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旁通 旁通的意思
pángtōng

旁通

简体旁通
繁体
拼音páng tōng
注音ㄆㄤˊ ㄊㄨ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áng bàng,(1) 左右两侧。【组词】: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2) 其他,另外。【组词】: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3) 广,广泛。【组词】:旁征博引。(4) 邪、偏。【组词】:旁门左道。(5)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组词】:偏旁。竖心旁儿。 ◎ 古同“傍”,靠。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基本含义

指旁边的通路也能通行,比喻通达事理或见解高明。

旁通的意思

旁通 [páng tōng]

1. 遍通,广泛通晓。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易·乾》
足下旁通,多可而少怪。——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触类旁通。

[know widely;]

旁通 引证解释

⒈ 遍通;广泛通晓。

《易·乾》:“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孔颖达 疏:“言六爻发越挥散,旁通万物之情也。”
唐 元稹 《李拭授宗正卿等制》:“僉以 虔度 文学儒素,旁通政经,执宪南臺,挺直不挠。”
宋 文天祥 《跋李景春<绍兴万言书稿>》:“惟我 高宗皇帝 仁厚惻怛,勤求民瘼,是以旁通下情。”
叶圣陶 《倪焕之》十:“生命的秘奥,万物的消息,也将触类而旁通。”


国语词典

旁通 [páng tōng]

⒈ 曲尽其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


旁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侧修释义:犹言触类旁通。
    • 2.
      旁通曲畅释义:普遍通达。 亦作“旁通曲鬯”。
    • 3.
      旁通曲鬯释义:普遍通达。 同“旁通曲畅”。
    • 4.
      横通释义:旁通。
    • 5.
      洞瞩释义:明察。 《明史·谭纶王崇古等传赞》:“书疏往復,洞瞩机要。”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明达乎事情,周知乎物类,洞瞩乎幽隐,而旁通乎民志。”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故今之所贵所望,在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之士,洞瞩幽隐,评隲文明。弗与妄惑者同其是非。”
    • 6.
      物类释义:⒈万物,各类的物。《荀子·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列子·周穆王》:“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於天地,应於物类。”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盖以明达乎事情,周知乎物类,洞瞩乎幽隐,而旁通乎民志。”⒉物的同类,同类。汉 东方朔《七谏·谬谏》:“音声之相和兮,物类之相感也。”王逸 注:“言鸟兽相呼,云龙相感,无不应其类而从其耦也。”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郊 常池上弹蕤宾调,忽闻芰荷间有物跳跃出岸,乃方响一片。有知者识是蕤宾铁也。指拨精玅,致律吕相应,物类相感耳。”清 黄景仁《啼乌仁》:“明知无益
    • 7.
      统绪释义:⒈头绪;系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明 宋濂《丽水黄府君墓志铭》:“习‘五经’约知其説,尤深於《易》,旁通诸家言,目别汇分,咸得其统绪。”清 恽敬《姚江学案书后一》:“若夫守陈腐之言,循迂僻之行,耳不闻先儒千百年之统绪,目不见士大夫四海之渊源。”⒉指皇室世系。宋 司马光《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公上言,比者陛下皇子继天,宫坊虚位,立嗣之义,礼有明文,愿陛下深思祖宗统绪之重,歷选宗室宜为嗣者。”《明史·怀献太子见济传》:“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统绪之传,宜归圣子。”《
    • 8.
      触通释义:见“触类旁通”。
    • 9.
      郑学释义:⒈指经学中的 东汉 郑玄 学派。 《隋书·经籍志一》:“梁、陈,郑玄、王弼 二注,列於国学,齐 代,唯传 郑 义,至 隋,王 注盛行,郑 学浸微。”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郑学》:“郑君 尽注三《礼》,发挥旁通,遂使三《礼》之书合为一家之学,故直断之曰:‘《礼》是 郑 学’。”清 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中衰时代》:“汉 时经有数家,家有数説,学者莫知所从;郑君 兼通今古文,沟合为一;於是经生皆从 郑氏,不必更求各家。郑 学之盛在此,汉 学之衰亦在此。”⒉泛指经学。清 赵翼《王西庄光禄挽诗》“遍收 汉 末遗文
    • 10.
      鈌云剑释义:刺穿云层的利剑。比喻匡合天下的本领。语本《庄子·说剑》:“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絶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成玄英 疏:“夫以道为剑,则无所不包,故上下旁通莫能碍者,浮云地纪岂足言哉?”宋 梅尧臣《正仲见赠依韵和答》:“既无鈌云剑,身世遭黮黭。”
    • 11.
      齐驱释义:⒈驱马并进。 唐 元稹《缚戎人》诗:“缘边饱餧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⒉并肩驱驰。比喻才力相等。唐 张说《让兵部尚书平章事表》:“臣颇与二子齐驱,然校德考年,彼皆有一日之长。”唐中宗《授韦嗣立黄门侍郎制》:“芝兰并秀,见 谢 砌之阶庭;麒麟齐驱,有 刘 山之昆季。”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其《禹贡长笺》,旁通曲证,亦几与 胡氏《锥指》齐驱。”

旁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侧修释义:犹言触类旁通。
    • 2.
      旁通曲畅释义:普遍通达。 亦作“旁通曲鬯”。
    • 3.
      旁通曲鬯释义:普遍通达。 同“旁通曲畅”。
    • 4.
      横通释义:旁通。
    • 5.
      洞瞩释义:明察。 《明史·谭纶王崇古等传赞》:“书疏往復,洞瞩机要。”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明达乎事情,周知乎物类,洞瞩乎幽隐,而旁通乎民志。”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故今之所贵所望,在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之士,洞瞩幽隐,评隲文明。弗与妄惑者同其是非。”
    • 6.
      物类释义:⒈万物,各类的物。《荀子·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列子·周穆王》:“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於天地,应於物类。”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盖以明达乎事情,周知乎物类,洞瞩乎幽隐,而旁通乎民志。”⒉物的同类,同类。汉 东方朔《七谏·谬谏》:“音声之相和兮,物类之相感也。”王逸 注:“言鸟兽相呼,云龙相感,无不应其类而从其耦也。”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郊 常池上弹蕤宾调,忽闻芰荷间有物跳跃出岸,乃方响一片。有知者识是蕤宾铁也。指拨精玅,致律吕相应,物类相感耳。”清 黄景仁《啼乌仁》:“明知无益
    • 7.
      统绪释义:⒈头绪;系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明 宋濂《丽水黄府君墓志铭》:“习‘五经’约知其説,尤深於《易》,旁通诸家言,目别汇分,咸得其统绪。”清 恽敬《姚江学案书后一》:“若夫守陈腐之言,循迂僻之行,耳不闻先儒千百年之统绪,目不见士大夫四海之渊源。”⒉指皇室世系。宋 司马光《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公上言,比者陛下皇子继天,宫坊虚位,立嗣之义,礼有明文,愿陛下深思祖宗统绪之重,歷选宗室宜为嗣者。”《明史·怀献太子见济传》:“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统绪之传,宜归圣子。”《
    • 8.
      触通释义:见“触类旁通”。
    • 9.
      郑学释义:⒈指经学中的 东汉 郑玄 学派。 《隋书·经籍志一》:“梁、陈,郑玄、王弼 二注,列於国学,齐 代,唯传 郑 义,至 隋,王 注盛行,郑 学浸微。”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郑学》:“郑君 尽注三《礼》,发挥旁通,遂使三《礼》之书合为一家之学,故直断之曰:‘《礼》是 郑 学’。”清 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中衰时代》:“汉 时经有数家,家有数説,学者莫知所从;郑君 兼通今古文,沟合为一;於是经生皆从 郑氏,不必更求各家。郑 学之盛在此,汉 学之衰亦在此。”⒉泛指经学。清 赵翼《王西庄光禄挽诗》“遍收 汉 末遗文
    • 10.
      鈌云剑释义:刺穿云层的利剑。比喻匡合天下的本领。语本《庄子·说剑》:“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絶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成玄英 疏:“夫以道为剑,则无所不包,故上下旁通莫能碍者,浮云地纪岂足言哉?”宋 梅尧臣《正仲见赠依韵和答》:“既无鈌云剑,身世遭黮黭。”
    • 11.
      齐驱释义:⒈驱马并进。 唐 元稹《缚戎人》诗:“缘边饱餧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⒉并肩驱驰。比喻才力相等。唐 张说《让兵部尚书平章事表》:“臣颇与二子齐驱,然校德考年,彼皆有一日之长。”唐中宗《授韦嗣立黄门侍郎制》:“芝兰并秀,见 谢 砌之阶庭;麒麟齐驱,有 刘 山之昆季。”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其《禹贡长笺》,旁通曲证,亦几与 胡氏《锥指》齐驱。”

旁通造句

1.你能触类旁通,才想得出这样的答案。

2.如果真正掌握了这一课老师讲的内容,那么你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只要稍微指导,她便可触类旁通,真是孺子可教耶!

4.为了活用知识,务求触类旁通,不必硬记死背。

5.我们要掌握一些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

6.从我过去的经验触类旁通,也可推出这件事情的因由。

7.小红学习起来总是能触类旁通,从不读死书。

8.知识广博的人,对一般事理,都能触类旁通,不必事事要人解说。

9.无论学习什么,都要会触类旁通,这样学起来才不会吃力。

10.他对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触类旁通,什么都难不倒他。

11.我依据老师的解说,触类旁通,解决了许多问题。

12.在学习上我们要一隅三反,才能触类旁通

13.要正确使用“触类旁通”这个成语。

14.原来这些招式,和他原来所学的拳法相近,更何况今遇明师指点,他更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步惊人。

15.如果懂得这点,其它的就可以触类旁通了。

16.出这种思考性题目,就是要增加同学触类旁通的能力。

17.学习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8.这样,阅读古书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9.我们学习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0.学数学、物理、化学也是一样,只要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旁通(pangt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旁通是什么意思 旁通读音 怎么读 旁通,拼音是páng tōng,旁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旁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