的皇帝。⒉比喻在幕后操纵,掌握实权的人。
- 5.
宗社党释义:辛亥革命爆发后,清 朝皇族中的顽固分子 良弼、溥伟、铁良 等结成集团,反对 清 帝退位及与革命政府议和,企图保存 清 皇朝的统治,被称为“宗社党”。
- 6.
德寿宫释义:宋 宫名。原为 绍兴 十五年 宋高宗 钦赐给 秦桧 的大宅,并有 高宗 亲笔题额“一德格天之阁”,后改名为“德寿宫”。绍兴 三十一年 高宗 退位后常居于此。故址在今 浙江 杭州 望仙桥 东。宋 张仲文《白獭髓》:“秦檜 师垣 故第,即今之 德寿宫,西有 望仙桥,东有 升仙桥。”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高宗 在 德寿宫,每进膳,必置匙筯两副,食前多品,择取欲食者,以别筯取置一器中,食之必尽,饭则以别匙减而后食。吴后 尝问其故,对曰:‘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亦省称“德寿”。明 田汝成《西湖
- 7.
护国运动释义:也叫反袁运动。 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称帝,激起全国人民反对。孙中山领导中华革命党在沿海各省积极开展讨袁斗争。25日云南蔡锷等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通电迫袁退位。同时北洋军主要将领也乘机要挟袁交出权力,袁的统治迅速瓦解。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6月病死,护国运动结束。
- 8.
法兰西第一帝国释义:1804年由拿破仑一世建立的君主专制国家。帝国除法国外,还包括今荷兰、德国、意大利等国部分领土,拿破仑家族中的一些成员还统治过意大利王国、西班牙王国、那不勒斯王国等国。1814年拿破仑战败退位。1815年3月复位,建立百日王朝,同年6月滑铁卢战役后再次退位,帝国覆亡。
- 9.
溥仪释义:(1906—1967)即宣统帝。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氏,满族。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退位。1917年张勋复辟,拥其复出为帝,仅十二天即告失败。1924年被冯玉祥国民军赶出皇宫,避居天津日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下潜往东北。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任执政,后称皇帝,改元康德。1945年日本投降,被苏联军队俘虏。1950年移交中国政府,1959年获特赦释放,1961年任全国政协委员、文史馆馆员。1967年在北京病故。著有《我的前半生》。
- 10.
滑铁卢战役释义:1815年6月欧洲反法联军在比利时滑铁卢最终击溃法皇拿破仑一世军队的战役。拿破仑因此被迫退位。拿破仑帝国彻底覆灭。参见〔百日王朝〕
- 11.
百日王朝释义:拿破仑一世第二次统治法国的短暂王朝。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率军进入巴黎,重新登上皇位。后因败于欧洲第七次反法联军而再次退位。这次拿破仑重新登上皇位到被迫退位共约一百天,史称百日王朝。
- 12.
让贤释义:把职位让给有才干的人:退位让贤。
- 13.
训政释义:⒈旧时皇帝退位为太上皇,嗣皇帝仍须禀承训示处理大政,或皇太后垂帘听政,皆谓之“训政”。清 朱珪《<御制毓庆宫记>恭跋》:“丙辰元日,重光重轮,授璽於我皇上,以 毓庆宫 为重华之协,训政、听政者三年,所谓继德者如是之久而化成也。”清 黄遵宪《感事》诗:“授受元辰纪上仪,帝尧 训政典留貽。”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下:“孝钦太后 重出训政,引见迟至黎明,则微露倦勤意矣。”⒉指 孙中山 提出的建立“民国”程序的第二阶段。他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主张在训政阶段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
- 14.
辛亥革命释义:推翻清朝政府、结束封建帝制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各省响应,革命风暴席卷全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2月十七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次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孙中山被迫辞职,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职位。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旧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 15.
逊避释义:⒈退让;退避。⒉退位;禅让。
- 16.
逼宫释义:指大臣强迫帝王退位。也泛指强迫政府首脑辞职或让出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