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成俗 成俗的意思
chéng

成俗

简体成俗
繁体
拼音chéng sú
注音ㄔㄥˊ ㄙ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éng,(1) 做好,做完。【组词】: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组词】: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3) 变为。【组词】:长成。变成。(4) 可以,能行。【例句】:成,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例句】:他办事麻利,真成。(6) 够,达到一定数量。【例句】:成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组词】: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8) 十分之一。【组词】:增产三成。(9) 平定,讲和。【例句】:“会于稷,以成宋乱”。(10) 姓。

sú,(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组词】: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组词】: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组词】: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组词】: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基本含义

指某种事物或观念在社会中逐渐形成并被广泛接受的现象。

成俗的意思

成俗 [chéng sú]

1. 固有的习惯、风俗。形成良好的风俗。

成俗 引证解释

⒈ 固有的习惯、风俗。

《荀子·正名》:“散名之加於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天下之人,亦已渐渍於失教,被服於成俗。”

⒉ 形成良好的风俗。

《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汉书·匡衡传》:“故万国莫不获赐祉福,蒙化而成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復,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国语词典

成俗 [chéng sú]

⒈ 风俗、习惯。

《荀子·正名》:「散名之加于万物者,从诸夏之成俗曲期。」

⒉ 化成风俗。

《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汉书·卷八一·匡衡传》:「故万国莫不猎赐祉福,蒙化而成俗。」


成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墓释义:扫墓。宋 王溥《唐会要·寒食拜埽》:“开元 二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勅:‘寒食上墓,礼经无闻,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展孝思?宜许上墓。’”明 张萱《疑耀·上墓设乌饭》:“余里中上墓,皆以清明、重阳二节。独清明上墓,必以乌饭。”
    • 2.
      习非成俗释义:谓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盃觴路酌,絃歌行奏,轉相高尚,習非成俗。”
    • 3.
      侃子释义:我国的城市和农村集市贸易,有很多行业在长期的商贸活动中,为了更加迅速有效的传递商品价格信息,或是在行业内部之间恪守秘密的需要,形成了一套约定成俗的,特别是表示数字的暗语,俗称“侃子”。在怀远,根据不同的行业,如:水货行(鱼市)、青货行、牛马行、理发行、交通旅栈行等,“侃子”都有不同的独特表达方式。1。
    • 4.
      制驭释义:控制驾驭。 《北齐书·慕容绍宗传》:“洛 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回:“若使太子主 曲沃,重耳 夷吾 分主 蒲 屈,君居中制驭,此磐石之安矣。”鲁迅《华盖集·我的“籍”和“系”》:“我们的乏的古人想了几千年,得到了一个制驭别人的巧法:可压服的将他压服,否则将他抬高。”
    • 5.
      契繻释义:古代用帛制的符信。宋 苏轼《爱玉女洞中水既致两瓶恐后复取而为使者见绐因破竹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为往来之信戏谓之调水符》诗:“欺谩久成俗,关市有契繻。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
    • 6.
      宣政释义:⒈宣扬政教。宋 范仲淹《上执政书》:“若此后,诸处县令特有课最可旌尚者,宜就迁一官,更留三载,庶其宣政者,可以成俗;其侥倖者,自从朝典。如此行之,三五年中,天下县政可澄清矣。”⒉唐 长安 宫殿名。在 大明宫 内,凡隆重仪式,多于此举行。唐 韩愈《论佛骨表》:“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 宣政 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⒊宋徽宗 年号 政和、宣和 的并称。亦借指 宋徽宗。宋 王庭珪《题宣和御画》诗:“长安 老人眼曾见,万岁山 头翠华转。恨臣不及 宣 政 初,痛哭天涯观画图。”
    • 7.
      掠卤释义:亦作“掠掳”。亦作“掠虏”。掳掠;抢劫。《史记·高祖本纪》:“又与 秦 军战於 蓝田 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汉书·酷吏传·咸宣》:“小羣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称数。”宋 苏辙《西戎论》:“中国坚坐而相守,不出十年,彼外无所掠虏,将不忍而热中,将反而求以相詬,以为起兵之名。”明 归有光《送恤刑会审狱囚文册揭帖》:“大抵此县湖山阻深,掠卤之习,浸以成俗。”清 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十六日,苏城 附近乡村,贼放火掠掳。”
    • 8.
      潜规则释义:“潜规则”,是相对于“元规则”、“明规则”而言的。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成俗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创造“潜规则”这一概念的吴思先生说:所谓的“潜规则”,便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
    • 9.
      玉霄释义:⒈天界。传说中天帝、神仙的居处。唐 常建《古意》诗之二:“玉霄九重闭,金锁夜不开。”宋 苏轼《水龙吟》词:“向玉霄东望,蓬莱 晻靄,有云驾,驂风驭。”宋 徐铉《赠奚道士》诗:“玉霄壁闭人长在,金鼎功成俗未知。”清 朱鹤龄《思陵长公主挽诗》:“誓依灵寝去,俄向玉霄行。”⒉指 天台山 的 玉霄峰。宋 陆游《赠倪道士》诗:“归隐 玉霄 应不出,他年容我扣巖扉。”参见“玉霄峰”。
    • 10.
      相沿释义:依着旧的一套传下来;沿袭:相沿成俗。此种工艺相沿至今已有百余年。
    • 11.
      腊八释义: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 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在这一天喝腊八粥。
    • 12.
      腊八粥释义: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起源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
    • 13.
      虚僞释义:不真实;虚假。《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汉书·师丹传》:“朕疾夫比周之徒,虚伪坏化,寖以成俗。”《朱子语类》卷九七:“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十分真实,恁地便是诚;若有八九分恁地,有一分不恁地,便是夹杂些虚伪在内,便是不诚。”鲁迅《彷徨·伤逝》:“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将温存示给她,虚伪的草稿便写在自己的心上。”
    • 14.
      遂往释义:谓以往的错误。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风成俗习,莫不逐末流,遁遂往,可慨者也。”《宋书·二凶传·元凶劭》:“如有守迷遂往,党一凶类,刑兹无赦,戮及五宗。”《梁书·袁昂传》:“若执迷遂往,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 15.
      陋风释义:相沿成俗的不良风气。
    • 16.
      除翦释义:⒈剪除;砍伐。《左传·襄公十四年》:“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嘷。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⒉革除。《宋书·礼志四》:“及秉大政,普加除翦,世之淫祀遂絶。”《北齐书·慕容绍宗传》:“洛 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翦,恐难制驭。”
    • 17.
      隆沍释义:严寒。明 归有光《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夫相嘘以成风,相吹而成俗。隆沍之时,一人嘘之不能为热也;炎赫之景,一人吹之不能为寒也。”
    • 18.
      革斁剗浇释义:谓革除败坏的风尚。 唐 王履贞《辟雍赋》:“革斁剗浇,何莫由之而克著。化人成俗,靡不因兹而允臧。”
    • 19.
      风牛释义:因雌雄相诱而走失的牛。 亦喻毫不相干的事物。南朝 陈 徐陵《与杨仆射书》:“方今 越裳 藐藐,驯雉北飞;肃眘 茫茫,风牛南偃。”《隋书·礼仪志三》:“后魏 及 齐,风牛本隔,殊不寻究,遥相师祖,故 山 东之人,浸以成俗。”明 张煌言《答赵安抚书》:“倘论践土食毛之谊,于北朝原等风牛。”参见“风马牛不相及”。

成俗(chengs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成俗是什么意思 成俗读音 怎么读 成俗,拼音是chéng sú,成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成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