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殿 三殿的意思
sāndiàn

三殿

简体三殿
繁体
拼音sān diàn
注音ㄙㄢ ㄉㄧ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殿

diàn,(1) 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会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组词】:宫殿。宝殿。金銮殿。殿堂。殿阁。殿上虎(喻敢谏之臣)。殿试。(2) 〔殿下〕对亲王或太子的敬称。(3) 在最后。【组词】:殿后。殿军。

基本含义

指古代宫廷中的三座殿堂,也用来比喻地位高峻、声望显赫的人。

三殿的意思

三殿 [sān diàn]

1. 即唐大明宫之麟德殿。

2. 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

4. 宋时太皇太后在世,与皇太后、皇后并称三殿;若无太皇太后,则天子与太后、皇后亦称三殿。

三殿 引证解释

⒈ 即 唐 大明宫 之 麟德殿。

《玉海·宫室·唐三殿》:“三殿 者, 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结邻 鬱仪楼 即 三殿 之东西廊也。”
唐 杜甫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诗:“詔从 三殿 去,碑到百蛮开。”
唐 韩愈 《李公墓志铭》:“十三年,公与 忠武军 节度使司空 光颜、邠寧 节度使尚书 釗,俱来朝,上为之燕 三殿。”

⒉ 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至 顺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设 中和殿、保和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 诸大学士名。 乾隆 戊辰,特旨罢 中和殿 大学士,改为 体仁阁,以配三殿三阁之名焉。”

⒊ 宋 时太皇太后在世,与皇太后、皇后并称三殿;若无太皇太后,则天子与太后、皇后亦称三殿

宋 钱愐 《钱氏私志》:“上同三殿徐登步輦还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三宫三殿》:“国朝有太皇太后时,并皇太后、皇后称三殿,其后,乘舆行幸,奉太后,偕皇后以出,亦曰三殿。”


三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天释义:⒈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⒉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⒊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⒋泛指天空。⒌指清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 2.
      三殿释义:⒈即 唐 大明宫 之 麟德殿。《玉海·宫室·唐三殿》:“三殿 者,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结邻 鬱仪楼 即 三殿 之东西廊也。”唐 杜甫《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诗:“詔从 三殿 去,碑到百蛮开。”唐 韩愈《李公墓志铭》:“十三年,公与 忠武军 节度使司空 光颜、邠寧 节度使尚书 釗,俱来朝,上为之燕 三殿。”⒉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宋 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清 昭槤《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至 顺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设 中和殿、保和殿
    • 3.
      兵钤释义:⒈指兵书;兵法。汉 刘向《列仙传·吕尚》:“﹝ 吕尚 ﹞钓於 磻溪,三年不得鱼……已而果得大鲤,有兵鈐於鱼腹中。”唐 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研几册府,金縢玉版之书;索隐兵鈐,玄女 黄公 之法。”唐 李德裕《论田牟请许党项仇复回鹘嗢没斯部落事状》:“臣等虽不习兵鈐,昧於边事,然酌其物理,情实可知。”⒉指兵权。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序:“﹝朕﹞卜战行师,揔兵鈐於四海。”宋 苏舜钦《京兆求罢表》:“制兵鈐者以多算为胜。”⒊宋 代临时委任的军区统兵官“兵马钤辖”的省称。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 4.
      定陵释义:明 十三陵之一。 万历 帝 朱翊钧 和 孝端、孝靖 两后的陵墓。在 北京市 昌平 天寿山。墓室由五个极其高大宽敞的石筑殿堂联结组成。前、中、后三殿及左右配殿有五重雕刻精美的石门。随葬品有金冠、龙凤冠、龙袍、谥宝、谥册、金银器、玉器、装饰品和丝织品等。经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揭开了“地下宫殿”之谜,为研究 明 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59年辟为定陵博物馆。
    • 5.
      御书释义:⒈进呈于帝王的书。 后称帝王的书为御书。《左传·哀公三年》:“夏五月辛卯,司鐸火。火踰公宫,桓 僖 灾。救火者皆曰顾府。南宫敬叔 至,命周人出御书,俟於宫。”杜预 注:“御书,进於君者也。”唐 韩愈《集贤院校理石君墓志铭》:“詔下 河南 徵拜京兆昭应尉,校理 集贤 御书。”⒉皇帝书写的字。唐 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诗:“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清 方苞《两朝圣恩恭纪》:“嗣是每以御製诗文、御书宣示南书房。”⒊谓皇帝书写。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余深 罢相,居 福州,第中有荔枝,初实絶大而美,名
    • 6.
      文豹释义:豹子。因其皮有斑文,故称。《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南朝 梁 江淹《石劫赋》:“比文豹而无恤,方珠蛤而自寧。”《新唐书·西域传下·康》:“开元 十五年,君 忽必多 献舞女、文豹。”宋 梅尧臣《题姑苏豹隐堂诗》:“青山崔巍藏古基,文豹不见空断碑。”明 陈汝元《金莲记·射策》:“千秋雾影飞文豹,三殿花香落锦袍。”
    • 7.
      星槎释义:⒈往来于天河的木筏。传说古时天河与海相通,汉 代曾有人从海渚乘槎到天河,遇见牛郎织女。见 晋 张华《博物志》卷三。唐 宋之问《宴安乐公主宅》诗:“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清 朱彝尊《题汪检讨楫乘风破浪图》诗:“粉精墨妙谁经营,恍疑 博望 星槎横。”⒉泛指舟船。明 李东阳《与衍圣公夜话》诗:“漫以平安慰别离,星槎动是隔年期。”明 唐顺之《送高行人使琉球》诗:“天王玉册颁三殿,汉 使星槎下百蛮。”陈毅《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即日出洋》诗:“星槎今万里,捷报盼飞来。”
    • 8.
      梅夏释义:指初夏。 因梅熟于夏初,故称。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喜麦秋之有登,玩梅夏之无事。”宋 苏轼《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皇太妃阁》诗之二:“雨细方梅夏,风高已麦秋。”
    • 9.
      永岁释义:⒈长寿。清 周亮工《哭车亦仁今始成声》诗:“家贫期永岁,世乱重生还。”⒉太平天囯 天王 洪秀全 第三子以下诸子,臣下呼为“永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天囯官书·太平礼制(八年)》:“王世子臣下呼称‘幼主万岁’;第三子臣下呼称‘光王王三殿下永岁’……以下第六子至百子千子皆倣此类推。”
    • 10.
      瀛台释义:⒈即瀛洲。⒉台名。在北京清故宫西苑太液池(即今中南海)中,也名南台,趯台。三面临水,中有勤政涵光香扆三殿,康熙乾隆两朝常作为夏日听政之所。戊戌变法后,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幽禁于此。
    • 11.
      琼树释义:⒈仙树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咀噍芝英兮嘰琼华”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揖 曰:“琼树生 崑崙 西流沙滨,大三百围,高万仞。”唐 曹唐《小游仙诗》之七五:“琼树扶疏压瑞烟,玉皇朝客满花前。”⒉形容白雪覆盖的树。南朝 宋 谢惠连《雪赋》:“庭列瑶阶,林挺琼树。”唐 李商隐《对雪》诗之二:“已随 江令 夸琼树,又入 卢家 妬玉堂。”⒊树木的美称。唐 许稷《赋得风动万年枝》诗:“琼树春偏早,光飞处处宜。晓浮三殿日,暗度万年枝。”⒋喻品格高洁的人。语本《晋书·王戎传》:“王衍 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唐
    • 12.
      禁系释义:监禁。《旧唐书·越王係传》:“丙寅夜,元振、辅国 勒兵於三殿前,收捕 越王 及同谋内侍 朱光辉、段恆俊 等百餘人禁繫。”宋 范仲淹《再奏辩滕宗谅张亢》:“其干连人党,盛寒之月,久在禁繫,皆是非辜。”《元典章·朝纲一·政纪》:“有禁繫累年疑不决者,另具始末及其疑状,申御史臺呈省详讞。”《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州县胥吏,皆欲多禁繫人,或以根穷为名,恣行追扰。”
    • 13.
      金箓释义:⒈道教谓天帝的诏书。《初学记》卷二十三引北周宇文逌《道教实花序》:“可道非道,因金籙以詮言。”唐王维《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制》:“玉京移大像,金籙会羣仙。”唐陆龟蒙《王先辈艸堂》诗:“金籙渐加新品秩,玉皇偏赐羽衣裳。”⒉道场的名称。《隋书·经籍志四》:“其(指道教)洁斋之法,有黄籙、玉籙、金籙、涂炭等斋。”唐皇甫冉《宿洞灵观》诗:“明日开金籙,焚香更沐兰。”《旧唐书·武宗纪》:“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禁中,于三殿修金籙道场,帝幸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籙。”⒊神话中形容神仙所用的簿册。
    • 14.
      麟德殿释义:唐 代宫殿名。唐 杜牧《郡斋独酌》诗:“功成赐宴 麟德殿,猿超鶻掠广毬场。”冯集梧 注引《长安志》:“东内 大明宫 有 麟德殿。”《新唐书·让皇帝宪传》:“帝於敦睦盖天性然,虽谗邪乱其间,而卒无以摇。时有鶺鴒千数集 麟德殿 廷树。”《考古》1961年第11期:“麟德殿 又名三殿……它位于 大明宫 太液池 的西南高地上,地位既近 太液、蓬莱 一带水面景物,便于眺览,又近宫的西侧门(右银台门),便于臣僚出入召见。”

三殿(sand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殿是什么意思 三殿读音 怎么读 三殿,拼音是sān diàn,三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殿造句子