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掌 [fēn zhǎng]
1. 分管。
分掌 引证解释
⒈ 分管。
引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侍中,左蝉右貂,本 秦 丞相史,往来殿中,故谓之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属。”
《晋书·职官志》:“尚书郎, 西汉 旧置四人,以分掌尚书。”
《蔡廷锴自传·革命失败》:“以 李济深 为主席,下设政治、军事、财政、文化、外交五委员会,分掌军事、财政各事宜。”
国语词典
分掌 [fēn zhǎng]
⒈ 分别职掌。
引《三国演义·第七回》:「绍入冀州,以馥为奋威将军,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尽夺韩馥之权。」
分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铨释义:唐 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 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新唐书·选举志下》:“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銓,尚书、侍郎分主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选人先遭涂毁文书者,令三銓止除诈伪,余復旧规。”胡三省 注:“《唐六典》:‘吏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以三銓分其选:一曰尚书銓,二曰中銓,三曰东銓。或云吏部东西銓并流外銓为三銓。’”按,唐 乾元 中侍郎
- 2.
上第释义:⒈上等;第一。《后汉书·梁冀传》:“其四方调发,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於 冀。”李贤 注:“上第,第一也。”唐 李华《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关外诸侯,公为上第,由是分掌选署,仕进之族知劝焉。”⒉考试成绩中的第一等。《后汉书·献帝纪》:“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餘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新唐书·选举志上》:“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清 吴伟业《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君也读书致上第,传家翰墨閒游戏。”⒊及第
- 3.
二十四司释义:⒈对古代中央六部每部分设四司的统称。其制始于隋,统辖于尚书省,唐因之,各司名称不尽相同。⒉对隋炀帝时宫中六局每局各设四司的统称。分掌宫中诸事。
- 4.
五案释义:⒈古代的一种杂技。 《南齐书·乐志》:“江 左 咸康 中,罢紫鹿、跂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絶倒、五案等伎。”《魏书·乐志》:“﹝ 天兴 ﹞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跳丸、五案以备百戏。”⒉宋 代户部分掌的五种政事。《宋史·职官志二》:“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二曰上供案,三曰修造案,四曰麴案,五曰衣粮案。”
- 5.
八案释义:宋 代三司中度支使所分掌的八项政务。
- 6.
六官释义:《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政,称六官或六卿。
- 7.
六相释义:⒈传说辅佐黄帝的六臣: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分掌天地四方。⒉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 8.
分司释义:⒈分掌;分管。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然后沿才受职,揆务分司。是以五正置於 朱宣,下民不忒。”⒉唐 宋 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唐 白居易《达哉乐天行》:“达哉达哉 白乐天,分司 东都 十三年。”宋 陆游《简邻里》诗:“独坐空斋如自讼,小鎸残俸类分司。”⒊明 清 于盐运司下设分司,为管理盐务的官员。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作碱》:“凡地碱煎盐,除 并州 末盐外,长芦 分司地土人,亦有刮削煎成者。”《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随即是盐院来拜,盐道来拜,分司来拜,扬州 府来拜
- 9.
十经释义:⒈十部儒家经典。《宋书·百官志上》:“国子祭酒一人,国子博士二人,国子助教十人。《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官》、《仪礼》、《春秋左氏传》、《公羊》、《穀梁》各为一经,《论语》、《孝经》为一经,合十经。助教分掌。”⒉指五经五纬,即《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及《诗纬》、《书纬》、《礼纬》、《易纬》、《春秋纬》五纬。《南史·隐逸传上·周续之》:“续之 年十二,诣 宁 受业。居学数年,通五经、五纬,号曰十经,名冠同门,称为 颜子。”
- 10.
户税释义:按户征收的赋税。汉 代除收人口税外,每户每年须出户赋二百钱。汉 末 曹操 平 袁绍,定每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北魏 献文帝 按民户资产多寡征税,唐 宋 亦采用之。《新唐书·懿宗纪》:“﹝ 咸通 四年﹞七月……免 安南 户税、丁钱二岁。”《宋史·职官志二》:“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二曰上供案,三曰修造案,四曰麴案,五曰衣粮案。”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三》。
- 11.
执虎子释义:《汉官仪》卷上:“侍中,左蝉右貂,本 秦 丞相史,往来殿中,故谓之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属。”后因以“执虎子”戏称侍中。
- 12.
探花使释义:⒈亦称“探花郎”。唐 时称进士及第后 杏园 初宴时采折名花的人,常以同榜中最年少的进士二人为之。北宋 因之。唐 李淖《秦中岁时记》:“进士 杏园 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它人先折花,二使皆被罚。”宋 魏泰《东轩笔录》卷六:“进士及第后,例期集一月,共醵罚钱奏宴局,什物皆请同年分掌。又选最年少者二人为探花使,赋诗,世谓之探花郎。”⒉鸟名。即桐花凤。元 伊世珍《嫏嬛记》卷中:“桐花凤小於玄鸟,春暮来集桐花,一名‘收香倒掛’,又名‘探花使’。”明 杨慎《桐花凤画扇》:“李之仪 有《阮郎
- 13.
政事堂释义:唐 宋 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 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 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 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 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上:“太祖 登 正阳门,望城中诸军未有归者,乃脱甲诣政事堂。”
- 14.
无缝连接释义:最通俗的理解是:在充分掌握系统的底层协议和接口规范的基础上,开发出与之完全兼容的产品。
- 15.
朝司释义:指中央分掌各部的官吏。
- 16.
枢机主教释义:天主教罗马教廷中最高一级的主教,由教皇任命,分掌教廷各部门和许多重要教区的领导权,有选举罗马教皇的权利,因穿红色礼服,所以也叫红衣主教。
- 17.
禄星释义:民间旧俗谓人世间的福、禄、寿为上天神仙分掌。禄星,指职掌人间官位俸禄之神。
- 18.
粮料院释义:官署名。 宋 初以武臣为都粮料使,后改以文臣主其事。有诸司粮料院及诸军粮料院之别,分掌官俸及军饷。南渡后,设有分差各处的粮料院。宋 高承《事物纪原·库务职局·粮料院》:“国初承旧制,有粮料院使。《会要》曰:太平兴国 五年正月,分粮料诸司、马、步军为三院。雍熙 四年四月,改用使臣勾当,端拱 二年改以京朝官主之。神宗 元丰 末併马、步军为诸军,与诸司为二院。”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本朝枢密本兵、礼二府,又有学士院、舍人院为两制,下则粮料、审计、进奏、官告、登闻、检鼓,是为六院。”
- 19.
经房释义:明 清 科举考试,协助主考分掌评阅试卷及有关事宜的官员。初按经书分类掌事,人数视考卷多寡略加调整,后为杜绝弊端,不再按经分房。
- 20.
胡土克图释义:蒙古语xutugtu的译音。 意为有寿者。清 王朝授于 藏族 及 蒙古族 喇嘛教大活佛的称号。也称呼图克图。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雍正 元年,哲卜尊丹巴 胡土克图自 喀尔喀 部来朝,卒於京师,年九十矣。”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其大剌麻学道能转世者,则达赖、班禪印证之,得为胡土克图,分掌教化,犹 华 言再来人,《明史》所谓尚师也。”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二:“‘胡土克图’一作‘呼图克图’。”参见“呼图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