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 [lùn shī]
1. 指精通论(阿毗达磨)藏或论释佛教经义的僧人。
论师 引证解释
⒈ 指精通论(阿毗达磨)藏或论释佛教经义的僧人。
引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惟论师雅量清高,抑扬大义,方欲挫异部,立本宗业也,如何降年不永!”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四节:“自 玄奘 西游,徧礼 戒智 诸论师,受法而归。”
《新华文摘》1982年第6期:“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
论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佛音释义:小乘佛教的论师。
- 2.
吠日释义:喻少见多怪。语本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僕往闻 庸 蜀 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清 薛雪《一瓢诗话》三十:“若一味率执己见,未免有吠日之誚。”
- 3.
吠雪释义:岭 南少雪,狗见之而吠。喻少见多怪。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前六七年,僕来南,二年冬,幸大雪,踰 岭 被 南越 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宋 杨万里《荔枝歌》:“粤 犬吠雪非差事,粤 人语冰夏虫似。”宋 陆游《秋夜读书有感》诗:“南犬固应多吠雪,夏虫那得解知冰。”
- 4.
掉以轻心释义:用轻率的 漫不经心的态度来对待事情。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
- 5.
摄论宗释义:佛教早期学派之一。以传习弘扬《摄大乘论》为旨立宗,后世也称摄论师。盛行于 陈隋 之际,至 唐 玄奘 学派兴起,逐渐衰微绝传。
- 6.
蜀犬吠日释义: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后用“蜀犬吠日”比喻少见多怪。吠:狗叫。
- 7.
论藏释义:佛教三藏之一。 指佛以自问答的方式论辨法相为经,佛弟子及诸菩萨又据此解释经义、论辨法相的有关著作。梵名阿毘达磨藏,义译为“论藏”。《新华文摘》1982年第6期:“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参见“三藏”。
- 8.
退飞释义:亦作“退蜚”。 谓鸟飞遇风而退缩不进。《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飞过 宋 都。”杜预 注:“鷁,水鸟,高飞遇风而退。”《史记·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风疾也。”后用以比喻畏缩后退。隋 伊式《送晋熙公别诗》:“太行 君失路,扶摇我退飞。”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滥波国》:“﹝王﹞乃招集异学德业高深者百人……重下令曰:‘外道论师并俊英也,沙门法众宜善宗义,胜则崇敬佛法,负则诛戮僧徒。’於是 如意 詰诸外道,九十九人已退飞矣;下席一人,视之蔑如也。”唐 黄滔《答陈磻隐论诗书》:“是时 张乔、许彬、林希、刘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