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名释义:不直呼其名,表示优礼或尊重之意。《后汉书·梁冀传》:“冀 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謁赞不名。”《隋书·恭帝纪》:“﹝ 义寧 ﹞二年春正月丁未,詔 唐王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载此事,胡三省 注云:“凡朝会赞拜,则曰某官某;不名,亦殊礼也。”清 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一:“公(魏文清)清风俭德,至今乡里犹称道勿衰,呼为 魏老尚书 而不名。”
- 2.
两珥释义:指日、月两旁的光晕。 古代认为是灾变的征兆。《宋书·五行志五》:“晋愍帝 建武 元年正月庚子,白虹弥天,三日并照,日有重晕,左右两珥。”《隋书·天文志下》:“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天下大战。”《宋史·钦宗纪》:“﹝ 靖康 元年二月﹞丁未,日有两珥。”
- 3.
元二释义:⒈元年二年。汉 王充《论衡·恢国》:“孝明 天崩,今上嗣位,元二之间,嘉德流布,三年 零陵 生芝草五本,四年甘露降五县,五年芝復生,六年黄龙现。大小凡八。”⒉古代术数语。谓一元之中,有天地二厄,即阳九与百六。后因以指灾年,厄运。《金石萃编·汉司隶校尉杨孟文颂》:“中遭元二,西 夷 虐残,桥梁断絶。”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丙午丁未》:“按阳九、百六,元二之説,自 汉 以来即有之。而丙午丁未,为国家厄会,则其説实创自 宋 人。”
- 4.
八专释义:术数用语。阴阳家以丁未、己未、庚申、甲寅、癸丑五天为八专日,因为是八支中的专日,故称为“八专日”。清·允禄《协纪办方·卷五·八专》:“曾门经曰:‘八专日忌出军、嫁娶。丁未、己未、庚申、甲寅、癸丑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一回》:“可可的那十六日是个上好吉日:煞贡、八专、明堂、黄道、天贵、凤辇,都在这一日里边,正正的一个剃头的日子。”
- 5.
六丁释义: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
- 6.
六丁六甲释义:道教神名。 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是阴(女)神,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阳(男)神,为天帝所役使,能制服鬼神。
- 7.
厄会释义:众灾会合。犹言厄运。汉 班彪《王命论》:“故虽遭罹厄会,窃其权柄,勇如 信 布,彊如 梁 籍,成如 王莽,然卒润鑊伏鑕,烹醢分裂。”晋 葛洪《神仙传·老子》:“人生各有厄会,到其时,若易名字,以随元气之变,则可以延年度厄。”前蜀 杜光庭《骆将军醮词》:“臣窃虑列宿五行,缠次有照临之咎,九宫三命,阴阳有厄会之期,以此忧兢,恐成灾厄。”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丙午丁未》:“按:阳九、百六、元二之説,自 汉 以来即有之。而丙午丁未,为国家厄会,则其説实倡自 宋 人。”
- 8.
坚卧释义:⒈谓按兵不动。《汉书·周勃传》:“夜,军内惊,内相攻击扰乱,至於帐下。亚夫 坚卧不起。顷之,復定。”《后汉书·王霸传》:“贼復聚众挑战,霸 坚卧不出,方饗士作倡乐。茂 雨射营中,中 霸 前酒樽,霸 安坐不动。”⒉谓坚不出仕,隐居。宋 王禹偁《西京谢上表》:“虑坚卧以要君,遂力疾而受命。”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一·宰相出山》:“近年 王太仓,甲午以首揆得请,丁未再召当国,坚卧者五年,终不出,以至殁。”《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小弟坚卧烟霞,静听好音。”
- 9.
大侵释义:亦作“大祲”。严重歉收,大饥荒。《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谓之大侵。”范宁 注:“侵,伤。”杨士勋 疏:“大侵者,大饥之异名。”唐 柳宗元《贞符》:“岁丁大侵,人以有年。”元 龚辙《逃荒别》诗序:“丁未大祲,殍殣蔽野。”
- 10.
安服释义:⒈习惯而自然地实行。 《汉书·谷永传》:“起居有常,循礼而动,躬亲政事,致行无倦,安服若性。”颜师古 注:“安心而服行之,如天性自然也。”⒉安定顺服。晋 荀勗《为晋文王与孙皓书》:“是故大必字小,小必事大,然后上下安服,群生获所。”邓慕韩《丁未黄冈举义记》:“在旧都司署成立军政府,布告安民,市廛不惊,四民安服。”
- 11.
宝鼎释义:⒈古代的鼎。原为炊器,后以为政权的象征,故称宝鼎。《大盂鼎》:“盂 用对王休,用乍(作)且(祖)南公 宝鼎。”《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获宝鼎,迎日推筴。”《汉书·吾丘寿王传》:“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 汉,乃 汉 宝,非 周 宝也。”《旧唐书·玄宗纪上》:“丁未 眉州 鼎皇山 下 江水 中得宝鼎。”明 宋讷《壬子秋过故宫》诗:“宝鼎百年归 汉 室,锦帆终古似 隋 家。”⒉香炉。因作鼎形,故称。清 陈维崧《百字令·雨窗怀松之南水》词:“宝鼎香焦,画廊花瘦,阮又无心摘;茶烟颺起,细煎花乳翻
- 12.
屈志释义:谓曲意迁就,抑制意愿。《楚辞·九章·思美人》:“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李弘度 常叹不遇,殷扬州 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南朝 梁武帝《征庾詵庾承先诏》:“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邹鲁《丁未镇南关之役》:“然时不我与,屈志事仇,食其禄有年矣。”
- 13.
怨谤释义:怨恨非议。 《墨子·尚贤中》:“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谤在下。”《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君炕阳而暴虐,臣畏刑而柑口,则怨谤之气发於謌謡,故有诗妖。”宋 陆游《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怀》诗:“怨谤相乘真市虎,技能已尽似 黔 驴。”《明史·刘健传》:“内贼纵横,外寇猖獗,财匱民穷,怨谤交作。”老舍《赵子曰》第十九:“亲热的时候呢,也别忘了互相规正;冷淡的时候呢,也不必彼此怨谤。”
- 14.
戒勖释义:告诫勉励。 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三:“太平兴国 八年三月丁未,詔应京朝官受任於外,并州县幕职官朝辞,并於閤门宣旨戒勗,以其词著之坐右。”
- 15.
捏码释义:谓买卖双方以捏手表示数字进行讨价还价。赵树理《三里湾·回驴》:“这时候,给 丁未 的驴当卖主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李林虎 正和他对着袖口捏码,小孩摇着头说:‘不卖!不卖!’”亦称“捏码子”。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五章:“渭原县 和 西安市 来的粮客,却到处蹲下去和牙家捏码子。”
- 16.
暗纠释义:暗中举发。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己丑词林》:“陶 居家最久,丁未年以房师 李晋江 故,忽被暗纠,云座主復推座主,门生復及门生,人皆疑骇。”
- 17.
泛櫂释义:亦作“泛櫂”。亦作“泛棹”。泛舟。唐 杨衡《送孔周之南海谒王尚书》诗:“泛櫂若流萍,桂寒山更青。”清 缪艮《泛湖偶记》卷二:“丁未夏,予泛棹 西泠桥 畔。”
- 18.
淫昏释义:极度昏庸;淫乱昏愦。《书·多方》:“有夏 诞厥逸,不肯慼言于民,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孔 传:“言 桀 乃大为过昏之行,不能终日劝於天之道。”《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丁未,行幸 长安”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不欲使千室之邑忠信贞良与夫淫昏之党,共受涂炭。”宋 司马光《和王介甫<巫山高>》:“安肯来从 楚国 君,凭依梦寐为淫昏。”《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四年》:“邕州 俗尚淫祀,被病者不敢治疗,但益杀鸡豚,徼福于淫昏之鬼。”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中国 的阔人诚然很多淫
- 19.
火羊释义:古代以干支配五行、五色及十二生肖以纪年,丁为火,未属羊,“火羊”指丁未年。逢这一年多生变乱,因以“火羊”指国家发生灾祸。元 张宪《金柜书》诗:“太平天子著龙衣,定策元勋不敢非;艺祖 有灵君莫急,朱牌金字火羊飞。”参阅 宋 柴望《丙丁龟鉴》。
- 20.
熊蹯释义:熊掌。 《左传·文公元年》:“十月,以宫甲围 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縊。”三国 魏 曹植《名都篇》:“膾鲤臇胎鰕,寒鳖炙熊蹯。”宋 陆游《东窗偶书》诗之二:“万事何曾有速淹,熊蹯鱼腹自难兼。”清 赵翼《食田鸡戏作》诗:“由来雋味在翘肖,何用猩唇貛炙熊蹯胹。”参见“熊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