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会 [fǎ huì]
1. 佛教为说法、供佛、施僧等所举行的各种宗教仪式和集会。
法会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指供佛、施僧、说法等宗教集会。
引《添品法华经·随喜功德品》:“若人於法会,得闻是经典。”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我公宿诚于州,朿烹于肆,及脇降之辰,大陈法会,以藏其经。”
清 姚鼐 《慧居寺》诗:“霄汉奎章藏 鷲岭,人天法会忆龙华。”
鲁迅 《花边文学·偶感》:“马将桌边,电灯替代了蜡烛,法会坛上,镁光照出了喇嘛。”
国语词典
法会 [fǎ huì]
⒈ 说法或举行供佛、供僧及布施等佛教活动的集会。
引《五灯会元·卷二·鸟窠道林禅师》:「及南归孤山永福寺,有辟支佛塔,时道俗共为法会,师振锡而入。」
⒉ 道教指修建斋醮道场。
法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会释义:指 弥勒佛 的三次说法大会。佛教称兜率天弥勒降生 翅头末城,学道成佛,在 华林园 龙华树下开三次法会。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见《弥勒下生经》。
- 2.
九会释义:⒈多次会盟。⒉指释迦牟尼宣讲教义的九次法会。参阅八十卷本《华严经》。⒊九次交遇。
- 3.
九僧释义:⒈指 宋 初 惠崇 等九个和尚。 他们以诗闻名于世,时号“九僧”。有合集《九僧诗》。《宋史·艺文志八》:“九僧为 淮南 惠崇 、 剑南 希书 、 金华 保暹 、 南越 文兆 、 天台 行肇 、 汝州 简长 、 青城 维凤 、 江东 宇昭 、 峨眉 怀古 。”⒉佛教举行大法会时的九位司事的僧人。即:导师、咒愿师、呗师、散花师、梵音师、锡杖师、引头、堂达和衲众。
- 4.
传召释义:每年 藏 历正、二月在 拉萨 大昭寺 举行的祈祷法会。 宗喀巴 于 明 永乐 七年始创。正月举行的法会规模较大,俗称“传大召”;二月的较小,俗称“传小召”。
- 5.
供斋释义:即饭食沙门,准备钱财食物,在寺院或者大法会,供养僧侣或者四众,佛教俗家信徒以此培植福报。
- 6.
做戏文释义:演戏。鲁迅《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赛会做戏文,香市看娇娇,正是‘古已有之’的把戏。”
- 7.
僧盟释义:僧众会盟。 唐 白居易《如信大师功德幢记》:“自 建中 讫 长庆,凡九迁大寺居,十补大德位,蒞法会,主僧盟者二十二年。”
- 8.
八部释义:⒈佛教分诸天鬼神及龙为八部。《翻译名义集·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脩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因八部中以天、龙二部居首,故又称天龙八部。 唐 刘禹锡 《送深法师游南岳》诗:“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一:“遥知法会 灵山 在,八部天龙礼我言。”⒉南匈奴 的八部。《后汉书·南匈奴传》:“二十四年春,八部大人共议立 比 为 呼韩邪单于 ,以其大父尝依 汉 得安,故欲袭其号。”⒊指 契丹 的八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契丹 ﹞其部族之大者
- 9.
启会释义:⒈古代祭礼程序之一。打开礼器的盖子。⒉建法会。
- 10.
善会释义:⒈善于;擅长。 《水浒传》第一○一回:“七尺身材壮健,善会偷香窃玉。”《西游记》第六七回:“﹝我﹞也能搅海降龙母,善会担山赶日头。”⒉指寺庙举行的法会。《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他庙里一年两季善会,知客是要出来让茶送酒、应酬施主的。”
- 11.
回向文释义:佛教语。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
- 12.
威仪师释义:⒈僧寺职事名。佛徒受戒时有教授师,指示坐作进退之威仪,此教授师又称威仪师。一般法会中指导众僧仪式,作法之僧亦袭用此名。参阅《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三引《受戒缘集》。⒉指擅长法仪的道士。
- 13.
娇娇释义:⒈美人。鲁迅《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赛会做戏文,香市看娇娇,正是‘古已有之’的把戏。”广东 民歌《妹子有郎象无郎》:“十八娇娇三岁郎,手提灯盏牵入房。”⒉犹娇滴滴。《西游补》第七回:“当时 项羽 又对 行者 道:‘……等我一当讲平话相伴,二当出气。’行者 娇娇儿应道:‘愿大王平怒,慢慢説来。’”
- 14.
平等法会释义:佛教语。即无遮会(梵文意译)。原意为五年一次的大斋会。谓平等行财施和法施的法会。《南史·梁纪中》:“帝幸 同泰寺,设平等法会。”
- 15.
开缘释义:佛教徒谓举办法会、讲经说法为与佛法有缘,因称举办法会讲经为“开缘”。
- 16.
心动神移释义:心里的想法会在神情上表现。
- 17.
把薪助火释义:把:握住。拿着柴草助长火势。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
- 18.
救苦斋释义:为解脱亡灵及水陆众生苦难而举行的斋僧法会。
- 19.
无碍法会释义:即无遮大会。《南史·梁纪中·武帝下》:“﹝ 大同 三年﹞夏五月癸未,幸 同泰寺,铸十方金铜像,设无碍法会。”参见“无遮大会”。
- 20.
时轮金刚法会释义:佛教密宗中的一种仪式。 鲁迅《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时轮金刚法会将于本月二十八日在 杭州 启建。”茅盾《“九·一八”周年》:“我想来一定有许多人替‘九·一八’做‘周年’,而且是各式各样的‘周年’--从放假、下半旗……以至于七七四十九天的时轮金刚法会之类。”
法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会释义:指 弥勒佛 的三次说法大会。佛教称兜率天弥勒降生 翅头末城,学道成佛,在 华林园 龙华树下开三次法会。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见《弥勒下生经》。
- 2.
九会释义:⒈多次会盟。⒉指释迦牟尼宣讲教义的九次法会。参阅八十卷本《华严经》。⒊九次交遇。
- 3.
九僧释义:⒈指 宋 初 惠崇 等九个和尚。 他们以诗闻名于世,时号“九僧”。有合集《九僧诗》。《宋史·艺文志八》:“九僧为 淮南 惠崇 、 剑南 希书 、 金华 保暹 、 南越 文兆 、 天台 行肇 、 汝州 简长 、 青城 维凤 、 江东 宇昭 、 峨眉 怀古 。”⒉佛教举行大法会时的九位司事的僧人。即:导师、咒愿师、呗师、散花师、梵音师、锡杖师、引头、堂达和衲众。
- 4.
传召释义:每年 藏 历正、二月在 拉萨 大昭寺 举行的祈祷法会。 宗喀巴 于 明 永乐 七年始创。正月举行的法会规模较大,俗称“传大召”;二月的较小,俗称“传小召”。
- 5.
供斋释义:即饭食沙门,准备钱财食物,在寺院或者大法会,供养僧侣或者四众,佛教俗家信徒以此培植福报。
- 6.
做戏文释义:演戏。鲁迅《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赛会做戏文,香市看娇娇,正是‘古已有之’的把戏。”
- 7.
僧盟释义:僧众会盟。 唐 白居易《如信大师功德幢记》:“自 建中 讫 长庆,凡九迁大寺居,十补大德位,蒞法会,主僧盟者二十二年。”
- 8.
八部释义:⒈佛教分诸天鬼神及龙为八部。《翻译名义集·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脩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因八部中以天、龙二部居首,故又称天龙八部。 唐 刘禹锡 《送深法师游南岳》诗:“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一:“遥知法会 灵山 在,八部天龙礼我言。”⒉南匈奴 的八部。《后汉书·南匈奴传》:“二十四年春,八部大人共议立 比 为 呼韩邪单于 ,以其大父尝依 汉 得安,故欲袭其号。”⒊指 契丹 的八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契丹 ﹞其部族之大者
- 9.
启会释义:⒈古代祭礼程序之一。打开礼器的盖子。⒉建法会。
- 10.
善会释义:⒈善于;擅长。 《水浒传》第一○一回:“七尺身材壮健,善会偷香窃玉。”《西游记》第六七回:“﹝我﹞也能搅海降龙母,善会担山赶日头。”⒉指寺庙举行的法会。《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他庙里一年两季善会,知客是要出来让茶送酒、应酬施主的。”
- 11.
回向文释义:佛教语。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
- 12.
威仪师释义:⒈僧寺职事名。佛徒受戒时有教授师,指示坐作进退之威仪,此教授师又称威仪师。一般法会中指导众僧仪式,作法之僧亦袭用此名。参阅《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三引《受戒缘集》。⒉指擅长法仪的道士。
- 13.
娇娇释义:⒈美人。鲁迅《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赛会做戏文,香市看娇娇,正是‘古已有之’的把戏。”广东 民歌《妹子有郎象无郎》:“十八娇娇三岁郎,手提灯盏牵入房。”⒉犹娇滴滴。《西游补》第七回:“当时 项羽 又对 行者 道:‘……等我一当讲平话相伴,二当出气。’行者 娇娇儿应道:‘愿大王平怒,慢慢説来。’”
- 14.
平等法会释义:佛教语。即无遮会(梵文意译)。原意为五年一次的大斋会。谓平等行财施和法施的法会。《南史·梁纪中》:“帝幸 同泰寺,设平等法会。”
- 15.
开缘释义:佛教徒谓举办法会、讲经说法为与佛法有缘,因称举办法会讲经为“开缘”。
- 16.
心动神移释义:心里的想法会在神情上表现。
- 17.
把薪助火释义:把:握住。拿着柴草助长火势。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
- 18.
救苦斋释义:为解脱亡灵及水陆众生苦难而举行的斋僧法会。
- 19.
无碍法会释义:即无遮大会。《南史·梁纪中·武帝下》:“﹝ 大同 三年﹞夏五月癸未,幸 同泰寺,铸十方金铜像,设无碍法会。”参见“无遮大会”。
- 20.
时轮金刚法会释义:佛教密宗中的一种仪式。 鲁迅《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时轮金刚法会将于本月二十八日在 杭州 启建。”茅盾《“九·一八”周年》:“我想来一定有许多人替‘九·一八’做‘周年’,而且是各式各样的‘周年’--从放假、下半旗……以至于七七四十九天的时轮金刚法会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