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 [zhōng gǔ]
1. 亦作“钟鼓”。
2. 钟和鼓。古代礼乐器。
3. 借指音乐。
5. 指权贵人家的音乐。代指富贵。
钟鼓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钟皷”。
⒉ 钟和鼓。古代礼乐器。
引《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唐 皮日休 《补周礼九夏系文》:“凡乐事,钟皷以奏《九夏》。”
⒊ 借指音乐。
引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曷若我咸臻仁寿,共乐钟鼓。”
⒋ 指权贵人家的音乐。代指富贵。
引《陈书·徐陵传》:“但山梁饮啄,非有意於笼樊;江海飞浮,本无情於钟鼓。”
1. 钟和鼓。古代礼乐器。 汉 贾谊 《新书·数宁》:“使为治,劳知虑,苦身体,乏驰骋鐘鼓之乐,勿为可也。”
唐 韩愈 《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林园穷胜事,鐘鼓乐清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午门鐘鼓,凡上祀郊庙受朝贺,则鸣鐘鼓以为则。”
⒌ 钟和鼓。亦借指音乐。
引《吕氏春秋·顺民》:“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鐘鼓。”
唐 李涉 《六叹》诗:“但将鐘鼓悦私爱,肯以犬羊为国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若敬从上人之命,即止水后,诛求聚敛,广蓄姬侍,坐於鐘鼓之间,使家败而身疾,又如之何?”
⒍ 钟和鼓。古代击以报时之器。
引唐 杜甫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诗:“復有楼臺衔暮景,不劳鐘鼓报新晴。”
⒎ 钟和鼓。佛教法器。
引清 郑燮 《别梅鉴上人》诗:“云山有约怜狂客,鐘鼓无情老比邱。”
国语词典
钟鼓 [zhōng gǔ]
⒈ 编钟、乐鼓等乐器的统称。
引《礼记·乐记》:「故钟鼓管磬、羽籥干戚,乐之器也。」
北周·庾信〈小园赋〉:「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
⒉ 古代用于军事的钟和鼓,是战场上的指挥器材。
引宋·苏轼〈教战守策〉:「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
钟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牧释义:指牧放戎马、田马、驽马的牧场。《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唯钟鼓不服美,三牧五库补摄。”朱右曾 校释引 卢文弨 曰:“三牧,当谓戎马、田马、駑马三物之牧也。”
- 2.
倔奇释义:生硬奇诡,与众不同。 多指诗文书画的风格而言。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四》:“其句虽拙,亦不失为倔奇也。”明 李东阳《日川会诸同年用韩昌黎园林穷胜事钟鼓乐清时二句分韵得时字因效韩体》诗:“佳儿胜冠带,字画解倔奇。”清 赵翼《老柳一株腹裂二丈许而枝叶特茂诗以张之》:“形骸欲朽气转雄,一段倔奇状可掬。”
- 3.
前堂释义:⒈前面的正房。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 唐 王绩 《古意》诗之五:“幽人重其德,徙植临前堂。” 唐 崔颢 《卢姬篇》诗:“前堂后堂罗袖人,南窗北窗花发春。”⒉佛寺中僧堂东面中央,有安置圣僧之龛,其前面称前堂,后面称后堂。
- 4.
喤喤释义:⒈形容大而和谐的钟鼓声:钟鼓喤喤。⒉形容小儿洪亮的啼哭声。
- 5.
噌吰释义:形容钟鼓的声音。
- 6.
四司释义:⒈指司命、司禄、司危、司中四星官。⒉见“四司六局”。⒊道教谓天帝的禁宫。⒋明代内府职官名。指惜薪、宝钞、钟鼓、混堂。参阅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
- 7.
廊房释义:⒈厅堂周围的房舍。《再生缘》第七回:“清幽庭院飞春燕,寂静廊房掛綉帘。”⒉明 自 永乐 十八年建都 北京,于皇城四门、钟鼓楼等处,修建几千间民房和铺房,召民、商居住或居货,谓之廊房。明 高明《琵琶记·两贤相遘》:“小人管许多廊房,并没有这个人。”参阅 明 沉榜《宛署杂记·河》。
- 8.
恣心所欲释义:恣纵己意,心想事成其宫殿皆雕文镂刻,街曲市里,屋舍楼观,钟鼓音乐,服饰香华,水陆通流,百贾交会,奇玩珍玮,恣心所欲。--《梁书.中天竺国传》
- 9.
撞钟击鼓释义:指奏乐或敲击寺院的钟鼓。
- 10.
族夏释义:周 代乐章名。 为钟鼓乐九夏之一。
- 11.
晋祠释义: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公元前11世纪)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下。创建于北魏以前。晋祠建筑以圣母殿为主体,还有献殿、钟鼓楼、金人台、关帝庙、难老泉、唐槐、周柏等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其中,建于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的圣母殿、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以及鱼沼飞梁合称为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
更钥释义:放置报时钟鼓处的钥匙。
- 13.
楗槌释义:亦作“楗椎”。 钟鼓;铃铎。南朝 陈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每至楗槌应叩,法鼓裁鸣,空界神仙共来行道。”吴兆宜 笺注:“《增一阿含经》:‘佛告 阿难 汝今连击楗椎。’《释氏要览》:‘梵云楗槌,此云鐘磬。’”清 金人瑞《春末怀周粟仲》诗:“相思每中夜,梦见必山居。何日楗椎下,同皈心地初。”清 龚自珍《庚子雅词·台城路》:“山陬法物千年在,牧儿叩之声死。谁信当年,楗槌一发,吼彻山河大地。”
- 14.
璧羽释义:古代钟鼓横架上的装饰物。
- 15.
璧翣释义:古代树在钟鼓横架两角的扇状装饰物。
- 16.
白羽释义:⒈白色羽毛。《孟子·告子上》:“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南朝 宋 谢惠连《雪赋》:“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⒉借指白色的鸟。宋 沉遘《次韵和鞠颜叔游山》:“紫鳞惊跃起,白羽倦飞还。”⒊古代军中主帅所执的指挥旗。又称白旄。亦泛指军旗。《吕氏春秋·不苟》:“武王 左释白羽,右释黄鉞,勉而自为係。”《书·牧誓》作“白旄”。《孔子家语·致思》:“子路 进曰:由 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於天,旍旗繽纷下蟠於地。由 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唐 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
- 17.
簨业释义:悬挂钟鼓的器物。 业,钟鼓架横杆上的板。
- 18.
虡业释义:古时悬挂钟鼓的木架。
- 19.
补摄释义:谓相互补充替代。《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唯钟鼓不服美,三牧五库补摄。”孔晁 注:“职事相兼不物设也。”
- 20.
袭伐释义:突然袭击,声罪讨伐。 语本《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杜预 注:“伐,声其罪;侵,钟鼓无声;袭,掩其不备。”《逸周书·文传》:“《开望》曰:土广无守可袭伐,土狭无食可围竭。”汉 王符《潜夫论·实边》:“《周书》曰:土多人少,莫出其材,是谓虚土,可袭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