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én,(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例句】:仁义(①仁爱与正义;②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仁爱。仁政。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仁至义尽。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组词】:核桃仁儿。(3) 姓。
zhě,(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组词】:读者。作者。二者必居其一。来者。(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例句】:陈胜者,阳城人也。(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组词】:者个。者回。者番。者边走。
1. 有德行的人。
2. 有恩情的人。
4. 佛教语。对人的尊称。
⒈ 有德行的人。
引《左传·定公四年》:“《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唯仁者能之。”
《论语·子罕》:“子 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墨子·节葬》:“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
《南史·孔灵符传》:“夫题里逆心而仁者不入。”
宋 石延年 《曹太尉西师》诗:“仁者虽无敌,王师尚有征。”
⒉ 有恩情的人。
引《礼记·丧服四制》:“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
郑玄 注:“仁,有恩者也。”
孔颖达 疏:“孝子居丧,性有仁恩则居丧思慕,可以观其知爱亲也,若不爱亲,则非仁恩也。”
⒊ 佛教语。对人的尊称。
引《大日经疏》卷四:“梵音尔儞,名为仁者。”
《法华经·序品》:“四众龙神,瞻察仁者。”
⒈ 有仁德的人。
引《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仁者不以德来,强者不以力并。」
1.对此问题,委员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起义军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越来越强烈。
3.对昨天足球赛失利的看法,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4.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对这些人的看法应该理解。
5.这个问题争论了半天,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6.对这件事的意见,代表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7.孔子的精神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仁者精神。
8.山水山水,让山与水交融,让灵动与沉稳结合,让智者与仁者相辅相成。
9.礼让三先;仁者爱人;父慈子孝;谦和好礼;推心置腹;与人为善;虚席以待;礼尚往来;彬彬有礼;平易近人。
10.行君子之道的人群里,可能有言行不一,达不到要求而不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